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湖南省瀏陽市出台《關於堅持黨建引領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以黨支部為作戰單元,突出黨員示範帶頭,做到「黨旗插在最高處、堡壘建在最前沿、黨員沖在第一線」。
退休不褪色,六旬老黨員重返「崗位」戰「疫」
今年已經66歲的郭盛傑是社港鎮周洛村正溪黨支部退休老黨員,退休前的他是瀏陽市骨傷科醫院的院長,從醫40多年,對於疾病防控方面有相當深厚的專業基礎。面對此次嚴峻的疫情,他第一時間站出來,利用自身專長,考慮到基層宣教員的基本情況,承擔起為防疫宣教隊培訓的工作。
在下戶宣傳過程中,郭盛傑發現很多村民家裡缺少口罩等基本防護用品。他趕緊尋找渠道,多方聯繫終於採購到2500個口罩,並捐贈退休金2500元用於採購。
「鎮上設置黨員防疫先鋒崗以後,我立馬就認領了這個宣傳崗,雖然我退休了,但我從沒有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在這種關鍵時刻,我必須站出來,和大家一起守衛國家和人民。」郭盛傑堅定地說。在郭盛傑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老黨員響應號召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該村的防疫工作中。
「隱瞞」親人離世消息,支部書記抱病堅守戰「疫」一線
「李書記,你怎麼還在上班呀?」
「現在疫情這麼嚴重,實在是放心不下。」李愛華邊整理宣傳單,邊回答來村部領取口罩的彭阿姨。原來,幾天前,李愛華的婆婆因病去世,家裡有一堆的事情等著她處理。
李愛華是瀏陽市鎮頭鎮金牌村支委委員和第一黨支部書記,連續幾天來,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村部,與鎮村幹部一道開展防控宣傳和摸排工作,決口不提婆婆去世的事情。婆婆剛剛離世,她還是強忍失去親人的悲傷,取消了為婆婆舉辦的喪事。「誰都想老人風風光光的離開,我這也是沒有辦法,老人會理解我的。」李愛華說。
正月初七,一家人送完婆婆最後一程,第二天李愛華又默默回到工作崗位,再次進入「戰鬥」模式。「我作為一名黨員,責任在肩,工作這麼緊張,不想因為個人的家事給大家添麻煩。」一句樸素的話語,深藏了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她實在是太拼了。」金牌村黨總支書記譚四新說,去年體檢,李愛華被查出有一個腫瘤,需要動手術摘除,但直到現在,仍然沒抽出時間去處理。在她和村支兩委的影響帶動下,金牌村許多黨員志願者自發投入到疫情防控中。
建立「網上之家」疏導情緒
「各位鄉親,閒著不如跟著節奏學一下健身操,提高免疫力。」「蔬菜和生活用品放到你家樓下門口了,記得下樓拿一下。」「隔絕疫情不是隔斷真情,請返鄉的老鄉們安心,我們一起共渡難關」……
一句句暖心的對話出現在瀏陽市中和鎮「蒼坊村網絡一家親」群內,這是一個由村黨總支牽頭,由武漢返鄉村民臨時組建的線上大家庭,蒼坊村的鄉村醫生、黨員志願者以及心理諮詢師也主動加入其中。
除了及時關注返鄉隔離人員的物質需求和身體狀況外,還會提供心理疏導,幫助返鄉醫學觀察人員平穩度過隔離期。
志願心理諮詢師何老師說:「被隔離人員或多或少都會感到恐慌,加上隔離之後生活上多有不便,負面情緒激增,適時適當的心理干預十分有必要。」除了不定時推送音頻、文章轉移注意力以外,群里還提供在線心理諮詢服務,耐心傾聽、積極關注,用尊重、共情等心理諮詢技能,讓隔離人員漸漸放下了心理包袱,為不良情緒找到了一個「泄閘口」。
以「感恩」戰疫情,精準扶貧戶化身「守護者」
疫情的爆發,也牽動了村上扶貧戶汪賢湘的心。
「我是村上的精準扶貧戶,在我家庭最困難的時候,是黨和政府幫助了我們,帶領我走上脫貧之路,現在國家有難,我也要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盡一份力。」
面對疫情,團農村藍天黨支部組建了志願服務隊,得知消息後,年近古稀的汪賢湘第一時間毛遂自薦,加入到了服務隊伍。他每天行走在村裡的「大街小巷」,背著噴霧器給村裡的公共區域和湖北返鄉村民家中進行消毒作業。
防疫一線建起了臨時黨支部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為守住瀏陽的「南大門」,在疫情和嚴寒的雙重考驗下,「讓我上!」是黨旗下共同的語言。
1月31日下午,荷花街道在轄區瀏陽南收費站疫情檢測卡點正式成立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發動黨員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荷花街道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由荷花街道、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市交警大隊、市衛健局等5個單位在四個疫情檢測點的42位黨員組成。黨員們主動放棄休假投入疫情防控一線,每天實行四班倒,24小時不間斷對過往車輛司乘人員進行測量體溫等健康檢測,防控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進入市內,切實保障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據統計,荷花街道四個疫情檢測點自1月27日設立以來至今,共計檢測車輛1.1萬多輛。(湖南省瀏陽市委組織部 謝光義 )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輯:劉往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