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眾號越聲研究(yslc927yj)整理,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在進入股市前,你一定要先想明白二個問題:
你為什麼要買股票?
這個問題如此簡單以至於絕大部分人從來沒有仔細想過,其結果就是成為韭菜。
為什麼最後會成為韭菜呢?因為小白一般是在牛市進入股市的,那時候從來沒有接觸過股市的小白開始聽見周圍誰誰炒股又賺錢了,朋友見面,同學會,同事聚餐,甚至和鄰居在廣場上聊天的話題都會很快轉移到股票上來了,開始幾次聽到還無動於衷,但是看到身邊熟悉的人,和自己一樣對股票一無所知的人在股市裡都賺到錢了,心裡開始蠢蠢欲動,完全忘記了之前自己曾經跟在別人後面罵過股市。
在朋友的指導下開戶了,在身邊老手的指導下買了幾隻股票。
開始進入股市小心翼翼,膽戰心驚,然後看著股票一天天的漲,一天賺好幾千,完全出乎你的意料之外,那種快感不斷的刺激你的神經,於是你慢慢的加大倉位,但根本沒有想過假如股市下跌怎麼辦。但不幸的是你持倉的股票每天都在漲,你越來越興奮,開始把女朋友,老爸老媽的錢,甚至借錢,貸款來的錢全部一股腦的放入股市。有的人在這個階段會覺得自己天生就是一個股神,有朝一日也會成為巴菲特,看著帳戶里每天上萬的盈利,你開始感覺上班每個月七八千工資真沒有意思,於是有的懈怠工作,有的辭職。
我身邊不少朋友都是這樣在2015年進入股市的,其中一個同事進入股市的時候已經是4月份了,在一個所謂大咖股神的帶領下,在最開始二個月本金翻了一倍多,但幾個月之後他的50萬本金只剩下幾萬塊了,那個大咖帳戶里上億的資金也只剩下800多萬。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不同的人眼睛裡世界是不一樣的,股市在小白看來是如此的美好,但他看不到股市血腥殘酷的一面,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懸崖邊上。
投資的本質是認知的變現,那麼你就應該要想方設法提高認知,既然買股票就是尋找好生意,那麼你就應該學會如何分辨什麼是好生意,他們都指向一個事情:學習
學習是枯燥乏味的,是單調無聊的,但是如果不主動吃這個苦,那麼就會在股市裡被動吃虧損本金的苦,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穫,不會有例外,只不過換個方式而已。
事實上,每一個交易者可以每天都給自己找進場的理由——感覺趨勢要出來了,可以每天都進行來回交易,但是,實際上真正的趨勢不可能每天都出來,所以,交易中並不是隨時隨地都有交易的機會,對兩個交易理由的把握程度也區分了交易者的盈虧結果,對邏輯思維能力有一定要求的交易的確需要理由,但是更需要的是客觀的理由,在一波趨勢中,你認為的高低點有無數個,但是真正的卻只有一個,所以,合適的時機都不是找出來的,而是等出來的。
投機交易最怕的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機會出現的時候,很多交易者已經沒有了入場的資本。
在交易的範疇里,耐心是交易能力最直接的體現,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會空倉的是祖師爺,在經歷多年的交易滄桑之後,每一個交易者在不同的交易階段都會領悟到不同的階段重點,由買到賣再到空倉,不僅僅是交易策略的優化,更是交易能力的提升。
股價已是低位,相信大家看到這句話都會疑惑,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錯的,什麼地方是低位?沒人能解答這個問題,低點或者低位是漲出來的,不是跌出來的。乍一聽有點讓人費解,這句話是說,只有漲了之後,你才能知道當時的這個位置,是低位!既然還在繼續下跌,你又憑什麼說這裡是低位呢?
更令人費解的是,股價既然已是低位,主力為何還要繼續賣出股票?
先不考慮所謂的長莊和混莊,主力資金坐莊去運作一隻股票,需要幾個階段,但無論如何是一定是某個位置買進,漲起來以後逐漸出貨。高位主力資金就跑光了,跌下來又哪裡來的股票可以賣?有人說融券,現在能融多少券,融券的成本有多高?對於大資金來說根本沒意義。
所以,一旦股價出現了空頭趨勢,基本上這隻票里曾經的主力資金是不會再參與了,賣出股票,他哪裡來的貨呢?
