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離開空乘崗位一年了,但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我還都會緊張。在提筆敲下這些字符之前,午睡中的我被雷聲驚醒,目光向外探去,外面正下著瓢潑大雨,久未擦洗的玻璃被雨水肆意沖刷,燥熱的天氣里終於有些許涼意,我卻始終開心不起來,因為我知道,航班又要大面積延誤了。
「最怕天氣突然安靜,最怕派遣突然的關心,最怕雷雨,突然翻滾折騰著,不平息~最怕突然聽到延誤的消息。」
說實在的,延誤也好,流控也罷,在這種天氣原因導致的情況下,您再著急,那也沒有辦法,因為對於民航、對於旅客來說要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一切都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
2012年9月,攝於虹橋機場
攝影:沈銓
回想往年飛行的日子,每當雷雨季開始,站在客艙里的我早已習慣了旅客們的「圍攻」,而那些畫面,相信每家航空公司的空乘們都經歷過不止一次:
「再也不坐你們東航了!你們航空公司就是騙子!」
「再也不坐你們國航了!早說不能飛,就別讓我們上來!」
「再也不坐你們南航了!人家別的公司都準備飛了!」
我記得剛飛沒幾年的時候,總是在客艙里義憤填膺,一米八幾的大個能被旅客氣出眼淚,到了後來,也就不那麼衝動了,旅客嘴上罵,我在心裡罵,你說你再也不坐,我心說你可得說話算話,只要我還能忍得住,我的笑容就永遠如沐春風。
有時候一個航班飛下來,除了慣有的噪音讓我耳鳴,旅客們的怒吼聲也持久盤旋在我頭頂。可那些在候機樓、在飛機上,遇到延誤就跳著、罵著的旅客,你們知道嗎?在雷雨天氣里,你的航班不延誤,才是真正的災難。
2019年7月13日,攝於首都機場01跑道以東6公里
攝影:陳肖
註:拍攝閃電請務必注意自身安全
說一個比較古老的案例吧,那是1963年12月8日,泛美航空214航班,原計劃從波多黎各起飛,飛往費城,在空中,閃電擊中了飛機油箱的揮發物後起火,最終導致81名旅客全部遇難。
而現代民航飛機在機身結構、燃油系統和航電系統方面,都對雷擊做了很多有效應對,雖然這不能完全杜絕雷擊嚴重損傷飛機的情況,但在飛機起降階段因遭遇雷擊造成重大事故的情況已經少見了。
在飛機遭到雷擊時,閃電通常會從機體的一個點進入,然後再從另外一個點被釋放。如果閃電釋放時間比較長,那麼進入點可能由於飛機在此期間的相對運動而形成一連串的打擊點。但無論如何,擊中飛機的閃電不會停留在飛機上,也不會進入飛機內部,會從另外一個點離開飛機重新釋放到空氣中。
那麼,被閃電擊中飛機的那個點會有什麼問題?那可是單束電壓可高達百萬伏特的閃電,擊中飛機後產生的電流可達三萬安培。如此高的能量會導致被擊中的部位在瞬間產生高溫、磁化等情況。不過好在飛機的金屬外表是電和熱的良好導體,因此即便在比較嚴重的雷擊的情況下,飛機外表的損傷也有限,基本上在金屬機身上,不會波及機體內部。
上世紀70年代,NASA做了一個試驗,讓一架戰鬥機飛到雷雨雲中,持續接受閃電的轟擊,飛機落地後,機身上密密麻麻布滿了雷擊點,但都沒有傷及內部。
那麼,我們的現在的民航客機,就能迎著雷暴,飛進雷雨區里嗎?很顯然,答案是不行的。
目前來看,得益於科技的發展,閃電擊中飛機不會直接導致空難,但閃電對機載設備會造成巨大影響,而這種影響也將是致命的。
當閃電帶著巨大的能量擊中飛機,除了對那個擊中的點帶來高溫磁化,還會釋放出巨大的電磁信號。而飛機的機載電子設備會收到這個干擾,嚴重時,會造成集成電路板短路燒毀。而強烈的電磁波在極端情況下也有可能會在機身內部形成電弧跳火,如果接觸到燃油蒸汽等易燃易爆物質,就會起火爆炸,一場空難就此產生。
我們現在知道了閃電對飛機的影響,但是,產生閃電的雷雨雲,對民航客機更是有著可怕的影響。
雷雨雲由一大團翻騰、波動的水、冰晶和空氣組成。當雲團里的冰晶在強烈氣流中上下翻滾時,水分會在冰晶的表面凝結成一層層冰,形成冰雹。這些被強烈氣流反覆撕扯、撞擊的冰晶和水滴充滿了靜電。其中重量較輕、帶正電的堆積在雲層上方;較重、帶負電的聚集在雲層底部。至於地面則受雲層底部大量負電的感應帶正電。當正負兩種電荷的差異極大時,就會以閃電的形式把能量釋放出來。
