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宅家「躲疫」的一天

2020-02-22     南方周末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在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海樂社區,工作人員為進出的居民測量體溫(2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梁旭/圖)

要知道在今年的廣東,「百毒不侵」四個字可比「恭喜發財」讓老闆們更加青睞鍾意。

(2020年2月17日,農曆庚子年正月廿四,天氣晴)

今天天氣格外晴朗,前兩天拉拉扯扯的陰雨停住了,露出了太陽,像扯掉了口罩。趴窩在家的人感覺很開心,比如我,雖然不能出去走走,但隔著玻璃窗,看看外面陽光明媚的景,還是極好的。忍不住寫了一首詩,發到朋友圈裡。點贊的人寥寥無幾,畢竟確診病例都突破7萬了,有心情看詩的恐怕不多。這多少我能理解。

我能理解的還有某網購平台的派送小哥,儘管素未謀面的他成功地讓我下樓三次,打破了從大年初五「禁閉」以來,堅持「一天頂多下樓一次」的紀錄。事情是這樣的,妻子前天就下了訂單,超出約定送貨時間好久,卻一直未收到,物流追蹤記錄那裡更是一條冰冷的「審核通過」,既沒有電話也沒有簡訊來解釋解釋。平時要是這樣的話,擅長維權的妻子早就開啟投訴模式了,估計已得勝而歸。不僅能得到小心翼翼的賠禮道歉,個人帳戶也會收到延時補償代金券。可現在是什麼時候,妻子心裡也明白。她打客服電話想問問具體的送貨時間,打了幾次都占線。又不敢輕易取消訂單,萬一正準備送呢?妻子為這事有點坐立不安。快吃中飯時,妻子接到派送小哥的電話,說貨已放在小區門外的取貨點。

接下來就是我的事了。吃過午飯,我嫻熟地套上舊衣舊褲戴上口罩去取貨,順便把垃圾帶下樓扔了。找到貨品,提回家,經過一番「繁瑣」的消毒程序後,清點物資,卻發現數量不對,少了。以為自己漏拿,重新套上舊衣舊褲戴上口罩下樓去找。翻遍取貨點裡的包裹,也沒有看見妻子的名字。兩手空空地回到家,又消了一次毒。妻子這才騰出空來與派送小哥通話,說明情況。之後,反覆核對了幾通電話,直到晚飯後,我第三次下樓總算把補送的大米、蘋果、蔬菜領了回來。雖然交易多了幾次曲折,但想到派送小哥冒著風險跑來跑去也就沒什麼好說的。都不容易啊。

辦工廠的、開公司的也不容易。今天好幾個朋友的公司都復工了,看到發圈,我一律點贊奉上「開工大吉」的祝福。只是一時疏忽,忘了再講「百毒不侵」。要知道在今年的廣東,「百毒不侵」四個字可比「恭喜發財」讓老闆們更加青睞鍾意。一個朋友好半天后才回復:「膽戰心驚。企業主體責任」。唉,萬一復工出現有人中招染病,企業就要立即停產全員隔離。

今天還是小學初中網上開學的日子。讀高中的兒子,上周開網課時好像沒見搞這些花樣的儀式。很快,群里有人吐槽孩子不專心,偷看上課以外的視頻。也有人表示自己剛好在家網絡辦公,順便當了監堂老師。不過,學校老師「整治」這些不專心的熊孩子,還是有「妙招」的——講課過程中突然故意「黑屏」或「畫面靜止」30秒。反映有故障的,說明孩子在聽課在觀看教學視頻;不吭聲的,估計孩子就「跑偏」了。

下午妻子喊我吃點水果。我便從房間一路「運動」到客廳,一看紅彤彤的車厘子怎麼變成灰不溜秋的了。妻子說她的群里有人提醒近期不要吃生冷,東西要煮熟。

作協群里又發了一遍徵文通知,我趕緊整理好一篇文章和兩首詩,給作協李老師發了郵件過去,也算是這段時間宅家「躲疫」的成果吧。在微信上聯絡,聊了幾句稿子,道了聲「保重」準備撤。忽見李老師說:「好悲壯。現在都是這麼打招呼嗎?」我愣了一會兒,艱難地回復了一個笑臉和兩個字「是的」。

(作者為自由職業者)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欄目期待您的來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龐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tj3a3AB3uTiws8KQyY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