我是為生鮮電商創業者,2年前公司還是估值千萬的明星企業,而今年我又得從零開始。
當時跟很多淘寶賣家交流創業思路,他們也投放直通車,一般在1毛~3毛,篩選標準是單次點擊成本要低於單次點擊帶來的利潤,簡單說每個直通車關鍵詞投放出去,基本都能掙錢,一個年銷售百十萬的店,就能掙十幾萬,那個時候大家都不知道老用戶維護、品類搭配、搞活動等等,都知道賣貨就要掙錢,沒有什麼品類是虧著賣的,我拜訪的賣家們,整體幸福指數都很高。
當時很多淘寶店主的背景都一般,有些是工人出身,家庭主婦也非常多,還有的線下開小店的。
跟他們談起馬雲,他們都會說
「假如不是馬雲,我還在廠里做工呢?當然要感謝他了「
」原來就是帶帶孩子,不知道自己還能做這麼大的生意,管好幾個人呢!馬雲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開小店掙錢少,又受客流量的影響,開淘寶沒有什麼成本啊,銷售額還大的多,馬雲這個模式好,不知道他怎麼掙錢,反正我們掙錢了。」
當時開淘寶店幾乎沒有營銷成本,唯一的就是直通車投放,真的忽略不計,當時有意識砸錢做大規模的挺少的,大家都感覺生意還好,為什麼還要投直通車呢?
我當時都想著,干淘寶實在太容易了,是不是自己也去開個店,很多小孩20齣頭,就掙上百萬了,我去整合一點母嬰或化妝品的,豈不是很容易就發大財了?可惜的是,當時大家都感覺開淘寶店的太low了,我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後來呢。。。。。。後來。。。。。。
越來越難做的淘寶,不再是風口
到了12年,天貓修改規則,流量紅利時代基本結束了,而且過去很多免費的流量開始收費,比如聚划算啊之類的,直通車的價格越來越貴,大家都想著如何鞏固老用戶啊,只靠新客掙錢不現實了,賠錢砸營銷,無非是為了排名,為了拉新,最後都要鞏固老用戶的認知,讓他們成為回頭客。
小賣家玩不動了,大賣家虧損退出的也比比皆是,再跟賣家們溝通,到處是罵馬雲的聲音,說他黑心、沒道德、只會掙錢。。。。。沒有人想過到底為什麼是這種局面,其實不談馬雲是否黑心,流量變現的速度加快了,任何商業體最後都會掙錢的,而且必須儘可能的掙錢,不掙錢怎麼養幾萬人,不掙錢怎麼搞定菜鳥物流?如何讓雲計算髮力,從而使我們的購物如此順暢?
就算流量不收錢,按照開放平台的規則,流量也會給轉化率高、口碑好和回頭客多的店鋪,這些店,要麼是很有力量的大賣家,各方面把控的比較厲害,要麼是單品之王,就是在幾個單品里做到極致,我認識的一個朋友,發現一個小品類—凍榴槤,結果做到了淘寶TOP 3,每月也有百萬銷量,對於小賣家,隨便搞搞貨賣的,5年前還行,現在走到了盡頭。
到了13年,刷單行業崛起,都瞅准了阿里的DSR評分,有眼光的都能刷出幾個爆款出來,低成本獲取流量,膽小的又錯過了時機,說實話,中小賣家裡這幾年掙到錢的,基本上都刷過單,現在阿里打的緊,畢竟央視曝光,都是風口浪尖,除了還在偷著刷的,但是刷單的大規模時代也已經過去了。
最近還是收到不少小孩的諮詢,問自己開淘寶店還能不能賺錢,一沒貨源,二沒資金,三不懂規則,不建議這種人嘗試了,即使嘗試了,撞得灰頭土臉的,還浪費大好的青春,幹嘛呢?
