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不用慌!每天堅持按三個「排便穴」,腸道會變得更暢快

2019-11-07     家庭醫生雜誌

不少人都有過大便不暢的體驗,蹲在廁所半天拉不出,別提多難受了。

大多數人,在調整生活節奏、飲食習慣後,可以自行緩解。

但也有部分人遲遲未能改善,還可能伴有下腹脹痛、食慾減退、焦慮失眠,以及皮膚色素沉著等表現。

長期便秘,會引起直腸肛門疾患,例如痔瘡、肛裂、脫肛等,甚至還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很多人自行吃瀉藥解決,初期能見效,但長期服用,導致腸黏膜和腸神經受損;依賴開塞露等潤滑劑輔助排便,影響腸道的敏感性……

如此一番折騰,便秘問題越來越難解。

相比之下,按摩腹部、點揉穴位,省心省事,不拘於時。

臥床休息前或坐著看電視時,隨手按按下面這幾個穴位,堅持一段時間,防治便秘很管用~

點中脘

指壓、指揉刺激中脘穴,可促進胃腸的蠕動。

定位:位於臍中上四寸(肚臍與胸骨下端連線的中點)。

方法:以拇指、食指或中指末節指腹按壓中脘穴,帶動皮下組織做環形揉動,頻率不宜太快,時間約5分鐘,以有熱氣內透為佳。

按壓中脘穴,還能緩解胃痛。按揉時,力度要柔和而滲透,以疼痛緩解為度。

揉神闕

臍部為神闕穴所在,是人體保健要穴,同時對胃腸道功能調節有很好的作用。

方法:右手掌心疊放在左手掌背上,以手掌心貼在臍部,吸定後,先順時針方向揉臍部,再逆時針方向揉臍部,各50次。

按天樞

天樞穴是我們觀察大腸功能的窗口,要想了解大腸功能,不妨多摸摸天樞穴。因為無論是病生在內,或是外邪入侵大腸,天樞穴都會摸到就痛。

定位:平臍向兩側旁開兩寸。

天樞穴有通便和止瀉的雙向調節功能,按揉的方法有所區別:

  • 通便

通便按揉時,要取站立的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用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壓天樞穴;

在刺激穴位的同時,還要向前挺出腹部並緩慢吸氣,隨後上身緩慢向前傾並呼氣。

反覆做5次,然後兩腿併攏坐下。

在按壓天樞穴的同時,左腿儘量向上抬,然後收回,換右腿上抬、收回。抬腿動作也反覆做5次。

  • 止瀉

發生腹瀉時,先儘量排空大便,然後仰臥於床上,或坐在椅子上,解開腰帶,露出肚臍部,全身儘量放鬆;

找到肚臍左右旁開兩寸處的天樞穴,分別用拇指的指腹壓在兩側的穴位上,力度由輕漸重,緩緩下壓(力量以自己能忍受為度),持續4~6分鐘;

然後將手指慢慢抬起(但不要離開皮膚),再在原處按揉片刻。

最後要提醒大家:預防便秘,穴位按摩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平日飲食,還是要注意加強膳食纖維的攝入;多飲水、適量運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oMeV24BMH2_cNUgreH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