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的燒雞

2019-10-21     陝菜之都

特別聲明:本文為本頭條號特邀作者田小勇老師原創作品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小時候讀這首詩歌,我最羨慕詩人的口福了,我沒覺得這首詩歌的意境有多麼好,只是把我全部的心思留意到詩歌第一句里的兩個字「雞黍」上,詩里提到的「雞」是怎麼做的?清蒸的還是黃燜的?要麼是燒雞。想著讀著,我流出了口水。

第一次讀《水滸傳》我也沒被書里的好漢們所感動,倒是對好漢們動不動就能吃到「嫩雞肥鮓」特別感興趣,這些文字誘惑著我的食慾,我太羨慕這些好漢了,合上書的隨後幾天,我滿腦子都是「肥雞嫩鮓」,以至於我放學回來能在雞籠邊蹲好長時間。反正我在我的少年時代沒有留下吃雞肉的記憶。剛剛參加工作那年,弟弟從部隊探家回來,臨走的時候,母親給弟弟做了一隻雞。我只喝了幾碗雞湯,弟弟給我說,「哥,這隻雞我就不客氣啦,我要帶到火車上吃,我也要顯擺顯擺,看到鄰座的旅客吃燒雞,我的口水差點流出來,那傢伙一口酒,一口燒雞,我差點沒被饞死,這次我要在火車上也饞饞別人。」可憐的弟弟,他和我一樣從沒吃過燒雞,儘管他已經是軍人,畢竟還不到二十歲。我樂呵呵地答應了,讓弟弟在火車上也裝一回有錢人,當然他穿的是便衣。

在農村,家裡養的雞誰會殺了吃?雞不下蛋了就在集市上賣掉,除非是被黃鼠狼咬死了。說實話,我小時候真希望黃鼠狼咬死我們家的雞。有時候晚上堵雞窩時,我故意把雞窩門堵得不嚴實,黃鼠狼咬死了雞,我就可以吃「嫩雞肥鮓」里的嫩雞了。半夜時分,黃鼠狼果然來偷雞,我們家那隻大公雞拚命地撕扯著嗓子叫,母親也很害怕,她不敢出門,趴在窗子上使勁地吆喝,寂靜鄉村的深夜,她的吆喝聲異常地高亢尖銳,她的吆喝聲嚇走了黃鼠狼。從那以後,我每晚都會認真地堵好雞窩門,媽媽趴在灑滿月光的窗台上使勁的吆喝聲讓我心生愧疚。她眼裡噙著恐懼和心疼的淚水在月光下一閃一閃,看到媽媽那個樣子,我心裡特別自責,我怎麼成了一個和偷雞的黃鼠糧一樣壞的孩子了?

上高中那年寒假,我一個同學從新疆做木匠掙錢回來,他說他一狠心在火車上買了一隻窗口遞進來的,紙里包著的燒雞。付錢的時候,他確認看到的是一隻紅油油,香噴噴的燒雞,火車開動以後,他咽著口水,洋洋得意地打開包燒雞的紙,抓住一隻雞腿一撕,手裡捏著的燒雞瞬間變成一隻泥捏的假燒雞,把他氣得差點跳火車。

參加工作後來到大荔,大荔曾經叫「同州」。小時候常聽老人說誰誰有本事時,就說他「走州過縣」,如今,我也算有本事的人了,竟然在同州城裡工作了。

晚上第一次在大荔縣城閒逛,驚喜地發現大荔縣城的東關有夜市。夜市上有一家「老李家燒雞」攤位,他們家的燒雞竟然還可以切片賣?一片雞翅連雞脯才要一塊錢?我掏錢買了一塊雞脯肉,大概我是第一次吃燒雞,就和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也沒怎麼細嚼慢咽,感覺還沒嘗出燒雞的滋味就沒了,想再買一片吃,無奈囊中羞澀,一個月幾十塊錢的薪水決不允許我奢侈的。從此,啥時候能買一整隻「老李家燒雞」過過癮成了我的奢望。


一次工余,幾個師傅閒吹,一個說他能一次吃一隻燒雞並不吐雞骨頭,意思是他可把一隻燒雞吃得一點渣渣都不剩。另一個不服,兩個人就爭論起來,其他工友們起鬨起來,一個人就表示他出去買燒雞去,果真是吃雞不吐骨頭的話,他願意白請他吃,如果不是,那就得陪他兩隻燒雞。結果,我是和大家一樣,眼睜睜地看著那個師傅把一整隻燒雞吃得一點渣渣都不剩。輸了燒雞的那個師傅被老婆罵得好幾天不敢個回去。聽著師傅「咯錚咯錚」地吃燒雞,我恨不得也拽一塊雞脯肉過過癮,當然我絕沒有師傅的好牙口,雞骨頭是一定會吐出來的。

後來,條件慢慢好起來,每逢年節,我都會買一隻「老李家燒雞」端上餐桌。再後來,燒雞也成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常菜。可是,大荔「老李家燒雞」依然讓我饞涎欲滴。


前一段時間逛夜市,我又買了一片「老李家燒雞」的雞脯肉,咬一口,卻咬出了曾經的記憶,細品肉味,如同品咂歲月,香味如故而物是人非,以前賣燒雞的老頭早就換成一個唇紅齒白的小伙子。大荔人做事向來認真,大街上百年老店比比皆是,這家老李家的燒雞依然是我熟悉的嫩嫩的,香香的口感,而我的牙齒卻不怎麼好了,雞肉老是鑽牙縫。

每次路過大荔西關「老李家燒雞」店時,我總是忍不住回頭看看,儘管我不常進 去買燒雞吃了,老李家的燒雞店依然是食客盈門。

作者簡介:田小勇,陝西合陽坊鎮東街人,陝西明潤嘉商貿有限公司經理。在各種媒體發表小說、散文數十篇。

作者田小勇老師

編輯:李躍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tej820BMH2_cNUgfw9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