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挺有意思的,因為能吃辣

2019-07-17   贊那度旅行人生

對於一個「無辣不歡」的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樂趣便在於不斷提升自己的「極限值」。

嘖嘖稱奇、辣到流淚、瘋狂跺腳、頭頂發麻、汗流浹背、顱內高潮,夏天能想到的所有爽快,都比不上一頓辣味來得猛烈。

然而,有多辣並不能左右喜愛的程度,不同辣中隱藏的風味和口感才最讓她們著迷。

它可以香而烈,烈而濃,濃而辛,也可以張揚、熱烈、酣暢淋漓,放肆揮灑著蠻勁。

若是將辣味細分下去,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最特別的「辣」,讓他上癮,久久回味

01 / 四川糊辣

「辣呼(兒),辣呼(兒),又辣呼(兒),嘴巴上辣個紅圈圈(兒)。」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是這樣描述川菜的:在川菜中,無論是作主料、輔料還是作調味料,辣椒都是寵兒,它給川菜烙上了鮮明的印記。

辣已經成為了成都地域文化的一種「味覺上的方言」,而要說川菜的辣,很難用一種標籤來定義。

7000多種川菜如萬花筒一般各有辣法,每一樣都能給你意想不到的滋味。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五味調和,他們厭惡憨辣,一直在琢磨怎樣的「辣法」才最「巴適」。

它的辣,口味柔和且辣而不燥。辣味至多只占三分之一,其餘的奧義都藏在甜、鹵香、怪味等多種白味里。所以如果非要用一種口味來形容四川的辣,糊辣是首選。

一頓牛油火鍋是四川人的生命之光,香辣醇厚紅油抄手、缽缽雞為他們續命;

被辣椒覆蓋的麻辣兔頭,香味滲透進每一口糯而不爛的兔肉,滿嘴都是溢出來的香辣。

涼粉有涼拌的和煮的,涼拌的分甜辣和酸辣的味道;軟糯爽滑,滿嘴生津,再加上秘制的油辣子,一口便是是夏天的味道。

耙嚕嚕的芋兒和筍子脆得正好,一道芋兒雞鮮嫩美味,光聞味道就整讓人口水直流。

招牌甜水麵,口感回甜。先被辣味填滿,而後又有甜鮮酸辣咸混合衝擊味蕾,勁道彈牙的粗面帶來滿滿享受。

牛肉、郡肝、雞翅膀、蝦餃、火腿腸、廣味香腸……土豆、萵筍、茄子、木耳、平菇,經過牛油底料煮過的串串,吃起來卻不油膩,香溢四起鮮嫩爽口,再裹上一層干碟子的麻辣,

咀嚼一盤紅油肥腸,濃郁的油脂和肉汁在嘴裡層層綻放,噼里啪啦,油汁流了一口。耙軟耙軟的辣,讓人上癮。

02 / 重慶麻辣

想懂重慶的辣,一頓麻辣火鍋足矣。一口下去,雙唇感覺不到彼此,才叫你吃過重慶的麻辣火鍋。

陳曉卿說,吃麻辣火鍋像在交朋友,因為所有鍋底湯料必須經過一個時辰的充分交融,味道才得以徹底彰顯。

九宮格是重慶火鍋的精髓。中間格一直沸騰,用來燙毛肚、鴨腸;其餘的8個格用來煨牛肉、黃喉和鴨血。大汗淋漓地就著油碟和唯怡豆奶,人生的高潮瞬間達到。

重慶是一個任何時候都能涮麻辣火鍋的地方。要在外地找到一間正宗的並不難。

但重慶小面就不一樣了。離開重慶,就再也沒有正宗的重慶小面了。

深夜找一間連招牌都沒有,一半廚房一半店鋪的小店門口,來一碗小面。2、3分鐘燙一碗面;5、6分鐘吃一碗面,抹嘴走人。

重慶小面辣而不燥,用筷子拌勻後,挑一撮放進口中,被辣點燃之後立刻又被花椒的麻味麻痹。一辣一麻之間,是對味蕾最好的挑逗。

愛吃辣的人,還喜歡紅紅火火的重慶辣子雞。把雞肉和辣椒、麻椒混在一起,不知不覺間嘴已入麻,但卻根本停不下來……

辣味在紅油抄手那裡變了花樣。皮餡完整入口,配上紅油爽滑勁道,一口就能回到老重慶。

03 / 江西蔫辣

判定一個人是不是來自江西,只看三點就可以了。冰箱永遠有辣椒醬;吃飯絕對不可以沒有辣椒;吃早餐也要默認加辣椒。

南昌旅遊

四川人吃菜不怕辣,湖南人吃菜怕不辣,而江西人卻是吃菜不覺辣。這是一個連蒸蛋和粥都要在碗里舖一層朝天椒的地方。

川菜館和湘菜館遍布南北,卻始終看不到贛菜館的影子。江西菜只能作為傳說流傳,原因只有一個,太辣了。

不顯山不露水,江西是隱藏的蔫辣。沒有華麗的賣相,也沒有精挑細選的食材,只是要保證你的每一口都要辣到極致。

南昌吃貨

江南小炒魚聽起來十分友好,吃一口覺不出厲害,卻在不知不覺間散於肚腸之間,後勁十足。眼睛淌水、鼻尖生汗、「痛徹心扉」。更痛心的是,大部分被江西菜辣哭的人,都不知道究竟是因為什麼。

秘密就在入菜剁醬的朝天椒。個頭雖小,辣味纏綿,後勁十足。更要命的是,入口不化,久久徘徊。

更有趣的是,江西省內還有不同的辣派,互相較勁。單只是一個米粉,各地的人就能吵開房頂。吉安貢粉、鷹潭牛肉粉、撫州泡粉、贛州薯粉、上饒鉛山燙粉、南昌拌粉、景德鎮涼粉……隔了一條街,米粉的味道可能就千差萬別。

