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有沒有病只有醫生才能告訴我們答案,其實這樣想就錯了。因為,任何一種疾病在到來之前,都會客氣地「打招呼」,就好像一台機器運行時,如果出現故障,都會發出「警告信號」。當我們身體陰陽失調時,亦會如此。
古代有「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說法,是說世界萬物都有陰陽的兩面,太為陽,地為陰,天為陽,月為陰。天大於地,太陽始終如一,而月亮卻有陰晴圓缺,從這個自然界來說,就是「陽盛陰衰」的體現。
「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故氣常有餘,血常不足,在人的生命過程中,只有青壯年時期陰精相對充盛,但青壯年時期在人生之中非常短促,故人這一生多處於陽有餘陰不足的狀態。
另外,現在為生活和工作奔波的人,由於大量消耗身體能量,人體中的血氣只能夠維持日常工作或活動需要,一般的疾病入侵時,人體並不能抵抗,疾病長驅直入,由於沒有抵抗的戰事,因此也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疾病症狀,但是會在人體的膚色、體型及五官上留下痕跡,有經驗的醫生能夠識別出來。
許多人都覺得自己非常健康,有無窮的體力,每天忙到三更半夜,盡情透支體力也不會生病,這種現象就是典型的陰虛,透支陰而不自知,等到大病來侵時悔之晚矣。
如果一個人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養不當,久病不愈就會造成陰虛體質,陰虛體質的人大多比較瘦。
主要表現為:身體消瘦,臉色黯淡無光或潮紅;
口舌容易乾燥,口渴喜歡喝冷飲;
易煩易怒、容易失眠;
大便干、小便短少等。
年紀輕輕多白髮
很多現代人由於壓力大常熬夜原因,年紀輕輕就出現了白頭髮,甚至有脫髮現象,這是怎麼回事呢?
中醫認為,發為腎之華。如果你的頭髮花白了,就說明你的腎精不足,也就是腎虛了,需要補腎氣。
17點~19點發低燒
有些人認為發高燒不好,實際上發高燒反而是氣血充足的表現。小孩子動不動就發燒達到很高的熱度,因為小孩子的氣血特別足。人到成年之後發高燒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所以,發低燒實際上是氣血水平很低的表現,特別在17點到19點的時候發低燒,這實際是腎氣大傷了。
喜歡吃味道濃的東西
現在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吃辣族」,很多人沒有辣椒就吃不下飯。這在中醫上怎麼解釋呢?
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人的脾胃功能越來越弱了,對味道的感覺也越來越弱,所以要用味道厚重的東西幫自己調元氣上來幫助運化,說明元起已經大傷,腎精已經不足。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現代人壓力太大,心情很容易鬱悶。味道厚重的東西有通竄力,而吃辣椒和大蒜能讓人心胸里的瘀滯散開一些。總而言之,如果愛吃味道很濃的東西,就表示身體虛了。
睡覺時總出汗
睡覺愛出汗在醫學上稱為「盜汗」。中醫認為,汗味心液,盜汗多由於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而引起,若盜汗日久不愈,則更加耗傷氣陰而危害身體健康。尤其是中青年人群,面臨工作、家庭壓力較大,體力、精力透支明顯,極有可能導致人體自主神經紊亂,若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補「陰」,則必然得到盜汗症的垂青。
春天手腳還是冰涼
有很多人到了春季甚至夏季手腳還是冰涼的,這主要是由於人體在冬天精氣養的不足造成的。我們知道,春季是萬物生髮的季節,人的身體也處於生髮的階段,但是人體腎經循行的路線是很長的,人的手腳又處於身體的末端,如果冬天腎精藏得不夠的話,那麼供給身體生髮的力量就少了,精氣到不了四肢,所以也就出現四肢冰冷的症狀了。
陰虛體質的進補關鍵在於補陰,陰虛體質的人要遵循滋陰清熱,滋養肝、腎的養生原則。五臟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養肝腎為要。
味甘、性涼寒平的食物是陰虛者的好伴侶,《本草綱目》中記載的下列食物,適合陰虛者選用:麥苗、醋、綠豆、豌豆、菠菜、竹筍、空心菜、冬瓜、蓮藕、百合、絲瓜、番茄、苦瓜、紫菜、梨、柚子、西瓜、白蘿蔔、椰子等。
陰虛體質不要吃大蒜、辣椒、胡椒、咖啡、榴槤、荔枝、龍眼、櫻桃、核桃、紅豆、韭菜、生薑等食物。
養血補津粥
紅花10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糯米100克,熬成粥。適合於面色灰暗、虛勞燥咳、心悸、脾虛的陰虛者。
滋陰補氣粥
豬腳600克,枸杞18克,人參10克,生薑15克,白糖5克,熬成粥。適用於氣短、體虛、神經衰弱、目昏不明的陰虛者。
益氣養陰粥
取黃芪20克,山藥10克,黃精20克,白芍10克,優質大米100克,熬粥。適用於身倦、乏力、氣短等,如疲勞綜合徵、貧血。
養血補陰粥
取何首烏20克,肉蓯蓉15克,北沙參15克,桑葉3克,蓮子肉10克,優質大米100克,熬粥。適用於面色蒼白、舌質淡紅、脈細無力、手足麻痛、心煩易怒、月經不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