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曲靖供電局綜合服務中心宣威基地員工服務班副班長的鄧冬,2018年3月派駐宣威市雙河鄉梨樹坪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同年8月被宣威市委任命為雙河鄉黨委副書記(掛職)、扶貧工作大隊長。2019年被共青團雲南省委表彰為「向上向善好青年」,2020年被曲靖市委表彰為優秀駐村工作隊員、第六屆道德模範。
鄧冬駐村後,把全村脫貧工作放在心裡,抓在手上,為了降低產業風險,他自己租地自學弄懂了種植技術,成為山藥種植的行家裡手;為了解決銷路問題,他跑遍了超市和農業公司,成功打開了銷路;為了說服貧困戶種植山藥,他帶領村委會和工作隊挨家挨戶做工作,組織貧困戶進城考察山藥市場,召開20多場群眾會宣傳山藥種植和政策,統一了思想,最後成功發動貧困戶種植山藥,當年種植的山藥畝產1100斤,貧困戶因種植山藥每畝增收5000元以上,有了收入,農民的種植性大大提高。2018年擔任全鄉駐村工作隊大隊長後,鄧冬引入紅眼鳥健康產業公司,採用訂單模式,將山藥推廣到全鄉種植1000畝,打造為該公司的育苗基地。山藥產業帶動全鄉387戶貧困戶1175人增收,該村也成為宣威市產業發展示範點,他還帶領村民種植了830畝的中藥材。兩項產業為村級集體經濟貢獻率達95%。
期間,鄧冬協調資金建成了首個現代光伏農業產業,以點帶面,逐步形成產供銷平衡的長效幫扶機制,貧困發生率也由2018年6.17%下降到1.73%。他的事跡被國內30餘家媒體宣傳報道,並被推送至「學習強國」平台,被村民親切稱為「山藥書記」。
扶貧先扶志,鄧冬利用夏令營的形式為村裡的孩子們創造了一次認識山外世界的機會。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宣威市「扶志築夢、自強不息」大型公益夏令營成功舉辦,來自宣威市範圍內19個鄉鎮中的部分孤兒、貧困戶子女共計96人參加了為期7天的公益夏令營活動,很多孩子通過夏令營變得活潑開朗,活動得到了社會良好反響。他還成立了首個由駐村工作隊發起成立的助學基金,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網、新華網、人民網等30餘家媒體對活動進行了持續報道。他策劃開展了「為留守兒童過生日」、「為孤寡老人拍照」、「捐建圖書室」等10餘次活動,廣泛調動了社會參與扶貧的積極性,先後協調各類資金75萬元。
面對今年的疫情,鄧冬從大年初二就到崗堅守,主動擔當協調各方資源,為全鄉疫情防控點防疫人員捐贈防寒大衣60件、口罩2000個、消毒液300公斤,酒精30公斤。注重發揮團員青年志願者在防疫工作中的作用,招募在家的大學生成立志願防疫隊,把青年團員組織起來,義務堅守在防疫一線,及時勸阻取消村民婚宴6場、從簡辦理喪事3場,排查回村人員1500多人,利用大喇叭宣傳40餘場次。
除了做好鄉、村防疫工作,他心系疫區人民,作為團幹部,他總覺得自己還可以想辦法再做點什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鄧冬堅定信心:村裡種的大量生態蔬菜正值上市的季節,要是大傢伙支持這個想法,晝夜不停運輸,不用一天時間就可送到湖北。2月15日一早,通過村廣播喇叭,他發出向湖北捐贈蔬菜的倡議,群眾紛紛響應。「我和一些小夥伴放假在家,砍菜、運菜等活計我們也可以來幫忙。」大四學生黃尚遜等人踴躍報名,說黨有號召、團有行動,要爭當青年志願者,奉獻一點青春力量。有了村民這顆「穩心丸」,鄧冬又開始忙運輸及物資捐贈等相關難題。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員和志願者,指揮有序、分工明確,快速協調辦理通關手續,17噸蔬菜2天送達到湖北漢川市,惠及醫療機構一線醫務人員,體現了他和黨員群眾扶貧脫貧不忘感黨恩,堅定用實際工作成效來支援打贏疫情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
面對山區群眾對脫貧致富迫切希望,他用青年的激情和幹勁,讓這個雲南邊遠的深度貧困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從1個村到10個村,從10畝山藥到1000畝山藥,他用強烈的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不等不靠,努力實現把政策帶上山、把貧困搬下山的承諾,用奮鬥的青春為大山深處的貧困戶送去黨的關懷,也成為扶貧工作的一面旗幟。
曲靖日報記者 嚴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9kN43EBnkjnB-0zGSI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