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會導致肺虛
我們知道,脾土生肺金,脾和肺之間就形成了''母子關係''。你想想,如果兒子缺錢了,會找誰要呢?在關鍵時刻,都會去找自己的母親要。所以,脾胃需要更多的氣的話,就會從肺那裡''奪氣'',中醫叫作''子盜母氣'',就是兒子會到母親哪裡''奪氣'',這樣會導致宗氣虛弱,進而引發心肺疾病。所以說,脾虛會導致肺虛。
脾虛會引起肺弱
在中醫中,脾胃虛弱而導致肺氣不足的病證,多屬氣虛。
因為中醫認為,肺主一身之氣,肺有主持、調節全身經絡之氣的作用,且肺與宗氣的生成密切相關。宗氣是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氣與肺所吸入的清氣結合而成。人的宗氣積於胸中,它支持肺呼吸和心臟血液循環。
肺主氣、司呼吸的功能依靠著脾氣的資助。因為脾胃在氣血化生中,起到化生水谷精微之氣、提供物質基礎、參與宗氣的生成、滋養先天之精微之氣的作用。脾胃功能正常,則氣的生成正常;脾胃功能失常,就會影響氣的生成,引起氣虛。
一旦氣虛,在治療上常以脾為本而肺為標,也就是說調養脾胃是根本。
脾胃虛易感外邪
脾胃虛會引起元氣不足,也就是說脾胃不好,人的免疫力就會弱。免疫力低,人就容易感冒。因為中醫認為,衛氣來源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之氣,靠肺宣發於肌表,它是機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若脾胃之氣衰弱,則元氣不足,衛氣也隨之而虛,那麼人體的呼吸道防禦機能和免疫調節能力都會下降,邪氣就會乘虛而入,導致人感冒發燒咳嗽,還經常誘發哮喘病。老年人感冒一般都以低燒為主,纏纏綿綿的,就是因為年紀大了,元氣少了,氣虛了。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補氣,營養一定要跟上。
脾虛型肺系疾病
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像咳嗽、咳痰等肺系疾病,多與肺脾不和有關。從中醫五行相生來看,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脾為肺之母,按照''虛則補其母''的治則,常用''培土生金''的治法,健脾胃以益肺氣,待脾氣充實了,肺氣也就能得到補充,肺虛之證自然就消失了。早在古代,醫聖張仲景把這一相生關係應用於治病,用培補脾土的藥物來治療肺金的病變,如用生薑甘草湯治療肺痿。邁入現代,中醫還是用''培土生金''法治療肺病,如用參苓白朮散幫助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鼻炎、肺不張等。
治則:培土生金
''培土生金''治法系根據中醫五行相生關係而確定的一種治療方法,指用甘溫補脾益氣的方藥來補益肺氣,促進脾肺功能。因脾在五行中屬土,肺在五行中屬水,土能生金,故名。又稱補脾益肺法、補益脾肺法。適用於肺虛脾弱出現的咳嗽日久,痰多清稀兼見食慾減退、大便溏瀉、四肢無力、舌淡脈弱等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