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類誕生以來,一直在不知疲倦地努力實現一件事情:那就是。。長生不老!
《西遊記》里的唐僧肉讓妖精們前仆後繼,而西方青春泉的故事,也從古希臘一直流傳到了文藝復興時期。
(年老的女性在青春泉邊脫衣解帶後撲入水中,上來時已都恢復了青春美貌)
如果只拿我國的皇帝舉例,從秦始皇到唐太宗,都對此樂此不疲。據不完全統計,歷史上死於丹藥中毒的皇帝就有10個。
雍正皇帝的道士裝畫像,面前為一葫蘆藥丸
不過「永生」卻一直沒能實現~~畢竟,宇宙有自己的規則,生命也有自己的規律,那就是——生與死!
然鵝~ 歷史馬上就要被改寫了!一位78歲的美國老人即將成為首個「數字人類」,在雲上。。永生!
他就是美國作家安德魯•卡普蘭(Andrew Kaplan)。這位老爺子已同意成為 AndyBot,一個數字人。
安德魯•卡普蘭(Andrew Kaplan)
其實最近的幾十年來,西方的未來學家一直在研究和試圖將人類從物質生命周期中解放出來,他們把死亡視為另一個需要「改變生命」解決方案的轉型問題。
而目前風頭正勁的「人體冷凍運動」其實早已開始活躍了。
(劉慈欣在小說《三體》和文章《永生的階梯》中,都提到「人體冬眠技術」或許是當代人獲得永生的第一步)
國外有很多機構為富豪們提供人體冷凍服務,目前最大的兩家機構是美國人體冷凍機構 (Cryonics Institute)與美國的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 (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
美國人體冷凍機構 (Cryonics Institute)的設備
而阿爾科是目前最具實力的人體冷凍技術公司,在那裡進行全身冷凍的費用是20萬美元。
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的設備
很多富豪都與阿爾科簽署了人體冷凍協議,比如拉斯維加斯賭場大亨唐·勞克林。這大叔不但要把自己凍起來,還要把自己的錢凍起來,這樣等他被解凍的那天自己仍是個億萬富翁。
拉斯維加斯賭王唐·勞克林
另外近年來,隨著數字文化的興起,一種新型公司正在推廣和兜售某種近似於「虛擬不朽」的東西——在網上永久保存個人遺產的機會。
Eternime 是這類公司之一。它在其網站上聲稱有超過44000人註冊參加了這個「大型的、驚險的、大膽的目標」——將「數十億人的記憶、想法、創作和故事」轉變成他們智慧的數字化化身,並無限期地存活下去~
Eternime
Nectome 是另一家這樣的公司,專門從事記憶保存的研究,並推出「意識上傳」服務。這項服務是利用一種特殊的化學藥劑將新鮮的大腦以「冷凍玻璃」的形態保存數百年,並在未來技術成熟後將腦中的思想數據化,上傳雲端保存。
大腦經過玻璃化(Vitrifixation)的固定
這家公司希望其「高科技腦防腐處理」終有一天能讓我們的大腦以計算機模擬的形式復活。據悉,「意識上傳」是100%致命的,參與者必須接受安樂死。而目前已有25人加入了該服務的等候名單。
Nectome 公司的兩位聯合創始人
而 HereAfter 是卡普蘭這次接受的一家初創公司。我們從其名字上就會看出它包含了對未來以及永恆的暗示。
卡普蘭渴望成為世界首批虛擬人類之一的一個原因,是他認為這是一種將親密的家庭紐帶延續幾代人的方式。該公司的座右銘「永遠不要失去你所愛的人」(Never lose someone you love)則符合了他的想法。
卡普蘭說:「我的父母已經去世幾十年了,但我發現自己仍會想,』哎呀,我真的很想向爸爸媽媽尋求一些建議,或者只是為了得到一些安慰,』」「我認為這種衝動永遠不會消失。」
「我有一個30多歲的兒子,我希望有一天這對他和他的孩子會有一些價值,」
Andrew Kaplan同意成為第一個「數字人類」
HereAfter 由 Sonia Talati 和 James Vlahos 共同創辦,Talati 是一名個人遺產顧問,James Vlahos 是一名加州記者,也是一位對話 AI 的設計師。
兩年前,Vlahos 因創建了一個名為 Dadbot 的軟體程序而聞名。當時,他得知自己的父親即將死於癌症,於是 Dadbot 的想法在他腦海里萌生——他想利用AI,讓父親「永生」!
