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2歲寶寶補鈣補成腎結石:這些問題都不是缺鈣

2019-12-28     孕事

原創 | 孕事


摘要:如果寶寶不缺鈣,不必盲目補鈣。


前陣子,哈爾濱有一位2歲的寶寶,因為家裡人給他補鈣,補出了大問題。



真是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有一種缺鈣,叫你媽覺得你缺鈣啊!


這位2歲的寶寶叫沐沐,是個男孩,平時都很乖巧聽話,除了不愛喝水,其他飲食都很正常。


可在10月10日晚上,沐沐開始哭鬧不止,還無法正常小便。



沐沐孩子哭聲響亮很痛苦的樣子,沐沐爸爸一看急了,帶著孩子就往醫院趕。


到達醫院後,醫生從沐沐爸爸口中了解到基本情況後,立即對沐沐進行了檢查,結果真是讓人大吃一驚,沐沐的雙腎各有一顆結石,一顆1厘米,另一顆結石是1.9乘以1.2厘米。


接診沐沐的醫生說,像這麼小的小孩,這麼狹窄的兩公分結石,在全國都是比較罕見的。


我們都知道成年人尿道和輸尿管的平均直徑在6毫米左右,兒童的則更窄。


而沐沐的兩顆結石,一顆1厘米長,一個近2厘米長。其中一顆結石正好堵住了尿道,導致小沐沐無法正常排尿,十分痛苦。



為了緩解沐沐的痛苦,醫生當即決定分兩次給沐沐進行碎石治療,先針對小一些的結石,小結石被擊碎後轉移尿液排出來。緊接著,醫生又對沐沐進行了第二次體外碎石,將1.9厘米長的結石震碎。


通過治療後的沐沐被家人帶回了家,那為什麼2歲的沐沐,會有如此大的腎結石呢?


通過了解,醫生髮現病因和家人的一些習慣有關:補鈣+喝少了水。



孩子的爸爸說沐沐不愛喝水,一天才喝100毫升左右,家人平時選擇喂水果給孩子補充水分,還會堅持給孩子補鈣。



醫生表示過量補鈣會導致鈣鹽沉積而形成結石,如果要補鈣得確定孩子是否缺鈣,再到正規醫院合理的補鈣。(新聞來源:看看新聞KNEWS)


給孩子補鈣補出問題的寶寶,遠不止沐沐一個。


黑龍江還有寶寶,在一歲之前一直母乳喂養,添加輔食,飲食都很正常。


但滿了周歲以後,家裡人開始擔心寶寶發育不良,缺鈣,就每天給寶寶補充鈣片。


足足補了半年,後來家人發現,寶寶在尿尿的時候,表情變得痛苦,甚至還會全身發抖,晚上還經常哭鬧。


看來還是缺鈣,家裡人繼續補鈣。


直到前段時間,寶寶感冒了,送到醫院看病,才無意中被醫生髮現:寶寶的輸尿管下段,有一顆1.1厘米*0.6厘米的結石!和花生米一樣大。


可憐的寶寶,難怪尿尿這麼痛苦了。(新聞來源:都市現場)



那補鈣,怎麼就補成結石了呢?


對於普通的寶寶,奶粉裡面本身就包含足量的鈣了,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


如果補鈣過猛,身體里多出來的鈣劑,容易與含草酸物質的食品結合,形成草酸鈣結石。


結石如果沉澱下來,越積越大,就會像這位寶寶一樣,在小小的輸尿管或者其他地方,生生的長出一塊「小石頭」來。


直接補充鈣劑又比食補更危險,將結石的風險提高了20%。


關於缺鈣,很多人中毒太深了,孕事經常收到這樣的問題:


「寶寶兩歲了,但是走路走不穩,走快會摔跟頭,是缺鈣嗎?」


「寶寶出牙比別的孩子都慢,是缺鈣嗎?」


「寶寶容易盜汗,有時抱孩子能聽到骨頭吧吧響,我該怎麼辦?」


「我家寶寶4個月了,頭髮剃了就一直很稀少、枕禿,聽別人說是缺鈣」


「一個多月孩子,剛睡著幾分鐘就會一驚一乍,呼吸急促,是不是患了佝僂病啊?」


…….........................