任何一個掙大錢的行業,除非是壟斷性的,否則只要你掙錢,就會不斷有人進來,甚至砸錢更多,價格更低,我做過兩年生鮮電商,看看大閘蟹和車厘子這種農產品的價格就知道了,大閘蟹最後6隻蟹99包郵怎麼做出來的?就說是假陽澄湖蟹,還要一隻只用繩子捆起來呢,還要順豐包郵呢,考慮成本虧死了,車厘子大戰更不用說了,天貓超市自己玩,在進口車厘子到貨價45塊一斤的時候,天貓超市裡早就39塊錢一斤包郵了,一斤要凈虧30塊,有的賣家抱怨怎麼會這麼惡劣,我想說這才是正常的商業形態,怎麼可能人人都想著掙錢?
剛才說過,任何開放性的行業,都會不斷的湧入新的競爭者,最後慢慢變成平均利潤,否則競爭者還要來回流動,比如淘寶店不行了,很多人可能要回到線下開店,這種趨勢是有的,最後大的方面來看,開餐館賣麵條的,跟開淘寶店的沒什麼區別,不過只是大的方面如此,越開放的平台,叢林法則也越明顯,弱肉強食,簡單說就是利潤都被大鱷掙走了,中小賣家們不僅陪太子讀書,甚至還要虧錢進去。
如何成了森林裡的獅子、老虎、狼、豹,能夠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裡生存下去,而不是不斷被吃的山羊、野兔?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紅利的消失,意味著我們還要等很久才能迎來新一波的創業高峰,之前已經有過了門店潮、外貿潮、淘寶潮、B2C潮、APP潮、微商潮,每個潮都有人做大做強,然後整個行業都快速進入紅海,到最後極少的掙大錢,少部分混日子,大部分項目死掉,所有行業都是如此,很多人無法等到新的創業高峰了,那是人工智慧、機器人、VR的時代,都是高科技創業了。
歸根結底,不要再想著什麼風口、商機了?天天想著找風口的人,往往只能跟著別人屁股後面跑,跑著跑著就走不下去了,何況所謂的「風口」越來越少了,任何一個領域,作為創業者,你首先想著如何打敗其他人,而不是天天考慮新的機會,積澱越厚的創業者,持續掙錢的可能性越大。
有人說,那麼微商呢?
微商發財的故事屢屢上演,其實背後的本質是。。。。
2014年微商開始發力,直到去年大爆發,其實我們都知道,參與賣貨的微商可能數量高達千萬,但是在兩年的時間裡,大部分商品沒有真正達到用戶層,而是多層代理手裡,微商品牌用的最多的手法就是招商大會,請一群代理上去,闡述自己代理了品牌之後如何掙大錢的,然後各層代理都是一樣的手法,通過朋友圈傳播,描述自己發了多少財,現款提了什麼寶馬、保時捷,甚至買了別墅、豪宅,忽悠朋友圈的人成為下線,那些曾經傳奇的微商品牌都是這麼玩的。
當然這麼玩微商,有個大問題,這是坑爹的玩法,你必須不斷的拉新、找下家,到處去開招商大會,從所謂總代,到四五級代理,一般需要三四個月的消化,最後最底層代理髮現賣不動的時候,一看協議,也不能退貨,開始鬧起來,慢慢品牌的醜聞開始發酵,不過,這已經跟品牌和一二級代理沒有關係了,他們已經發了財了,絕大多數微商都是這麼坑爹的,最後玩不動了,就換個品牌接著玩。
等到上千萬人知道自己上當之後,他們對所謂的品牌代理一定是謹慎的,再玩這一套坑爹的玩意肯定不行了,今天早晨還看到龔文祥轉發的一個微博,一個叫什麼*女郎的團隊,一幫女孩子跑到寶馬4S店去,排著隊拍照,然後在朋友圈發自己做了半年就全款提寶馬了,你說這群女孩子,模樣長的挺好,為嘛非要掙這種黑心錢呢?實在不行,找個好老公嫁了,也比坑人騙錢好玩啊。
老家有個朋友,前段時間來找我,他是我哥哥的老同學,過去做阿膠糕,十幾年也就是不溫不火,結果去年微商爆發,整個東阿的阿膠糕銷量猛增十倍,幾十家當地的工廠日夜趕工,所有人都感覺是不是新時代來了,這個朋友也掙了幾千萬,他說過去十幾年掙的錢不如去年這一年,可惜過了新年,整個東阿的阿膠糕都賣不動了,對!全部賣不動了!原因是壓在微商最底層代理手裡,大家都還在跟蝸牛一樣往外賣呢。
當你看到朋友圈裡又有人發了大財的時候,千萬不要相信了,無論他(她)買了豪車,還是曬自己的存款數字,還是站在一個別墅前顯擺,都是坑爹的主兒,假如你動了心,還要去參加的時候,你就太傻×了。
目前看來,微商,除了做多層代理的品牌,還有圍繞著他們服務的一二層代理之外,普通人做微商來賣貨,也就是掙點零花錢而已,你還要付出足夠多的艱辛,包括朋友圈裡要不停的曬圖,還有跟用戶一對一溝通產品和訂單,一個月掙個一兩千補貼家用,只要付出了還是有機會的,假如想著什麼寶馬豪宅的,勸你還是省省吧,即使你也加入了多層代理,也想忽悠下線,也不可能了,傻子少了。
最後提一下我個人對於電商從業者的建議吧!
