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鏈博科技:區塊鏈如何做到「代碼即法律」?
最近,隨著刑法學教授羅翔的爆火,網絡上突然出現了一幫人,這些人沒事就打開B站的相應視頻,然後嘴裡念叨著「未遂」「中止」「想像競合」「數罪併罰」「主客觀統一」等等專業詞彙,還經常發表一些類似於「三三來遲」「法外狂徒」之類的奇怪評論。
雖然說這些人大多是被羅教授腦中千奇百怪的刑法案例吸引而來,但是也確確實實掀起了一股學習刑法的風潮,對於國家的法制化肯定是有幫助的。想到這裡,作為區塊鏈工作者,我們又不禁想要探討區塊鏈和司法的結合了。
北京天平鏈
說到區塊鏈與司法的結合,北京的天平鏈是結合較早,應用也較為成熟的一個。天平鏈於18年9月就開始運行,至今已經一年半有餘。不過,目前天平鏈的應用還比較單一,局限在電子證據存證這一領域。通過將電子證據上傳至天平鏈,可以降低當事人維權的成本,增加法官採信電子證據的效率。
天平鏈目前有13個一級節點,7個二級節點,前者大多為司法機構,而後者則主要為大型企業。一級節點和二級節點的區別在於,後者不能參與天平鏈共識,只能夠進行數據的記錄和校驗。目前並沒有公開資料對「天平鏈共識」進行具體說明,但可以猜測,天平鏈共識與電子證據的採信是有關係的。
目前,天平鏈的區塊高度已經達到了530萬+,在線採集數據1500多萬。可以說,在電子證據存證領域,天平鏈已經為司法界提供了一個可參考的成熟案例。
未來的其他應用
法為國之重器,不得不慎。因此,一般的司法程序都比較長,一套流程走下來,耗費一年半載是非常常見的。通過區塊鏈和智能合約,加快司法程序的流程速度,這可能嗎?
目前看來,這還是非常困難的,不過並非不能探索。荷蘭已經在小規模探索將該國刑法中的部分法律數字化,主要目標就是「低等級案例」,也就是情節相對較輕的罪行,比如小偷小摸等,處理這類案件通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造成法律系統阻塞。荷蘭還認為這個方案能夠降低成本,增加民眾對司法系統的滿意度。
不過,刑法涉及到刑事犯罪,如果要探索區塊鏈在司法上的應用,可能從一些高度標準化,中間地帶少,涉及金額低的民事糾紛入手,更為妥當。事實上,版權糾紛也是其中的一種,如果隨著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完善,新時代各種作品的版權均在區塊鏈上登記,那版權糾紛幾乎就可以真的做到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了。
法治,是新中國一貫的追求。法律,需要公平公正,但也需要與時俱進。區塊鏈技術已經開始在司法領域逐步得到應用,我們應該懷著審慎的態度,讓區塊鏈技術成為法治的促進力量,既實現「代碼即法律」的鐵面無私,又能體現法律的以人為本。
(1、 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台「得得號」,稿件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2、 凡「得得號」文章,原創性和內容的真實性由投稿人保證,如果稿件因抄襲、作假等行為導致的法律後果,由投稿人本人負責。3、 得得號平台發布文章,如有侵權、違規及其他不當言論內容,請廣大讀者監督,一經證實,平台會立即下線。如遇文章內容問題,請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GQNQXEBnkjnB-0z9KX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