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惡毒攻擊中國「量子之父」,陰謀被拆穿,捍衛國家英雄

2020-01-01     長江號外

據環球時報12月29日報道,美國又一次展開了對中國科學家的惡毒攻擊,對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進行了大肆汙衊!
美國媒體指出,美國一家有著FBI背景的安全情報公司發表了關於中國量子物理技術的報告。這份報告通過斷章取義和歪曲事實等卑鄙的手法,對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等中國量子物理科學家赤裸裸的栽贓和汙衊,甚至暗示中國在量子物理技術上的領先,是「偷」來的。

需要指出的是,這是西方政府、情報部門以及充當它們喉舌的西方媒體對於中國科技崛起慣用的「妖魔化」描述。
不過,潘建偉所遭受的這番汙衊栽贓,還不是那篇報告最惡毒之處。因為這篇報告居然還將中科大24名物理學者的名字,他們曾經留學國的外國學府,以及與他們有合作的西方學者,都統統羅列了出來,拉了一個清單。這些學者只得表示他們不清楚這些事情,並強調他們與中方的合作只是學術層面和基礎科研。

專家指出,美國通過這類套路對中國學者和與中國學者有合作的外國學術機構進行打壓和騷擾,早已是常態了。
潘建偉是中國的科學家,是中國人的英雄,美國抹黑中國英雄居心叵測,其陰謀不會得逞。而就在12月25日,中科院還援引中國科技日報的報道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中外合作者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干涉線路的玻色取樣量子計算。美國物理學會網站對此高度評價:「這意味著量子計算領域的一個里程碑:接近經典計算機不能模擬量子系統的地步。」
儘管潘建偉不是中國最早開始量子領域研究的人,但在最近幾年,他成了國內這一領域旗幟性的人物。

潘建偉的團隊從2003年開始做量子衛星的實驗:系列地面實驗證明,通過衛星進行保密通信是可行的。在潘建偉的領導下,2016年8月,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是全球首顆量子衛星;2017年9月,長度超過2000千米、由32個中繼站組成的世界上第一條長距離量子安全通信線路「京滬幹線」投入使用。
潘建偉曾經指出,量子密鑰分發已經成功實現商業化,在光纖中已經能做到幾百公里,用衛星可以做到上千公里。需要指出的是,這兩個紀錄都是我國科學家創造的。換句話說,中國人雖然沒有做出量子密鑰分發的基礎理論原始創新,但在應用實踐中走在了世界前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j6YZW8BMH2_cNUgZ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