Vlahos 在父親生命的最後三個月將與父親的談話、講述用攝像機錄下,最後他共記錄了 91970 個單詞,研發出一個對話 AI Dadbot 。
通過這個程序,他可以與逝去父親的計算機化身他交換文本和音頻信息,談論他的生活、聽歌、聊天和說笑。
自從 Dadbot 在社交媒體上廣為傳播之後,Vlahos 收到了許多為他人創建紀念親人的 AI 的請求,他決定開闢一個尚未開發的「數字人」市場。
在步入暮年之際,卡普蘭這位78歲的銀髮老人回顧了他完整的一生。他說他並不追求永生。然而,他確實看到了成為一個數字人的另一個好處——他多年來一直在寫作引人入勝的小說。
「最終,每個故事都是關於試圖幫助我們找到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裡,這也不例外,」「對我來說,這是關於我的歷史,一種有限的永生,為我未來的親人創造了一種親密的個人體驗,他們會想知道自己來自哪裡。」
對成為 AndyBot 這件事,卡普蘭開玩笑稱自己為「小白鼠」,他可能會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數字人類」而被人們記住。
卡普蘭的聲音將被轉換成一個語音機器人,並能通過智慧型手機或虛擬助手訪問。作為一個有著多重記憶的單一存在,他會講述或回答他一生的故事:
20多歲時他是一名戰地記者,作為以色列軍的成員參加過六日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來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再後來成為一名多產的間諜小說家、好萊塢劇本作者。
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進行,他所愛的人和未來幾代人將能夠使用移動設備或亞馬遜的 Alexa 等語音計算平台與他「互動」,向他提問或聽他講故事;即使在他的肉身去世很久之後,仍能得到他一生經驗的寶貴建議。
關於逝去親人的儀式可能因文化而不同,但幾十年來人們對所愛之人離世後的懷念很類似:翻閱老舊的家庭相冊、觀看不怎麼清晰的家庭錄像、甚至紀念他們的臉書頁面,在線保存他們的數字記憶。
但未來學家表示,這些可能即將被改寫。如果科技成功地創造出高情商的數字人類,它可能會永遠改變人類與電腦交互的方式及處理失去親人創傷的方式。
AndyBot 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有意義的例子,它提出了關於不朽的本質和存在本身目的的複雜哲學問題。
正如創造虛擬數字人的 Fable 公司的CEO Edward Saatchi 表示,與數字人類互動不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人類與技術互動的下一個飛躍。
Edward Saatchi 也是 Oculus Story Studio的聯合創始成員之一,他認為AR/VR伴侶才是講好故事的未來。
由於虛擬助理設備越來越普及,Vlahos 認為未來能讓自己與已故親人進行許多人渴望的那種隨意的互動,只需要在為時已晚之前保存父母的記憶和精神。
他正在構建一個更複雜、更人性化的虛擬模型,不僅是聽錄音,而是鼓勵與逝去親人的「虛擬形象」進行互動。其最初的版本就是能通過提示問題記錄某人的口述個人歷史的應用程式。
Vlahos 的公司採用訂閱模式,允許用戶每月付費與「數字親人」互動。經過適當的知情協議,非親屬也可以購買「數字人」訂閱。
在《華盛頓郵報》發表這篇報道之後,如兩年前的 Dadbot 一樣,引起了讀者大量討論:有人擔心萬一遭到勒索軟體怎麼辦,還有人擔心無法再負擔訂閱費用而再次失去所愛之人,這不是很殘忍嗎?」還有人認為這對哀悼親人毫無幫助。
無論如何,該來的終將都會到來。
「Hey Siri,讓我跟逝去的父親談談。」利用對話AI技術和數字助理設備,不久的未來,通過語音設備與逝去親人對話將成為可能。
你認為這個。。將逝去親人變成「數字人」永生的想法怎麼樣?
你會選擇成為「數字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