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
【1894年11月21日】125年前的今天,四天三夜的旅順大屠殺,「文明」的日本不文明
(旅順大屠殺)
旅順位於遼東半島的最南端,是渤海門戶。清末,在旅順建設了船塢,炮台等軍事設備,成為北洋水師的重鎮,被稱為「遠東第一軍港」。
旅順非常險要,黃遵憲曾贊道:「海水一泓煙九點,壯哉此地實天險!炮台屹立如虎闞,紅衣大將威望儼。」
(日軍進攻旅順的畫面)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兵敗如山倒,日軍登陸後,占領了大連灣。11月17日清晨,日本第二軍除在金州、大連灣留下少量部隊外,全部出動進攻旅順。
自中日開戰以來,清軍不堪一擊,日軍連戰連勝,所向披靡。然而,18日在進攻旅順的戰鬥中,日軍遭遇到了預想不到的挫折。日軍惱羞成怒。而部分日軍俘虜被清軍殘酷肢解殺害,更是激起了日軍的怒火。
(日本《浮世繪》中的旅順一戰)
21日,日軍以損失280人的代價,打死2000清兵,占領了旅順。日軍當即下達了對清兵『除婦女老幼之外,一律格殺勿論』的命令。日軍在搜索中,一些清兵裝扮成平民,混雜在百姓中間難以辨認,或者躲藏在百姓家繼續開槍抵抗。於是司令部下達了第二道命令:『凡穿著平民服裝,疑為清兵的青壯年者一律誅殺。』
於是,旅順的大街小巷頓時成了大屠殺的現場,無論是否清兵,老幼婦女同樣也成為虐殺對象。屠殺進行了四天三夜,全城2萬多人被屠殺殆盡。旅順成了一座空城!
11月26日,英國《泰晤士報》刊出電訊:「據報告,在旅順發生了大屠殺」。這是世界上最早披露「旅順大屠殺」的消息。11月29日,美國的《世界報》刊登了一則報道:「日軍不分老幼全都槍殺,三天期間,掠奪與屠殺達到了極點」。隨後,《世界報》連續多天刊登「戰爭特派員」克里曼的長篇「紀實報告」,詳細報道屠殺慘狀,稱「日本為蒙文明皮膚,具野蠻筋骨之怪獸」!
西方世界一片震驚,嚴厲譴責,對日本脫亞入歐的「文明國家」形象,大為改變。外交大臣陸奧宗光不得不親自赴美國發布聲明,進行辯解。日本還收買英國的中央通訊社和路透社,不斷進行「洗白」。
(1894年12月20日,美國《世界報》發表的旅順大屠殺報道。)
從1894年11月下旬到第二年的1月中旬,日軍對旅順的被害者屍體進行了清理,繼而焚屍滅證,燒了十幾天後,骨灰裝進四口大棺材,埋葬在白玉山東麓,並豎了一塊「清軍將士陣亡之所」的木牌。
然而,旅順大屠殺仍然對西方產生了聳人聽聞的轟動效應。《馬關條約》簽訂後,俄羅斯、德國與法國,對日本態度強硬,逼迫日本歸還遼東半島,清朝付「贖遼費」三千萬兩白銀作為賠償。
1896年,清朝收回旅順,日軍撤出。清朝官員在墓前樹立碑石,上書「萬忠墓」,並修建享殿,作為祭奠。如今,萬忠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百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旅順萬忠墓)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52篇作品,營員「慕和」的第17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