只有兩種人會在一個空頭趨勢中,發生賣出,一個是被套的多頭,一個是短暫獲利的所謂短線客。比如有些人抄底,賺了3個點獲利了結。又或者某些資金認為個股被低估,進來買入,結果發現被套,只能止損出局。
剩下的只有一種情況,才是滿足你所說的,低位主力賣出股票,那就是打壓吸籌。比如說有些主力建倉前,會有一個試盤動作,少量拿貨,然後向下摔,砸出一個拿貨空間。甚至有些長莊股為了控盤,不論股價高低,手裡永遠有30%的籌碼,在下一次拿貨的時候用來砸盤。
市場機會判斷方法,投資者可以對市場和個股的機會準確判斷,並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方法對機會進行選擇,從而使自己的買賣有根有據,明明白白,並準確把握買賣的時機!
1.市場循環過程中的機會分類
(1)做底過程的機會:股價經過下跌後,技術要素在低位,出現見底止跌後震盪築底的過程。
屬於短線機會,運行中上漲和下跌空間較小、時間較長,以反覆震盪為主。風險較小,控制風險的方法是破位止損。適用於套利投機者,價值投資者中線買入要能經得起震盪甚至誘空的風險。
(2)上漲過程的機會:股價突破下降趨勢和底部形態,形成上升趨勢至上升趨勢破壞的過程。
屬於中線機會,運行中上漲空間最大、時間較長,以大漲小跌為主。中期無風險,短期有調整風險,風險控制是補倉。適用於趨勢投機和趨勢投資者。
(3)做頭過程的機會:是指股價經過大幅上漲後,技術要素在高位,出現見頂後的震盪做頭過程。
屬於短線機會,運行中上漲和下跌空間較小,時間較長,以反覆震盪為主,多呈現復合型態。風險較大,風險控制是破位止損。適應範圍:套利投機者,趨勢操作者在這個過程中以減倉和平倉為主。
(4)下跌反彈過程的機會:下跌反彈過程是指股價破位下跌後,由於短線超跌後出現的下跌途中的短期上漲過程。
屬於短線機會,運行中上漲空間比較小,時間最短。風險最大,風險控制是破位止損。適應範圍:套利投機者,趨勢操作者不要隨意買入,以空倉觀望為主。
2.不同性質行情的機會分類
不同性質的行情,上漲的空間和時間以及運行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機會的性質和使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1)大多頭行情的機會:是指在周線上形成一個循環,從周線上能夠看到做底、上漲、中途整理、做頭、下跌的過程,它包含有兩個以上的中級行情。國內大盤出現這種機會不是每年都有的。
屬於長線機會,上漲空間最大、運行時間最長,約一年以上。
運行方式是:長期大跌後,做底過程複雜,以復合形態底部為主。上漲方式多樣,中途有兩次以上的階段性整理或形態整理,做頭以復合形態頭部為主,並且頭部大多都有誘多過程。
風險上,做底後長線無風險;有中線整理風險,風險控制是補倉。適應範圍:趨勢投機者、趨勢投資者和價值投資者。
(2)中級行情的機會:中級行情是指在日線上形成一個循環,它在日線上形成一個做底、上漲、中途整理、做頭、下跌的過程,其中包含兩個以上的次級行情。從日線上看,能明顯找到5浪上漲和3浪下跌,在我國大盤中每年至少有一次中線機會。
機會上屬於中線機會。
空間上,上漲空間較大,有30%~50%上漲的機會。
時間上,運行時間較長,約3個月以上。
方式上,中期下跌後做底簡單,以單一底部形態為主,上漲過程的運行方式多樣,大漲小跌為主,中途有兩次形態整理,做頭以單一形態頭部為主,頭部也有誘多過程。
風險上,中線無風險,短線有整理風險。風險控制是補倉。適應範圍:趨勢投機者和趨勢投資者。
(3)次級行情的機會:所謂次級行情,是指在60分鐘圖上形成一個循環,它在60分鐘圖上形成一個做底、上漲、中途整理、做頭、下跌的過程。從60分鐘上看,能明顯找到5浪上漲和3浪下跌,次級行情中包含兩個以上的技術行情。
機會上屬於短線反彈機會。空間上,上漲空間較小,一般上漲幅度在30%以下。時間上,運行時間較短,一般為1~5周。
方式上,階段性超跌後做底簡單,以單一形態底部為主,上漲過程以震盪上漲為主,中途有K線整理,做頭以簡單的形態頭部和K線頭部為主,不會有效突破實質性壓力位。
風險上,短線有K線整理風險,中期風險大。風險控制是破位止損。
適應範圍:套利投機者。
(4)技術性行情的機會:所謂技術性行情,是指在15分鐘圖上形成一個循環,它在15分鐘圖上形成一個做底、上漲、中途整理、做頭、下跌的過程。從15分鐘圖上看,能明顯找到5浪上漲或3浪下跌。
機會上屬於短線反抽機會,是一種最小的機會。
空間上,上漲空間最小,一般上漲幅度在15%以下。
時間上,運行時間最短,一般3~5天。
方式上,技術性超跌後做底簡單,無明顯的底部形態,上漲過程運行方式簡單,短期直線上漲一步到位,中途有K線整理,無明顯的整理形態,做頭以簡單的K線頭部為主,上漲不會有效突破下降趨勢,更形不成上升趨勢。
風險上,屬於短線無風險,有K線整理風險,但中線仍有下跌風險,屬於中期下跌過程中的反抽行為。風險控制是破位止損。適應範圍:套利投機者,趨勢操作者不可參與。
當新投資者被套在高山上時,逃出頂部的人也要小心,不要在下跌過程隨意搶反彈,高手也可能死在半山腰。
能從股市賺錢的,只有這四種人,你是哪種?
