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有話」—— 循環往復 三生萬物

2020-05-03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敦煌莫高窟作為當今世界延續時間最長、保存規模最大、保護最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稱讚為「沙漠中的美術館」、「牆壁上的博物館」。如此精彩絕倫的藝術長廊和千年不斷的歷史文明,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前來欣賞讚嘆、考察學習、甚至是虔誠禮拜為之朝聖!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我們精心編寫了敦煌莫高窟「畫中有話」系列賞析。這裡的「畫」不僅僅是莫高窟的壁畫還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築、歷史圖片、歷史遺蹟等等。在我們眼中他們都是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我們將用充滿溫度感的文字來傳遞出歷史信息的點點滴滴,「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大家聆聽到繪畫的聲音,讓聲音傳遞美麗的繪畫!

敦煌石窟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遺蹟,其豐富多樣的裝飾圖案藝術亦聞名遐邇。精美華麗的藻井圖案作為石窟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更是中式紋樣的重要組成。其中,隋唐時期的「三兔共耳」藻井圖案便是敦煌藻井圖案紋樣創新的典型代表。

「三兔」藻井

藻井圖案中繪製有三隻呈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奔跑且相互追逐的兔子,三隻兔子共用三隻耳朵,首尾相接,動感十足。莫高窟共有17個洞窟內繪有三兔藻井,且樣式無一雷同。

三兔藻井圖案最早出現在莫高窟隋代洞窟之中,消失於晚唐,其中以隋代第407窟最具代表性。

利用等邊三角形相互制約的紋樣, 圓形邊線像是沒有終點, 看上去好像三兔仍各有兩耳, 隨著三兔的奔馳動態, 中心圓似乎也運動起來, 形成一種永不休止的運動感。以三分圓表現旋轉、流動的法則早在新石器時的彩陶上運用已經成熟, 戰國漆器種的傑作所見甚多, 只是以動物形象表現的尚不多見。

莫高窟407窟中的藻井,多被人稱之為蓮花三兔藻井。藻井為四方疊澀交接而成,藻井中心有八瓣蓮花圖案,蓮花中心是三隻追逐奔跑的兔子,整體畫面使人產生出一兔雙耳的藝術效果,造型極為優美。蓮花四周畫八身飛天,姿態各異。藻井整體顯得紋樣豐富,生動活潑。

莫高窟第407窟 三兔蓮花藻井 隋

古人認為,蓮荷可以克火,因而大量用於宮室建築裝飾。在佛教石窟中,蓮花圖案是聖潔光明的象徵,認為人的靈魂可以從蓮花中獲得再生,進入西方極樂世界。建築物頂部飾以平棋或中心方井中都繪有一朵倒懸的大蓮花,即所謂的「反植荷渠」,也正是這一說法的最好佐證。

而月亮本屬陰性,主水,又稱月為「陰水」,加之「月中有兔」的說法,也有學者認為天上的月便是地上的白兔化身。在《隋書·天文志》中曾記載:「月為太陰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也」。因此,隋代的敦煌藻井圖案中出現的兔子形象也具有月神化身的意義。

兔捨身供養的故事在漢譯佛經中也經常出現,是佛本生之一,在佛教中具有神聖的地位,如康僧會譯《六度集經》第二十一《兔王本生》,支謙譯《菩薩本緣經》第六《兔品》等佛經中就不止一次地神聖化兔子。

隨著隋代社會經濟的繁榮、政治的安定,人們對長壽和多子多福的意願變得更為強烈,此時人們需要一種理想化的圖式寄託,寓意長壽、多子和輪迴的三兔圖案便成為不二選擇,三隻往復循環的白兔形象便應運而生。

來源: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 如有侵權 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