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與雲南彌渡的不解之緣

2020-03-24   團結報黨派e家

費孝通(1910-2005)是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民盟第五、六、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費孝通先生曾與雲南省彌渡縣有一段不解之緣。1956年11月22日,中央政府派時任中央民族委員會委員的費先生到大理祝賀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慶祝活動結束後,費先生提出到州屬各地察訪歷史。

據歐陽明回憶,當時,彌渡縣人民委員會接到大理州人民政府電話通知,中央、省、州幾位貴賓最近將到彌渡考察,要立即動手,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當天晚上,縣委書記張志成對縣人民委員會白族幹部歐陽明說,客人來後由你負責接待工作,由舒飛同志全程陪同考察。縣委領導提出七點要求:一是切實做到熱情款待遠道而來的貴賓;二是服務周到;三是做好安全保衛工作;四是動員各科室全體幹部打掃環境衛生;五是認真搞好食宿準備;六是準備四匹騾馬作交通工具;七是虛心聽取貴賓意見,妥善安排考察日程。

26日下午,來賓乘坐州政府的小轎車,經幾小時的顛簸來到彌城。舒飛和歐陽明在西街縣人委門口同貴賓一一握手,然後接進財委辦公室招待室。費先生當時年過天命,身穿藍色卡嘰布棉大衣。陪同費先生來考察的人員有雲南省歷史博物館館員李輯伍同志。州派大理縣縣長李一夫陪同考察。當晚賓主在招待室開會,首先聽取李一夫的介紹。說明來意後,共同研究確定考察日程。次日早餐後,派縣人委通訊員雷興旺,縣委機關通訊員秦登宏、白春藻、王孝宗等四位同志,每人牽一匹馬,由舒飛同志指揮隨行。首先前往紅岩化城和白岩城遺址考察。第二天仍騎馬到南詔鐵柱廟考察。第三天步行在彌城附近西大橋、城隍廟、青螺山、東嶽宮考察。在接待貴賓期間,了解到費先生解放前曾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歷史學教授多年,對雲南少數民族各個支系的發展歷史比較熟悉。貴賓們在深入考察少數民族歷史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史實資料。費先生離開雲南回北京後,1957年在《考古通訊》第3期發表了《雲南大理歷史文物的初步察訪》文章。費先生在文章中寫道:「我們到彌渡聽說在紅岩古城有個白王城。我們想這可能是白崖國的古城。老鄉還指得出古城遺址,現在是一片整齊的稻田。我們在田隴里反覆查看,發現不出任何文化層。如果傳說有根據的話,埋得一定更深了些。也可能傳說沒有根據,或是地址傳錯了。其次是建寧國的古城。據傳諸葛亮南征封白子國王后代龍佑那做酋長,改姓張,在白崖築建城。據當地傳說,建寧城就在今彌渡縣城北門外螺山上,俗稱紫金城,現在這片高地上有許多廟宇。又據說當時彌渡壩子低處都是水,這片高地勢正適宜建城。但是我們在這上面四處找碎磚破瓦,卻看不出一點古代遺蹟。關於南詔以前的古城,在我們這次查訪中並沒有找到實據。」

李一夫在《大理文物工作親歷二三事》回憶文中記述說:「陪先生先後到過彌渡、巍山、鄧川、洱源、劍川,同時也到達麗江。每到一地,費老都要與知名老人就當地有關歷史、民族方面的情況座談。」

在這次短期考察期間,中共彌渡縣委、縣人委主辦,專門為客人在中山禮堂舉辦文藝晚會,在前排陪同貴賓就座的有時任彌渡縣委書記張志成,副書記王志福,縣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副主席舒飛,副縣長王發盛等黨政領導。二、三排就座的有縣人委各科科長、副科長和縣級各系統的負責人,中學教職員工和學生、縣工商聯和彌城各公私合營全體職工以及城鎮居民等數百人到會。在晚會上,彌渡縣花燈團青年演員楊慶和、吳麗華、王蓮珍等,為歡迎中央、省、州級來彌的貴賓,精彩地表演了彌渡花燈節目。其中有傳統花燈《十大姐》《包二回門》《垂金扇》等節目。這些年輕活潑、能歌善舞的小姑娘和小伙子們,動作優美,唱腔自如,加之音樂悅耳動聽,贏得了觀眾一陣陣熱烈掌聲,受到貴賓們的讚賞。

南詔鐵柱廟位於彌渡縣城西北側約5公里,占地58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000平方米。南詔鐵柱廟因柱而得名,該柱鑄於唐南詔時期,是大理州境內蜚聲海內外的唐代國家級重點珍貴文物,也是研究中國西部地區大理南詔時期地方少數民族政權發展的歷史、民族文化、民俗現象、科學技術的實物見證。1999年,南詔鐵柱廟第三期工程維修,恰逢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籌備階段,鐵柱廟被世博會籌備指揮部和省旅遊局定為「世博會定點接待單位」,費先生欣然為彌渡題寫了鐵柱廟大門上的「南詔鐵柱」匾額和大門兩側彌渡縣清代著名學者李菊村所撰的鐵柱廟長聯:「蘆笙賽祖,氈帽踏歌,當年柱號天尊,金鏤翔環遺舊壘;盟石掩埋,詔碑苔蝕,幾字文留唐物,彩雲深處有荒祠。」(李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