1、不要相信什麼風口和商機,商業的積澱需要時間,選准一個細分方向,慢慢沉澱下來;
2、假如是小賣家,單品的力量遠比大而全更好做,開始先集中力量做兩三個品種,慢慢再考慮做大;
3、產品是核心,營銷是翅膀,產品必須精細化,精品+細分,產品不給力,其他都不要想;
4、無論淘寶還是微商,都要把老用戶的服務作為核心,說實話,一個老用戶服務好了,頂十個新用戶,新用戶的成本將來只會更高;
5、新規則的使用往往事半功倍,比如直播、淘寶達人,要善於學習,也要對接新規則,新的業態往往得到官方的大力扶持,做得早的都沾光了,對中小賣家是彎道超車的機會;
6、任何時候,都不要想著短期就能發大財,一心要發大財的人,項目往往過於激進,包括推廣、品類擴張等等,要學會摸索規則,厚積薄發,做得好的,都能等到那個爆發點;
7、任何生意,一定是要賺錢的,千萬不要相信什麼「戰略性虧損」,這玩意只適合顛覆性的創新業務,比如滴滴、美團啊,對於一般的電商賣貨,一定要掙錢,虧的時間長了,你心態就會變得消極、無望;
8、無論你怎麼努力,受制於資源和規則,你都有可能失敗,假如最後真不行了,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風風光光的撤了,再尋找其他機會,一頭撞南牆的話,往往會毀掉未來創業的可能性。
令人遺憾的是:我也是選擇了上面的8,做生鮮電商兩年,當然可以煎熬的活著了,裁掉一些員工,再把供應鏈梳理一遍,只要熬著、混著,掙點小錢是可以的,每年幾十萬還是可以掙的,但是生鮮電商,要麼單品為王,適合農業產地源頭搞單品策略,將各種費用下降到最低,要麼做多品類小平台,這個天貓、京東、本來生活和順豐們燒錢過於火熱,很難有機會做大了,對於我的夢想而言,與其耗著,白白浪費自己的青春,不如早點撤了,去做自媒體業務做起來,畢竟我進入了不惑之年,耗不起了。
人生就是這樣,電商還是很好的選擇,關鍵在於你手裡的牌有多少,牌面跟慾望不搭配,也可以換著活法,願意慢慢的去做,一點點的從產品到運營,一個個的把客戶服務好,從這點來說,電商永遠有機會。
通過我的教訓,我認為做不好淘寶,有幾點是致命的原因。
1、老闆自已不專業
全靠依賴別人,全權請團隊運營,風險很大。拿我打比方,現在在上海,一個稍微有運營經驗的經理,工資最少要15000-20000.如果你不專業,他的水平滲多大水分,連你自已都沒數。就算試用他三個月,也藏有巨大風險。前期,如果不參加淘寶上這活動,那推廣的,肯定沒有效果。
如果你捨得投,對他來說,肯定越多越好,但不保證肯定見效。所以做成做不成,實際很難拿經理來考核。而且光用一個人還不行,還要有美工,客服,售後,打包等。最少也要用5-6個人。
像上海這種地方,除去運營,其他每個人的工資,現在最少也要5000,這樣加起來,一個團隊的工資,至少4-5萬打底。比起這些硬成本,廣告投入更是一個無底洞。很多人就怕你不上馬,只要一上馬,腦袋一發熱,不砸點真金白銀下去,說實話對不起自已開店的初衷。可結果並不都會很理想。
2、老闆的性格決定網店的成功
我不知道說的對不對,網店做的好的老闆,性格相對比較悶,面對電腦都能靜下來。性格大大咧咧,腦子裡天馬行空,屬於猴子屁股坐不住的,肯定不適合開網店。就像我這種性格,如果我知道你跟我一樣,我肯定上前勸阻。
因為這種性格,時間長了,天天守在電腦前,不知不覺會感到痛苦。像坐牢一樣,哪有耐心,為一個個叮咚叮咚的響聲搞半天。所以沒有這股勁,就別吃這碗飯。
3、半山腰剎車碰運氣
如果前期已投了不少,為了流量也做了不少努力。但還不好判斷,我到底還需要砸多少真金白銀下去,才能熬出頭,這時是最可怕的。
