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城頗峻,而東郭之聚廬,反密於城中。」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其遊記中,記錄下曙光路東門城外一帶的繁華景象。
曙光路分為東、中、西三段
鐫刻著柳州最重要的幾段歷史
典藏著柳州難以忘懷的沉浮歲月
「左手千年史,右手大都會」。作為柳州最古老的一條老街,曙光路的今日依舊繁榮。貫穿其間,商鋪淋漓,曙光路的風情就在歷史的舊紙上,畫滿了老百姓的悠閒的小日子。
歷史厚重的曙光東路
因為和東門城樓相依,曙光東路給人的印象也多了些歷史色彩,想要感受時光的際會,恐怕除了曙光路,再也找不到更合心意的了。
東門巍峨雄偉,但柳州人很少會去了解它,談起東門,對它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周準時搭建的戲台。住在附近的老街坊們說,夏天的時候,晚上最愛搭夥來這聽戲。
以前東門城市管理還沒那麼嚴格的時候,還時不時會有人出來擺攤,老東門雲吞和芙蓉酥曾是這一片區最出名的美食,現在老東門雲吞在別的地方開了店,芙蓉酥很難再覓蹤跡了。
走進東路,老樹虯枝,樹影斑駁。東路不長,放眼下去是一排經過修復的騎士樓。沿著街面,商鋪林林總總。
這條路,對於柳州人來說並不特別,若是非要給東路一個定義,以前我們喜歡把這叫撞球城吧。紅星還在的時候,每到周末,愛打撞球的年輕人們,少不了在這裡開一戰。
現在這條路上還剩下的撞球室只有零零星星的兩家,別的地方也開了更好的撞球室,但是每次和朋友約出來打球,還是習慣性的喜歡往這跑。
東路上的美食不多,開琴包子店算是讓人印象最深的了吧,老老舊舊的門面總是帶著濃重的歷史感。
別看店鋪小,包子味道卻很迷人,現在只要和同事說早上要去買開琴包子,絕對是一群人要求打包的節奏。
開琴的包子個兒不大,但勝在價格便宜,才幾毛錢一個。獨愛它的粉絲包,配上現磨豆漿,元氣滿滿的一天就從早餐開始了。
東路上的商家是零散的,賣果的、開糖煙店的、賣衣服、賣五金的都有;偶爾在其中還會穿插著一兩家清吧和桌遊吧,從外面路過的時候,依稀能看到裡面年輕女孩暖暖的笑臉。
一條街道的興衰,往往也是一座城市發展的縮影。
如今的曙光東路雖不比古時候繁榮,但還能從一部分景觀上看出舊時的古貌,一排排的騎士樓,傳遞著民國的氣息,讓人充滿了跨越時代的想像,這也算是自帶歷史文化街區的光環了。
塵封往事的曙光中路
中路與東路的沉穩不同,多了一絲現代的活力。曙光中路宛若這座城市商業發展的一把枷鎖,在困擾多年之後被打開,埠上繁華,已隱約可見。
曙光中路是最接近五星商圈的。早年前因為風情港項目施工拖延和遲遲未能完工交付運營,原本暢通的五角星商圈因為形不成迴路使得人流走向被改變;許多門店經營戶耐不住人流稀少,生意冷清的寂寞而紛紛撤離。
「曙光中路已死,有事燒紙!」這是當時老柳州人的調侃亦是無奈。
曙光中路被人為隔斷數年,不僅讓曙光中路與解放南路交匯處這個柳州曾經最繁華的地段長期荒蕪,甚至讓不少柳州人逐漸淡忘。但是看好這條路的人依舊占很大比例。
停停修修,修修停停,在經歷長時間的沉浮後,曙光中路才逐漸開始回春了,許多餐飲店、服裝店、寵物店開始進駐這裡。
現在逢年過節,曙光三條路里最熱鬧的還數中路。賣氣球的、賣孔明燈的都擠到了這來,晚上江邊的噴泉打開的時候,親水平台上又是一番人聲鼎沸的景象。
藏在故事裡的曙光西路
曙光西街與曙光中路的現代化截然不同,這裡低矮的舊樓緊密排列,人聲嘈雜,沒有一點繁華和體面,它看起來並不像一條文化老街,更像是越南的某個集市。
拋開繁華,走進西街,仿佛穿越回了三十年前的老柳州,一切的節奏好像都慢了下來。
那些一度想要留住的,卻留不住,想要拆掉的,卻也拆不掉。
西街里許多老房子因為年久失修破損嚴重,已經不能再住人了,但那些住慣這裡的老柳州們已經做好了打算,要把餘生都留在這裡。
西街是熱鬧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曙光西路和青雲路、西柴街一起自發彙集成了菜市,談起這個菜市,大家都七嘴八舌。
「我克那裡吃過粽子。」
「我早上喜歡克那裡吃粥。」
「當一個人對生活失去希望,就放他去菜市場。那是一個可以拯救人生的好地方。」
所以,無論什麼時候來西街,這裡的美食好像總是能讓人撐出幸福感。
西街就像一個小小的美食江湖。黑子米粉、阿秋雲吞、瘦子米粉、十八嬸芝麻糊、五嬸粽子、油堆奶、符老三小吃……這裡的每一家店乍看都不起眼,但吃過的人都會為它們點個贊。
菜市的生活千姿百態,這裡的萬種風情當然不止美食而已,還有那些經過歲月磨鍊的老手藝。
這家理髮店的裝修,似乎還停留在上個世紀,但是這和西街的風格一點也不違和。
來這理髮的人,都是老熟客了,理髮的時候都喜歡順帶著嘮嗑兩句家常。一天天,一年年,小巷的理髮店,似乎跟著時光,藏了許多人的故事。
上一輩人的觀念里,擁有手藝才能安身立命,所以西街里的老手藝特別多,修表的、開鎖的、修鞋的、還有一些裁縫鋪,老鄰居們的東西壞了,就方便拿出來修一修。
西街是雜亂無章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聲聲入耳;挨挨擠擠的攤位,連走路都困難,但就是這樣的西街讓人感覺治癒,因為這裡包含了柳州人真實生活里的一部分。
這裡和繁華的現代都市,和快速的機械化時代是如此不同,它的存在是一個城市的懷舊,也是上一個時代生活的迴響。
一眼百年,不同光陰,但共同的曙光卻照進了這裡的每一處,老街終歸還是要有老街的感覺。
漫步在曙光路上,只要抬頭在光影跳動的樹梢微微一瞥,就能遇見美食,遇見現代化,遇見情懷,遇見生活,遇見半部柳州史。
同一條曙光路上,有著這座城市反差最大的城市風貌。
沒有一條路可以像曙光路這樣,如此身世顯赫,卻從不恃寵而驕。
如果你只有一天的時間來遊覽柳州,不妨騎著單車,來逛一逛曙光路;然後你就可以跟別人說,我只用一天,就看遍了柳州的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