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2019-12-23   蚌埠檢察

徐金生/口述 劉慧/整理


  


  

  


  幾天前我收到消息,我提交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的建議》被評為2019年度江蘇省優秀代表建議。回想這份建議出籠的前前後後,我的心中感慨不已。

  作為一名紮根農村二十年的村幹部,我見證了農村交通從坑窪泥濘的鄉村小道到硬質水泥路的華麗轉身,為交通條件改善帶來的新變化而歡欣鼓舞。然而煩惱接踵而至。村裡為修路背上了不小的債務,建好的公路無人養護,重型車隨意搬走路障進出,壓壞路面無法索賠,3.5米寬的公路上通了鄉村公交,但對面來車時無迴旋餘地,經常堵車。路好了,有的村民酒後將摩托車開得飛快導致事故頻發。

  還記得五年前那個冬天,從車禍致殘的大權家出來,我的心裡堵得慌。我是村支書,是人大代表,我想我應該做些什麼,才能對得起鄉親們。

  於是我去上級單位反映情況,希望上級單位能幫我們解決一些拓寬公路的資金缺口,期待能有專人管理建好的路。

  後來,江蘇省出台了農村公路提檔升級的工作意見,我所在的鹽城市從2016年起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全市行政村和主要交通節點、經濟節點、教育節點全部通達雙車道四級以上等級公路,道路品質和技術等級同步提升。

  路寬了,我心裡的壓力卻沒卸下。將3.5米寬的道路拓寬到6米,整體加鋪水泥混凝土面層的話,每公里造價達120萬元,省補資金只有45萬元,地方配套資金籌集難度很大。

  存在的隱性問題更多。比如鄉村道路管理政策不明,養護補助標準十多年未變,工作基本處於空白狀態。鄉鎮公路養護管理由農路辦等臨時機構承擔,人員掛靠在村建辦、水利站、村鎮服務中心,人員無編制、缺少專業技能、無歸屬感,不能滿足日常管理工作需要。超載大貨車暢通無阻,花費巨大代價拓寬的路不時受損,令人心疼不已。村裡聘請了網格員負責養護和維持通行秩序,增加了經濟負擔,效果卻不明顯。

  2018年1月,我當選為江蘇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我將自己的憂慮和思考融入《關於進一步加強「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的建議》中,建議省級層面出台政策,建立健全農路管理機構。加大對四好農村路創建資金支持力度,對經濟薄弱地區予以傾斜。提高農村公路養護補助資金標準,給予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以專項補助或具體政策支持。

  前不久,該建議的承辦單位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送來了回覆:省、市、縣、鎮四級農村公路管養機構已經建立。《江蘇省農村公路條例》已於今年11月提交省人大常委會一審。省交通運輸廳已大幅提高了蘇北地區、6個扶貧片區及12個貧困縣省補農村公路提檔升級補助標準。省級財政每年安排5.6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全省農村公路養護。

  緊接著,鹽城市出台了《「四好農村路」實施方案》,對國家和省里的政策性要求進行細化。我們接到通知,農村公路提檔升級資金缺口由縣財政全額負擔。縣裡成立了農村公路管護辦公室和農村公路建設辦公室,鄉鎮設立農村公路管理站。鹽城市拔款7188萬元用於農村公路養護。行管人員工資納入鎮財政預算,管護人員按每公里800元由縣財政撥款到鎮兌付。

  這下,我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徐金生系江蘇省人大代表、射陽縣洋馬鎮賀東村黨總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