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推動教育改革二十年,為什麼寫中國教育改革的方案

2019-07-29     探照燈

張英

研究了一輩子中國教育的朱永新,在他 61歲的時候,在中信出版社出版關於未來教育趨勢的《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

「我這本書表面上寫的是未來教育趨勢,其實是我關於中國教育改革的方案。這些年,我發起民間教育改革實踐,一直努力做關於未來學校和未來教育的探尋。」

《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是朱永新幾十年來從事教育研究的成果,不僅涉及基礎教育,也涉及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僅涉及學校教育,也涉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終身教育。從教育內容到教育方法,從教師隊伍到評價體系,朱永新全部進行了預測和重構,並提出了解決辦法。

6月24日晚上,我在北京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教育學家朱永新。

「我們已經來到了教育大變革的前夜,推開這扇門,就是一個新的世界。教育變革不像社會變革那樣有強烈的人為干預色彩,但是我們可以主動迎接、主動介入通往未來的教育趨勢,這個趨勢就可能會向著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 朱永新對我說。

最讓朱永新驕傲和自豪的,不是民進中央副主席,不是副市長,也不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而是他做了20年的「新教育實驗」。

作為教育學者,老師,才是他認可的身份和價值。也因為教育,朱永新先後獲得「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教育風雲人物」、「中國教育60年60人」、「中國十大教育英才」等榮譽。

在蘇州市副市長的位置上,朱永新推動蘇州在全國率先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全免費。針對應試教育里發現的種種問題,朱永新還以個人身份,發起 「新教育實驗」,強調教育的價值不是考試,也不僅僅只是找工作謀生的工具;而是人生的教育,「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1999年,常州的湖塘橋中心小學,邀請朱永新到這個學校去指導工作。到了這所學校的時候,朱永新把多年來對學校的理解和認識、思考,與那裡的教師進行溝通,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同。校長奚亞英校長決定在學校實施朱永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我剛去湖塘橋的時候,這個學校還是兩排破舊的平房,教師也是以農村的青年教師為主體,奚校長也是從農村體育老師剛剛升職擔任校長不久,但是她們有激情與夢想,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深刻的變化。」

2000年,朱永新將自己在湖塘橋的思考和在各地的講演整理成一本書,叫《我的教育理想》。這本書闡述了我的理想,如我心目中好的學校是什麼樣,好的老師應該是什麼樣,好的校長應該是什麼樣,好的父母應該是什麼樣,等等。這本書出版後,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好評。

「很多教師跟我講,這本書點燃了他們心中沉睡已久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但也有老師看了這本書以後很困惑,『朱老師你講得很好,我們看了以後很振奮很激動,但是現實的教育生活不容樂觀,我們只要一回到學校,沸騰的熱血就冷卻了,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我們戴著鐐銬在跳舞』,沒辦法。』

我想,既然大家認為這些理念是對的,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把理想變成現實呢?我一直認為,在任何狀況下,任何制度下,教育都是有空間的,都是可以探索的。教育的智慧,就在能否在制度中尋找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2002年6月,朱永新建立的「教育在線網站」正式開通。網站一開通,就受到一線老師的熱烈追捧,短短一個月,註冊會員就達到5000人,遠遠出乎他意料。現在這個網站已經有35萬教師會員,3萬多教師開設了教育博客,網站因此被譽為中國教師的精神家園和中國教師最大的培訓學院。

「我開設滿意意識到網際網路的作用,我的博士生李鎮西和蘇州一批年輕教師鼓動我上網,他們對我說,在現代社會,一個好的教師,一個好的學者如果不懂得利用網絡傳播自己的理念,如果不懂得利用網絡學習先進的思想,就不是一個現代型的教師。後來,我被他們感動了,就辦了這個網站。」朱永新回憶。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要把教育理念變成行動,必須要靠現實世界裡的學校,去實施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朱永新選擇了蘇州崑山玉峰實驗學校,這所學校是小學初中一體化學校,非常合適做實驗。

「當時我沒有選最好的學校,因為如果新教育實驗放到最好的學校,它不能說明問題,因為好的學校,可能它本身基礎就很好,再去做錦上添花的工作,不能證明新教育理念。也沒有選最差的學校,因為最差的學校,也面臨很大的風險,沒有激情,沒有想做事的校長。」

為了推動實驗,朱永新在崑山玉峰實驗學校召開老師、家長座談會,進行教育動員,爭取大家的理解和參與。崑山的一些校長看到了朱永新的演講內容,也要參與,然後朱永新就成立了「新教育試驗」聯盟。