在江西,辣椒里找菜和被逼得涮水的情景時有發生。在最能吃辣的萍鄉甚至有個俗語說:魚仔打個屁,辣椒都有味。

一口蟹腳,起初只是微微甜辣,甜味過去,辣味便撲山倒海而來。

梅菜雞腳更是辣出天際。咀嚼中感受到粘糯、雞香,還有嚼勁,混著滷料的梅乾菜,幾個便能感受火辣散開。

油浸魚是贛菜招牌。蘿蔔乾咸鮮,腌蒜酸甜,蓋住了草魚的土腥味。一口料一口魚,鮮嫩得根本停不下來。

烤滷,即便是非常能吃辣的人也不敢輕易嘗試。「吃一口喝三口水」從來都不是騙人的。

南昌吃貨團

04 / 湖南香辣

「湖南人有一怪,不放辣椒不成菜。」

如果說別的地方只是把辣椒作為一種配菜,湖南人是真的把辣椒當成一種蔬菜吃。據說,湖南人吃掉全中國一半以上的辣椒,每人平均一年可以吃掉10公斤。

辣是真辣,下飯也是它最下飯。湖南的辣是香辣,讓人加速咀嚼的同時,又會迫不及待地進入下一層次的口感體驗。

從一碗米粉開始感受湖南香辣。湯頭滾燙,米粉筋道,辣油鋪上,酣暢淋漓。

辛辣的常德牛肉粉、最辣的邵陽米粉、朝天辣的郴州魚粉,都是可以點燃味蕾的香辣精。加上自己喜歡的剁辣椒、酸豆角、酸菜榨菜,滿口留香.....

讓人又愛又恨的酸辣雞雜可口卻又任性,裡面同時加入泡椒,還放入小米椒,酸酸脆脆,一碗飯從來都不夠。

一道剁椒魚頭,辣椒不止要淋油,更要保證辣椒還在最鮮的上淋油。對於嗜辣的人來說,簡直有大汗淋漓的暢快。

口味豬腳肥而不膩。湯汁香濃四溢,豬腳皮厚入味,香料味與豬腳香融合,辣中帶甜,爽口無比。

在湖南永州,一家家東安雞店相隔不過幾十米,空氣中都是東安雞的芳香和醋香。東安雞的酸是浸入到了雞肉的骨髓里。其餘五味,香、甜、辣、嫩、脆又得相輔相成。

非東安本地的食材,做不出正宗味道。其中的奧秘便是東安縣當地野生花椒和自釀米醋。一頓過後,大汗淋漓,卻有滋有味。

色澤紅潤、焦脆爽口的永州血鴨是湖南人的心頭愛。鴨肉充分掛血和入味,鴨血的包裹給鴨肉賦予了更豐厚的韻味,使肉的味道更有層次感。鮮咸酸麻,配上一瓶冰啤酒,下飯。

豬血丸子,又叫血粑豆腐。外地人視作地雷,邵陽人當作寶藏。外皮黑得發亮,用刀切開,裡面卻紅紅嫩嫩,白花花的豬皮和五花肉香味交織,嚼勁十足,肉香滿嘴。

賣相併不友好的擂辣椒皮蛋是大多數人在湘菜館的必點,只是因為它太太太太下飯了。皮蛋和虎皮的青椒被搗成泥糊後味道完全相融,每一口下去,都是在續命。

05 / 貴州酸辣

老乾媽的家鄉,不同於川渝的油辣。貴州有酸湯魚,也獨有酸辣。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酸辣是融入貴州人骨子裡的一味,由底料到蘸料,都有著專屬於黔人的酸辣味。

只要一碗酸湯魚,就什麼都明白了。魚肉細嫩,入口即化,加入了糟辣椒的湯酸辣爽口,味足鮮美。配上湯汁淋過的蘸水,一口回魂不假。

花溪牛肉粉同樣誘人。名貴中草藥、上等黃牛肉熬制的湯頭,清湯、泡椒、紅燒等不同湯底的米粉爽滑誘人,酸辣味道瞬間包裹全身。

貴州菜肴還講究蘸水,小小一碟蘸水,融入了數不盡的黔系佐料和生活滋味。雖名字里有一「水」字,但絕不局限於汁體。它可濕可干,可汁可醬,或佐菜入菜,在蘸水中加入油炸過的黃豆、花生;或調上腐乳撒上點脆臊,「辣椒蘸辣椒,酸湯蘸酸料」也不覺得奇怪。

烤豆腐果的點睛之筆便是蘸水。新鮮酸湯豆腐一口咬破,熱氣奔涌,配上正宗花溪辣椒,辣味厚重。再把辣椒水裡加入魚腥草,不愧戀愛豆腐的名號。

糍粑辣椒也是貴州菜最常用的佐料。香辣味濃、色澤紅亮。最能體現糍粑辣椒特色的就是家喻戶曉的貴州辣子雞。沒有火爆的辣爽, 貴州辣子雞是綿柔辣,軟糯的辣,外糯內酥、辣而不燥。

一碗腸旺面更是開啟了大多數貴州人的一天。鮮嫩的豬血,越嚼越香,紅辣不膩的辣油鋪在面上,回味無窮。

每個地方的辣味都不盡相同,我們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偏愛。

但相同的是,我們都喜歡和朋友一起度過一個無辣不歡的夏天。

一起忘卻生活的苦楚,酣暢而痛快。

撰文 / 贊那度

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