圖自網絡
而這種狂暴的雷雨雲,飛機一旦進入,你的體驗就不是平時遇到的「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的飛機現在正在顛簸」了,雷雨雲中富含水滴,接觸到飛機表面會瞬間結冰,與此同時,飛機的氣動外形失效,失速管被阻塞,在這種情況下,有極大的幾率會導致飛機失去控制。
那你可能說了,為什麼有時候機場晴空萬里,你們還告訴我由於雷雨天氣不能起飛?「你們航空公司就是騙子!別以為我們什麼都不懂!」
好吧,其實你可能是真的不懂,因為航路的糟糕天氣就像高速公路出現的事故一樣讓所有人都防不勝防,而且比高速公路更加的複雜。
航路有雷雨區,如果想繞過去,首先得考慮「其他用戶」是否在活動,想繞的空域裡有沒有禁飛區,會不會影響到其他航路的正常飛機。
更糟糕的是,經常是機場上空有兩坨雷雨,中間留了一小出口可以飛,所有進港飛機和出港飛機都要從這個小口裡對著頭飛,刺激嗎?害怕嗎?我若敢飛,你敢坐嗎?
你更不知道的是,在這背後,中國空管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人力和腦力,通過無數的電話協調和無數次計算,才能保證這些飛機的安全通過,天上所有飛機的每個動作都要根據空管的指令來進行,空管每一句指令都必須是正確的,不存在試錯機會,沒有人可以承擔那個錯。
除了工作量的巨大,其他專業問題比如飛機相對速度、間隔、尾流等級等等問題都會因為受雷雨影響而改變原有計劃,所以流量控制是必然,況且誰也沒資格去要求空管挑戰工作極限多指揮幾架飛機,太危險太危險。
2019年2月17號攝於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
攝影:陶冉
那麼,你可能又要理所當然的覺得:「既然不能飛,你們就得賠償!我可是買了票的!買了機票就說明我們有了協議!你們不能讓我按時起飛,你們必須得賠償!」
很遺憾,如果事實真的如此,那基本上全世界所有航空公司都要閉門謝客了,根據《航班正常管理規定》和《航班延誤取消原因確認工作程序》,2017年元旦起,如果由於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以及旅客等非航空公司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出港延誤或者取消,航空公司不但不會賠償,食宿費也要自理。
「你們航空公司就是%^&@(&ND&!#!!!我*(@$!%^#!!」
唉。很多旅客認為:「我們不是說一定要飛,但我們希望打破信息壟斷!我們需要知道確切時間!」
同樣很遺憾,作為旅客的你,和作為機組的我,獲得信息的渠道都是通過網絡。所謂內部消息?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有時候有一些內部消息,比如某個航班要取消,我們也需要把後續計劃做好後才能跟旅客宣布,不然候機樓里,一會兒這邊炸一鍋,一會兒那邊炸一鍋,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你也可能說了,天氣原因導致的延誤我們理解,但不管在候機樓或者在航班上,你們航空公司應該有一個處理問題的態度,不能拿瓶礦泉水就敷衍了事。
事實上,在這一點,我覺得也是,航空公司確實還有提升的空間,但想到低廉的票價、高昂的成本以及不同的航空公司在不同的機場能調用的資源,我也不確定航空公司能做到哪一步才能讓旅客滿意。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那句老話:沒有任何人想延誤,但如果真的不幸遇到,也且請您放寬心,以平常心對待。還有一點很重要,如果有重大商業活動或其他對您來說很重要的計劃,我強烈建議您買提前一天的機票,給自己的時間留下充足的緩衝,不然到頭來,受傷害的真的只能是您自己。
最後再多說一句:大家都是成年人,不管遇到了什麼,都請做一個成年人該做的事,擁有成年人的體面。
完。祝飛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