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見過很多孩子,在家很厲害,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得不到就會哭鬧一番,甚至會打罵家長,在家裡妥妥的一個小霸王,可是到了外面就變得非常慫了。
小侄子小時候就是這樣,在家很厲害,姐姐都要讓著他,然而在幼兒園常常被欺負,鉛筆被同桌掰折了,橡皮被同桌切成小塊。
我們是發現他頻繁買鉛筆和橡皮,然後發現同桌總是搶他的東西。
那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跟父母的教育方式脫不開關係!
01、對孩子有求必應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是很多家長都這樣做的,雖然嘴裡說著不溺愛孩子,但是一想到:就這一個寶貝,他要什麼就給他什麼吧!
而且現在提倡晚婚晚育,很多人結婚晚,生孩子也晚,年齡大要孩子,對孩子也會格外溺愛一些。
如果孩子在家經常是要什麼有什麼,家長不會反駁孩子,那麼孩子很容易養成嬌氣的性格,在外面就容易被欺負。
02、什麼都替孩子做
人的懶不只是行為上的懶,還有思想上的懶。
如果父母對孩子大包大攬,什麼都替孩子做到了,什麼都替孩子想要了,那麼孩子就懶得自己做了,反正有我爸媽呢!
這樣一來,當孩子走進校園就不會懂得如何跟同學相處,會按照自己在家裡的方式,想怎樣就怎樣,但是同學不會讓著你,一旦同學比自己的孩子厲害,那麼孩子就只有「認慫」的份兒了!
家長應該怎樣避免這種情況呢?
01、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獨立,而是家長不讓孩子獨立,因為你對孩子做得太多太多,根本不需要孩子自己去做了,慢慢孩子就養成了這種嬌生慣養的性格。
作為家長你要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你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要讓孩子成長,要讓孩子獨立,那麼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會放手。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努力,去獨立。
02、教會孩子為人處世
很多家長不太重視孩子為人處世這一方面,認為孩子大了自然就明白了,或者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
其實為人處世也是人生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些事情你要告訴孩子,一些道理也要告訴孩子,只有你告訴孩子,孩子才會長大。
比如跟同學相處,有的孩子就表現的很自然,會跟學生相處,但是有的孩子性格就比較孤僻一些。
在跟孩子相處時,父母要注重這方面的教育,這樣孩子才能更加明事理。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裡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