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記者從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獲悉,2月汽車零售市場受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影響巨大。
自春節假期開始,全國經銷商基本閉店、停止銷售服務運營,用戶保養需求不強,經銷商復工積極性不高。此外,業務停辦抑制了購車積極性。
」崔東樹分析認為,2月零售偏低是春節提早的季節性影響及疫情衝擊車市影響的綜合體現。其中,受去年超低基數的影響,2月銷量下滑近80%顯示疫情影響下的車市嚴重異常。但2月最後一周銷量同比下滑58%,呈現了較好的走勢。
「2月,乘用車市場整體低迷,原因在於汽車企業恢復生產節奏相對較慢。從終端銷售恢復來看,整個開工率、復工率較低。
全國各地處於相同政策法規的約束,加之人群到經銷店率極低的共同影響,致使2月車市普遍低迷。」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
他同時預測,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預期同比下滑8%。
在車企銷量方面,2月廠家零售表現與前期排名有較大變化。其中,自主品牌表現較為亮眼。
自2019年6月補貼退坡後,新能源汽車產銷已遭遇「六連跌」,現在在疫情的影響下,市場下滑趨勢愈加明顯。
「目前22萬輛的生產規模,僅相當於2005年、2006年的水平,應該說是處於一個極其差的谷底。」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直言。
零售端的低迷制約了車企產能的恢復。
一位車企生產負責人告訴上證報,目前生產以訂單為主,「我們目前是單班制,隨著後面人員和訂單的改善,估計本月底前就能恢復雙班制。」
「車市零售恢復是拉動產業鏈復甦的關鍵,零售強則產業鏈難題都容易化解。」崔東樹說,乘聯會建議出台有針對性的政策拉動汽車首購群體消費。
疫情之下,自主品牌全面承壓,尤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網約車市場需求不旺,也成為新能源汽車產銷下降一大影響因素。
乘聯會指出,2月生產亮點是救護車的生產量倍增,拉動輕客表現異常突出。
3月汽車產業鏈也已迎來全面復工。
來自工信部3月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3日24時,16家重點整車集團主要生產基地開工率已達84.1%,員工復崗率達到66.5%。
值得關注的是,為刺激汽車市場,多地政府已經相繼出台了相關政策。
日前,廣州市政府在相關文件中提出,2020年3月至12月底,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綜合性補貼。
深圳市則在國家補貼之外,額外給予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