「我不是中國教育界最有學問的人,但我是與教師們走得最近的人,近到可以聽到他們的呼吸聲。每天早上當我打開教育在線網站,很多短消息就會跳出來,我知道老師們在想什麼,知道他們的的喜怒哀樂。」

2003年7月,朱永新在玉峰實驗學校召開了全國新教育實驗的第一次研討會。這次會議,來了將近500人。「當時有一篇報道說這是一次「中國教育的丐幫會議」。所謂「丐幫會議」,因為這是民間的,以農村的困難學校為主,一批有激情的有理想的學校校長參加了這次會議。

2004年, 「新教育實驗的推廣研究」課題,得到教育部教育科學研究重點課題的批准。當時,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知名的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說:「新教育實驗會像一條鯰魚,把中國教育這缸水攪起來!」

2006年7月,在北京清華附小、中關村一小和六一中學,召開了新教育實驗的第六屆研討會,這次研討會被媒體稱為「新教育實驗的進京趕考」。這次會議上,朱永新提出「新教育試驗」的目標:「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專業團隊開始組建。

經過20年的發展,「新教育實驗」的研究和推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目前,全國有150多個區縣教育局、5200所實驗學校參與實施「新教育實驗」教育體系。

「2008年,日本學習院大學出版的《沸騰的中國教育改革》系統介紹了新教育實驗; 2014年,新教育實驗入圍卡達基金會評選的「世界教育創新獎」(WISE)15強。2016年4月,我應邀在哈佛大學中國教育論壇和麻省理工學院的中美教育論壇上做講演,介紹『新教育實驗』」。

朱永新對我說:「我搞教育改革,只是想告訴大家,義務教育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採用大家所詬病、所抱怨、所批評的以分數為主導,以考試為目標的這樣一種教育模式,完全可以讓孩子們學習得更幸福,更主動,更積極。

朱永新的作家夢沒有實現,卻傳給了兒子朱墨,兒子替他實現了。

朱墨在在復旦大學,師從陳思和教授,讀文學方向的博士。讀到最後,卻不肯寫博士論文》。拒絕去大學當老師,也不肯去雜誌工作,留在家裡,當了自由撰稿人,寫作和翻譯。如今,已經翻譯了七本書。

「他不肯寫論文了,他說好無聊,沒意思,堅決不肯再讀了。他說人生健康第一,運動減肥、控制飲食,體重減掉一百斤,從260斤變成150斤。我問他怎麼養自己?他回答:我就在家裡寫作、翻譯,做自由工作者。」

不工作的兒子,已經給出版社翻譯出版了七本書,現在家裡寫一本書《失重》,內容是關於自己減肥的經歷和為什麼放棄讀博士的故事。」

2007年12月起,朱永新任民進中央副主席,後來又當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從 2013年3月至今,任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

在這些崗位上,朱永新提出的關於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立國家翻譯院、加強教育立法、設立國家閱讀節等提案,都獲得政府部門採納。

「這些年來,我先後提交了近200個提案與建議,我提出的許多建議,如關於免費義務教育的建議,關於建立國家閱讀節的建議,關於改進免費師範生政策的建議,關於加強文化立法的建議,關於善待代課教師的建議等,也被媒體、社會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其中一些被正式採納,轉變為國家的政策。」

不管參政議政的工作有多忙,朱永新都沒有放下「新教育」試驗的工作。每一年,他會在全國奔跑,考察100多所學校的教育工作。

四十年的教育工作,朱永新筆耕孜孜不倦,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16卷「朱永新教育作品」文集,出版第二年就被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出版公司,美國麥格勞?希爾教育出版公司,買了版權全部翻成了英文在國外出版。

馬上,商務印書館將出版朱永新的一套文集,也是16卷,內容完全和人大版16卷「朱永新教育作品」文集不同。採訪前,朱永新送了我他再版的新書《我的閱讀觀》。

「『新教育』發展到現在,遠遠超出了我最初的期待。一項實驗,一個行動,能夠改變那麼多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那麼多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那麼多學校的發展模式,這是作為一個學者的最大幸福和快樂。

但另外一方面來看,我們還是戴著鐐銬在跳舞。因為它是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下、現有的學校框架下進行局部改革,離我的教育理想還有很大距離。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努力地探尋未來教育的發展,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徹底、完全的實現我的夢想,辦出我在《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里描述的,屬於未來的理想學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gJ2WWwBUcHTFCnfkn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