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指數26日第三次擴容,外資為什麼今天就搶跑了?
空間龍頭:華揚聯眾(3B)
11月1日,明晟公司(MSCI)宣布,11月份半年度指數評估結果將於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06:00公布,26日收盤實施,27日生效。根據此前安排,A股將迎來MSCI第三步擴容計劃,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進一步提升至20%,同時將中盤股按20%比例納入。此次調整是MSCI史上對A股單次最大比例的擴容,據測算將為A股市場帶來300--500億美元的跟蹤資金。
今天指數全天非常強勢,上證一度再次站上3000點,但個股依然是跌多漲少,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上述消息的影響:外資提前布局MSCI成分股。以前,不管是MSCI,還是富時羅素,在納入A股因子,以及在擴容的時候,都是在尾盤集合競價階段去布局,這樣就可以與相關指數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但這一次,本來應該是26日收盤實施,也就是應該在26日買入,為什麼外資今天就提前搶跑了?
這還要從前幾次MSCI和富時羅素與A股的碰撞說起,我們以工商銀行舉例:
2019年5月28日,MSCI第一次公布A股成分股,工商銀行尾盤18萬手單子將股價推升了2分錢。
6月21日,富時羅素將A股成分股納入指數,工商銀行競價階段14萬手單子將股價向下砸了3分錢!
8月27日,MSCI擴容,工商銀行競價階段20萬手單子將股價向下砸了1分錢!
9月20日,富時羅素擴容,工商銀行競價階段36萬手的單子,股價卻紋絲不動!
第一次,大部分A股投資者不清楚國外指數基金如何配置A股,最後表現出的是尾盤搶籌,因此,第二次出現類似情況的時候,就有資金提前潛伏進去,等待尾盤的收割套利。第三次,外資已經提前做了一些準備,但準備還是不夠充分。
到第四次,不論是工商銀行,還是貴州茅台,還是其他一些權重個股,尾盤不論拋單多大,股價都是紋絲不動,說明外資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已經沒有任何套利空間。到了這一次,在市場還以為外資會在最後時刻去搶籌時,他們已經提前動手了。
從這幾次和MSCI和富時的碰撞,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同一個事情,資本市場會根據市場的反映而不斷的變化,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每一次題材的發展,跟上一次的題材的演變,都會有不同的原因!
上一次這個模式掙錢了,大家都去學這個模式,然後這個模式就不賺錢了,會產生一個新的賺錢模式,周而復始。
不過,不論模式如何變化,股性、換手率、K線形態、基本面,才是決定個股賺錢效應與虧錢效應強弱的核心因素。
風險提示: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