像我之前的網店,賣打錢機硒鼓。當時認為自已家生產的產品,成本也好控制,信心十足。可當你想把前期的促銷價(基本也等於是成本價,甚至是虧本價),只要一提價,流量馬上跑了。等於前功盡棄。
這時你不堅持,心不甘;你堅持,繼續虧。因為還有大把同仁想通過虧錢來占流量的。相當於大家一起拉到斗獸場,互相肉博,看誰不怕死?最後我還是選擇了放棄。實在是虧的心裡沒底。
很多人做淘寶,一是想自已創業,二也是聽到身邊很多發家致富的故事後,才有了這種衝動。
不否認一些做的好的,但都趕上了時機。但通過我的親身經歷,我還是勸大家做之前一定要慎重,冷靜,不能盲目下手。
賺錢的路千萬條,風口過了,有時再努力也白廢。就像現在又迎來了一個新媒體時代,誰先抓住,誰得天下!
錯過淘寶,我一直耿耿於懷。這不還有1天,明天,北京新媒體大會,我也真心想去看看,弄個清楚。就想這回能趕緊抓住,別再錯過風口!
故事二:
淘寶創業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很多人死在路上了,也有很多人做得風風火火,而我就是那麼死在半路上的人!
幾個朋友兼職合夥開的網店,歷經一年半的掙掙扎扎,終於關店了。最初提出關店是我提議的,最後的下架工作也是我來做的,完成後心裡突然很空,想大哭一場。
實事求是的說,店鋪經營得相當失敗。開業一年半,關店時賣家經驗有5顆心,三項動態評分都是4.7分。
回顧點點滴滴,總結我們是如何開垮這個網店的,也許能為以後備個不時之需。
垮之一:供應鏈不暢通
做品牌分銷,品牌本身的旗艦店已經做得很大了,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有的品牌還有限價要求,小店幾乎沒有優勢。
因為有值得信賴的人在做產品的地區代理,承諾可以代發貨,不需要囤貨。所以沒有庫存壓力,這看起來是優勢,事實上是最致命的劣勢。
無法及時掌握產品庫存量。地區代理,每天的貨流量很大,暢銷款常常沒幾天就斷貨,而我們可能才剛剛上架這款產品。供貨商會在信息發布渠道更新到貨,但是不會更新庫存量,也不會通知哪些款斷貨。
所以經常遇到以下狀況,至少30單。
買家問某個款某個顏色有貨嗎,我們必須先問供貨商,有時對方回復慢了,買家也就流失了。
買家付款了,我們要供貨商發貨時,才知道缺貨,就要賠笑臉麻煩買家退貨。換作我是買家,我會很不爽。
供貨商基本走批量,給我們代發貨算幫忙。常常給我們發錯貨,或者推遲發貨,這樣想要培養買家忠誠度太難。
垮之二:開店初衷不堅定
開店是一個人牽頭,三個人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初衷是試水,試試電子商務的水。對,我們真的是以探索電子商務為義,不是要做小生意賺外快。
所以丟單了雖然心疼,但是也沒打心眼裡著急。
有志者事竟成,這話真的不假。我們抱著僥倖心理希望隨意搞幾下就能把店鋪做大,事實證明很難。現在開網店已經不是有貨源就夠了。
垮之三:合伙人心不齊
最初四人合作,都是朋友。牽頭人盲目以朋友情拉人,朋友也把這事想得很簡單。班子很順利就湊齊了,但一開始就不和諧。
牽頭人最有經商頭腦,貨源也是他的關係提供的,但是他一心只想坐鎮後方,把店鋪全權交給合伙人運營,他只是在有需要聯絡的時候出現。
合伙人1號,喜歡指揮別人,享受被服從,凡事都要辯個贏。認為開網店就是投錢-上新-發貨這樣簡單。
合伙人2號,算半個網紅,缺乏主動性,做事推一點做一點。勝任拿貨發貨客服這樣的工作。