上面的問題,都不是缺鈣。


走不穩,應該檢查下肢肌肉和骨骼,和缺鈣無關。


出牙早晚,寶寶們有個體差異,和缺鈣無關。


寶寶夜間出汗多,只有這個體徵的話,應該是穿蓋過多了,和缺鈣無關。


抱孩子時,聽到關節發出響聲,是關節腔暫時較松引起的,和缺鈣無關。


小寶寶有枕禿是正常的。剃頭以後,頭髮長得慢,等到2、3歲就會逐漸濃密了,和缺鈣無關。


一個多月的寶寶,沒有受到刺激就出現驚嚇,出現的時間還有一定規律,那多半是腸絞痛了,和缺鈣無關。


為什麼那麼多家長都擔心孩子缺鈣呢?因為鈣對寶寶的發育來說真的太重要了。


鈣不僅能強壯骨骼,還能保護孩子柔軟的內臟器官,如大腦和肺部。




含有製造血細胞的骨髓。儲存礦物質。


幫助孩子進行運動和一般室外活動。跑步,跳躍,攀爬和翻滾等遊戲。降低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還有,鈣對其他身體功能也很重要,包括肌肉收縮,血管收縮和放鬆,激素和酶的分泌以及神經系統。


事實上,鈣是最重要的礦物質之一。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攝入足夠的鈣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牙齦受損,高血壓的風險。


但家長們要知道的是,對大部分孩子來說,只要在日常飲食中吃好了,就不可能缺鈣。


0~6個月無論是母乳、配方奶還是混合喂養的寶寶,只要奶量喝夠,鈣都是充足的。6個月後,如果寶寶飲食平衡,就不可能缺鈣。


每個家長都要知道的是:你的孩子到底需要多少鈣?


按照中國營養學會的標準:


0~6個月的孩子每天需要的鈣的量是300毫克。

7~12個月400毫克,1~6歲600毫克。

1-3歲:每天需要攝入700毫克鈣。

4-8歲:每天需要攝入1000毫克。

9-18歲:每天需要攝入1300毫克。


不同年齡的寶寶攝入鈣的方法不同,補鈣的方法也不一樣:


首先是0-6個月的孩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般都是以奶作為食物的,或是母乳,或是配方奶,足以滿足對於孩子身體需要的鈣含量。


6-12個月的孩子。


孩子一般在六個月之後,就開始陸陸續續增加輔食了,喝奶的次數也會慢慢的減少,所以就要在食物上下功夫啦,下面就是一些補鈣的建議:


1、孩子補鈣主要還是靠乳製品和豆製品。


不僅是它們的鈣含量都達到了100mg/百克,更是因為它們所含有的鈣吸收利用率更高。


2、一日三餐不宜吃過多的肉類及蛋類


肉類及蛋類含有較多的磷酸鹽,同時與鈣攝入的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鈣質的吸收。


3、多吃一些酸性食物


鈣在鹼性環境中會形成鈣鹽,鈣鹽是非常難溶解的,而鈣在酸性環境中較易溶解。


4、植物性的食物不要與鈣同時食用


所謂的植物性食品,比如屬於穀物類的全麥片,又或者一些綠色蔬菜,如菠菜、莧菜等。


此類食物中有的含有植酸,有的含有草酸鹽等不利於鈣質吸收的物質。


5、油脂類食物不宜與鈣同食


油脂類食物在體內分解後會形成脂肪酸,脂肪酸不利於鈣質的吸收。


兒童補鈣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的:


兒童補鈣並不是越多越好,當攝入量太多的時候,發生毒副作用的危險就會增大,同時,也會影響其他微量營養素如鐵、鋅等的吸收。


所以再給寶寶補鈣的時候要根據寶寶的缺鈣程度,諮詢醫生該給兒童補多少鈣劑,並且如果寶寶不缺鈣,不必盲目補鈣。


還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是不能吃乳製品的孩子,他們可能得不到足夠的鈣,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有乳糖不耐症,牛奶過敏或吃純素飲食,那就要諮詢醫生補鈣的問題。


最後要說的是,在正常飲食的情況下,寶寶不會缺鈣,2歲前,寶寶唯一要補的是維生素D,維生素D是促進骨骼對鈣質的吸收,攝入不足會佝僂病。


美國兒科學會和中國營養學會等權威機構都建議,嬰兒出生幾天後應每天補充400IU(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由於母乳中僅含有少量維生素D,因此,母乳喂養的嬰兒應每天補充維生素D。


如果寶寶是喝配方奶,只要每天喝足夠了(約950ml),奶粉中就已經添加了維生素D,就不用額外補了。


要重視維生素D的作用,人體需要維生素D來幫助吸收鈣,沒有鈣,鈣就無法到達建造堅固骨骼所需的位置。


因為孩子吃的許多食物中都不含有維生素D,因此,很多醫生都建議補充直接補充維生素D。


要和所有家長說的是,不要通過自我的判斷去決定孩子是否需要補鈣或維生素D,孩子需不需要補鈣或維生素D,都應該是由醫生來判斷。

參考文章:

https://www.bellamysorganic.com.au/blog/calcium-and-its-importance-in-a-childs-diet/https://kidshealth.org/en/parents/calcium.html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w_BSW8BMH2_cNUgM1I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