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這座山被譽為神仙居住的地方,千年蝌蚪文至今無人能解

2019-12-03   行者老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神仙居,自古就是名山,又名韋羌山,位於浙江仙居縣白塔鎮南部,被現代評審專家贊「早知神仙居,何必去黃山」。古代官修史志都記載中的韋羌山即天姥山或王姥山。神仙居人文歷史悠久,始於晚唐,宋明兩朝最盛,科舉之盛堪稱台州翹楚,成為浙江台州人文的主要承載地,和仕宦有著緊密聯繫。

明萬曆年間,擔任過左都御史的吳時來在神仙居深山中苦讀求學,留下「讀書堂」人文遺址和美談。山頂保存有清代乾隆年間仙居縣令何樹萼題刻的「煙霞第一城」,意雲蒸霞蔚之仙居,神仙居景色秀美,堪稱天下第一,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神仙居地質構造獨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流紋岩地貌集群,一山一水、 一崖一洞、一石一峰,都自成一格,形成「觀音、如來、天姥峰、雲海、飛瀑、蝌蚪文」等六大奇觀。景區分南海、北海兩大部分,」西罨慈帆」、」畫屏煙雲」、「佛海梵音」、」千崖滴翠」、」犁沖夕照」、」風搖春浪」、「天書蝌蚪」、「淡竹聽泉」為神仙居新八大景觀。

神仙居南北兩側為江南峽谷風光,林泉相依,以岩奇、瀑雄、谷幽、洞密、水清、霧美取勝,千峰林立,氣象恢弘。自北海索道上至南海索道下,數公里的旅程均在數百米的高空棧道上前行。依次穿過菩提道、般若道、因緣道、觀音道、飛鷹道與無為道這六條山道上。景區內負氧離子含量奇高,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火山流紋岩,是神仙居的特徵,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火山流紋岩地貌典型,這裡是研究流紋岩的天然博物館。一山一石都記錄了億萬年前復活型破火山演化的歷史進程,神仙居以奇峰、疊嶂、門闕、台地、洞穴、絕壁、懸崖為最,柱狀節理和垂直節理十分發育,地貌形態極具觀賞和科學研究價值。

神仙居雲海是一大奇觀,以秋冬季節最為常見,也最壯美。雲海不僅是一種獨特的自然景觀,而且把神仙居裝扮得猶如仙山佛國,令人置身其中,神思飛越,浮想聯翩,仿佛真的進入仙境。當雲海上升到一定高度時,遠近山巒,在雲海中出沒無常,宛若大海中的無數島嶼,時隱時現,隱藏於「波濤」之中。

日出,被人們稱為神仙居的天象奇觀,早晨,太陽緩慢而堅定地從地平線躍上天際,頃刻間,浩瀚的雲海被太陽的紅光一照,色彩斑斕,遠近的山峰在雲海的遮擋下,只露出小小的山尖,就像大海中的小珊瑚礁,充滿希望和光明。

神仙居懸空棧道,全長三千米,建在深不見底的懸崖峭壁上,隨山勢旋轉,一側是千尺奇峰,一側是深谷澗壑,萬丈深淵,險要處僅可容身。這裡常年雲霧繚繞,在棧道上行走,有平步青雲的感覺。棧道逶迤曲折,仿如一條絲帶在懸崖上繞了一圈,別具韻味。站在棧道上俯瞰腳下的萬丈深淵,有「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驚心動魄。

​神仙居的蝌蚪崖是一個千古之謎,位於海拔八百多米的千仞絕壁上,是一寬約四十 米,長約五十 米的長方形崖面上布滿了人工鐫刻的日紋、月紋、蟲紋、魚紋等奇異圖案符號,這些符號頭粗尾細,形似蝌蚪,稱為「蝌蚪文」,從晉代開始人們就嘗試破解此文,但迄今無人能識,成為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