合伙人2號,算半個網紅,缺乏主動性,做事推一點做一點。勝任拿貨發貨客服這樣的工作。
合伙人3號,我。有一點網頁設計基礎,有一點賣二手的經驗,有一點對運營的關注。缺乏商業思維,很難帶入賣家身份。頭腦風暴了幾次,不歡而散。
策劃了幾次活動,都是牽頭人撐著,一旦他鬆懈了,活動效果就弱了。
2個月以後,合伙人1號就被協商退出了。朋友之間一度因此關係很微妙,不過現在已經正常了。
最後我提出關閉店鋪時,朋友當時都很忙,基本沒說什麼就同意了。
垮之四:策劃運營能力弱爆了
戲稱網際網路行業的產品運營是誰都能做的,最沒專業門檻的。
越是這種看似無門檻的業務,對人的要求越高。就像單身男女常常說找對象沒啥要求,才是最挑剔的。
4個人都是策劃運營的門外漢,只能說出看到過哪些牛逼的案例,還停留在模仿階段,模仿得還不太高級。
到現在都沒有認真探討過策劃運營的理論基礎,所以總結起來無從下手,只能列舉些事實,比如:
策劃活動沒有調研,沒有文案,沒有預案,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線上活動,只做了有獎轉發及其衍生,參與者以熟人為主。
線下活動,因為對消費群體的定位有偏差,所以收效甚微,圍觀的人都很少。除了有一次去旅遊景點擺地攤,營業額比較可觀,利潤卻很可憐。
活動推廣渠道很窄,沒打算做砸錢投廣告的推廣,一開始只在微博、微信發硬廣和軟文,除了偶有熟人互動,基本沒效果。後來在貼吧、論壇發和產品相關的乾貨文章,有一點引流,店鋪的日訪問量能從個位數提高到兩位數。
運營執行力弱,幾個人都有互相推諉的情結,覺得差不多就行了,不夠賣力。
【垮之五:對所在的電商平台一知半解】
在淘寶開的C店,理論上應該玩轉後台的常用服務。但是除了發起人,其他人對一些基本的信息都沒搞清楚,比如淘寶的排序規則、侵權投訴規則、最高效的寶貝上 新方法、子帳號總是分流失敗的原因、直通車之類的促銷渠道到底哪個最有效等等。都是誰有空想起來了就搜一搜,沒空或者忘了就算了。
也曾盲目地開過微店,根本沒有流量,就不了了之了。
也考慮過「哇靠團購」等團購平台,但是一直都沒達到開團資質。 而且一旦開團成功,我們不穩定的貨源也會是個大問題。
最後
要開垮一個網店很容易,尤其是做分銷的C店小賣家,很容易成為電商泡沫。
賣家業餘選手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一定要定位清晰」這類口號式的體會就不寫了,只一句:開網店需謹慎,要把開網店當成一份事業,酒香也怕巷子深。
資本賦能 / 領袖對接峰會
幫助企業解決以下問題——
【投資人導師】前知名投資機構總經理 馮正明、東方賽富董事長 劉俊宏、洞見資本創始人 杜明堂、前海梧桐併購基金創始人 謝聞栗、時空資本總裁 陳銘全、樹道諮詢創始人 王靖飛...
現場還特邀20家風投機構一對一對接優質項目進行股權投資!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位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點擊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開會議連結,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
(如果站外看不到「了解更多」連結的話,可以進入今日頭條APP顯示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