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寫給高三家長:最容易讓孩子高考失敗的三大原因,家長速看

2019-07-16     松鼠課堂高老師

點擊右上角【關注】松鼠課堂高老師,更多教育乾貨與您分享

本文共1581字,閱讀全文約7分鐘

在提高一分幹掉千人的激烈競爭中,每一年都會湧現一批"高考黑馬",也有不少考生遭遇"滑鐵盧",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而被高考淘汰的人90%都有以下三種特徵。

在高三的複習備考過程中,當局者迷,孩子可能無法知道自己是否存在這些問題。所以如果家長看出自己孩子身上有這些問題,一定要及早教育改正!

1. 讓自己忙於學習

這類學生很普遍,在我看來也是最可怕的。因為他們追求的已經不是成績的提升,而是用自己很努力來欺騙自己,麻痹老師和家長。

我以前帶過一個學生,他很用功很努力,會把我說過的每一句話記下來,各種題都做,每天都有刷不完的題。但是過了一個學期之後,成績依然沒有變化。

我向他強調很多次:只需要記重點和課本知識的延伸,多針對自己的薄弱處做模塊題,少做套題,會使學習效率更高,但是第二天他又會回到老樣子。

不想改變自己,不優化學習方式,每天只想要表現得很"努力"。

如果成績沒有提升,他也會安慰自己,我已經很努力了,大概是沒有天分吧。

其實高考的知識量(除去超綱題外),按照正常人的學習速度,都能在高中三年掌握高考需要的90%的知識量。

對於這部分學生,我建議他們認識到:讓成績提高才是目的,努力只是一種必要方式。

只要現在願意改變,想盡一切方法去提高自己,玩命般的努力,高考結果就不會太差。

2. 每每不求甚解

這類學生都愛說一句話"我大概知道了(我大概是懂了)"。

打個比方,做一道具體的題,懂了的人可以條理清晰地從頭到尾把思路講一遍,哪個地方為什麼要畫輔助線,哪一個地方涉及了什麼知識點,可以把題目到答案的過程分解成一個個小思維。

而不懂的人,只能含糊地說,這邊要做一條輔助線,這道題我明明記得怎麼不會做了。

也許這道題他可以寫出解答過程,但是換一個同類型的題,他可能就又不會做了。

對於這部分學生,我建議:找一個同學,像老師一樣教他怎麼做。

要教別人做題,給別人指點方向,自然需要自己先熟練掌握知識。

教別人,特別是把不會的人教會,是檢驗自己是否真正掌握這道題最好的辦法。

3. 不重視時間利用

每年高考成績很優秀的學生大致分為三種:

第一是超級天才,這部分學生很少,

一般高一就會學完整個高中知識,高二高三參加各種競賽,隨便都能考到清北線以上;

第二是正常聰明+很勤奮。

正常聰明就是第一次學習某個知識能很快掌握並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很勤奮就是這類學生會通過大量練習來進一步鞏固知識,並提高解題速度。

第三種就是某個時間突然開竅。

特點是荒廢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某個階段突然開竅發現自己需要好好學了,然後玩命般的努力,窮盡一切方法提高分數。

但無論是哪一種學生,他們的時間利用率都很高。

比如說學校要求中午12點下課吃飯,1點必須睡覺。

正常的高三學生在12點半就離開教室去吃飯了,努力的也在12點45走了,但是他們可以等到12點55沖向食堂買飯然後拿著飯邊走邊吃,吃完正好走到宿舍上床睡覺。

如果孩子在高一高二的成績不好,那麼就只能更加努力,用更多的時間來學習。

不然本來知識掌握量就不如學霸,還用學霸學習的時間去玩耍,怎麼有可能考出比學霸更好的成績?

Tip:一套系統化的學習模式(適合高中生):

第一步:先根據每個考點,做對應的簡單模型題,並且有意識地把這個模型和解題方法記在腦子裡,做到看見某個關鍵詞就能自然聯想到考哪個知識點。

第二步:練同一類的模塊綜合題。把不同的簡單模型聯繫起來。最好能做到讀完題目就能明白這道題具體要考你哪幾類模型的組合。

第三步:針對自己第一、第二步的薄弱模型和綜合題,多做一些同類題,掃清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並通過刷題鞏固,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提高解題速度。

第四步:根據自己水平,循環重複上述過程…..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歡迎關注【松鼠課堂高老師】頭條號,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價值,可以收藏、點贊、轉發一下哦

加入高老師學習方法提分圈,交給你不一樣的學習方法,打開一扇新奇的大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edlD2wBmyVoG_1ZbM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