先了解3個概念:成功率、盈虧比、交易機會。
如果做10筆交易,盈利7次,虧損3次。那麼:
成功率70%(7/10=70%)。
7筆盈利交易平均盈利幅度10%,3筆虧損交易平均虧損幅度5%,盈虧比2(10%/5%=2)。
10筆交易在1個月內完成,相比在1年內完成,交易頻率(交易機會)顯然是不一樣的。
有4種比較典型的交易者,在股市裡都屢有斬獲,我們來具體看看他們的操作模式:
第一種類型:低買高賣型
這種類型也可以叫做震盪型,買賣點都在左側,典型的左側交易,買賣點帶有較大的預測成分。應用最多的是T 0類型的交易者。優點是成功率較高,交易機會很多,缺點是盈虧比低。
這類交易者共同的特點是:有較為充裕的看盤時間,總利潤來自每一筆的小利潤,積少成多,不貪不戀。同時在判斷失誤的時候,可以做到將損失控制在一個比較小的範圍之內。
第二種類型:低買低賣型
進場和出場都在低位,但整體而言出場的股價位置比進場的要高。買點是左側,賣點是右側。優點是成功率和盈虧比都在中等偏上,缺點是交易機會少。
這類交易者的共同特點是:進場時有足夠的信心,敢於克服人性弱點,逆勢買股;而持股時有足夠的耐心等待股價的增長。
第三種類型:高買高賣型
這種類型,進場是右側,出場帶有預判性質,也就是左側出場。這種類型在T 0戰法中也經常有投資者使用,也可以叫做「搶帽子」,搶一把就跑。優點是盈虧比較高,交易機會也較多,缺點是成功率較低。
此類交易者的特點是:進場時機穩准狠,持倉時間較短,出場時要能做到不貪不戀,到前期技術壓力位果斷出局。
第四種類型:高買低賣型
典型的右側風格,右側進,右側出(向上突破買進,向下突破賣出),也叫趨勢跟蹤交易,是成熟的系統交易者中使用最多的類型。優點是盈虧比高,交易機會不少,缺點是成功率最低。
這類投資者的進場點和第三類型相同,要求買入時機上能做到穩准狠,但持股時又必須能做到類似第二類投資者的耐心,直到股價確認向下突破。
註:這是同一隻個股從17元到24元的一段走勢。
那麼,這四種交易者誰可以賺得最多呢?很難比較。因為市場每天都在變化,並沒有所謂最好的、全天候的交易模式。從量化交易的角度來看,交易模式沒有好壞優劣之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事實上,這四種都是成功的交易者。很關鍵的一點是:你選擇成為四種交易者中的任何一種都可以盈利;但試圖兼具四種所長,摒棄四種所短……那正是所有虧錢的人,他們每天都在做的事。
具體來說,成功率、盈虧比、交易頻率和盈利的關係是這樣的:
盈利指數=[成功率/(1-成功率)]*盈虧比*交易頻率
註:這裡僅從進出場的模式來分析盈利的幾種方式。資金管理、倉位控制量化交易系統的其它要素並沒有涉及,其實它們也是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環節。
另外,僅從交易模式的角度看,可以盈利的交易模式遠遠不止上述4種。從5分鐘到月線不同的級別(5分鐘、15分鐘、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日線、周線、月線),4種模式可以擴展成32種不同級別的模式。考慮到不少交易者的買點和賣點並不在同一個級別上(如看周線買,看日線賣),不少交易者的交易模式在買賣之間還有若干次的加、減倉……
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或圖片不清晰,可關注公眾號越聲研究(yslc927yj),更多後市操作及股票技術分析方法等你來學習,乾貨源源不斷!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聲明:本內容由越聲研究提供,不代表投資快報認可其投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