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的父母,提前做好這四個準備,到了晚年才會過得幸福

2019-12-17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國家二胎政策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家庭加入了二胎大軍,父母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要二胎的理由無外乎兩個孩子將來有個伴,希望家族人氣更旺盛,養兒防老等等,可是等孩子們長大後,現實真如我們預想的那麼好嗎?

20年後,二胎家庭的父母大多要面對這四大難題,既現實又心酸:

難題一:兒孫滿堂,卻給了老人不小的經濟壓力

王阿姨是個傳統的女人,年輕時她有著多子多福的信念,冒著罰款的風險了生了二胎。可一輩子都過得緊巴巴,本以為年紀大了可以輕鬆一些。可兩個孩子各自又生了兩個孩子,人家獨生子女家庭就一個孫子,老人還可以幫年輕人一把,減輕經濟壓力。

可王阿姨有4個孫子,靠她和老伴微薄的退休工資很難幫到孩子們,孫子們過生日、生病、壓歲錢,每年都是他們兩老一筆不小的開銷。

兒孫滿堂雖好,但是中國傳統的觀念里,孫輩們過生日、生病、壓歲錢老人一個人都不能少,這些開支會給靠退休金為生的老人不小的經濟壓力。

難題二:老人幫哪個子女帶娃,如果沒平衡好,會引發家庭矛盾

秦阿姨告訴我們,她有一兒一女,本來以為老年後兒女雙全,幸福美滿。她與媳婦的關係本來很是融洽,可問題就出在媳婦和女兒差不多時間生了孩子開始。本來秦阿姨給兒子帶孫子,可女兒跟婆婆關係很僵,秦阿姨考慮到媳婦是獨生子女可以要父母來幫忙帶孩子。

她毅然去給女兒幫忙帶孩子了,可沒想到,從此以後媳婦總拿這事作為話柄,對婆婆和小姑子充滿了怨氣。

二胎家庭的老人,給哪個子女帶孫子,這個問題一旦沒有處理好,會在子女身上留下結。特別是當兩個子女年齡相當,生孩子時間也相當的時候,老人很難分身讓他們都滿意。

難題三:養老問題上,兒媳、女婿相互計較,讓老人傷心

張大叔最近常常哀嘆,老伴走後他一個人很是孤獨,本來想到兒女家輪流住,兒女倒是都沒有意見,但是女婿和媳婦難免擺臉色。

女婿認為,「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為何要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來?」媳婦卻認為,「兒子女兒都是老人養大的,贍養老人的義務是平等的,憑什麼光靠兒子?」這些話傳到老人耳朵里,讓老人很是傷心。

老人辛辛苦苦把子女養大,感恩的子女們想承擔養老的義務,可是女婿和媳婦和老人是缺乏感情基礎的,他們容易互相計較,這樣的狀況讓子女很為難,更讓老人很傷心。

難題四:子女成年後,如果在異地安家,漸行漸遠

陳阿姨的兩個兒子都很會讀書,她一直以他們為自己的驕傲。可是兩個兒子都去了外地工作,並在當地安了家。如今他們一年難得見一次面,男人本來就不善於表達,平時交流更是沒有。她當初要兩個孩子就是希望他們相互有個伴,可看著孩子們漸行漸遠,與她設想的狀況完全相反,陳阿姨難免有些失落。

孩子們成年後,他們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感情都是越不走動越淡化。孩子們定居於不同的城市,相互沒有交流,漸行漸遠。這樣的情形,讓老人無能為力。

二胎家庭的父母,將來要面對以上四大難題,早做以下幾個準備,晚年才會過得幸福:

1. 年輕時多努力賺錢,給自己購置足夠的商業保險;

2. 在選擇給哪個子女帶娃時,多溝通商量,把自己面臨的壓力和困難告訴子女們,得到大家的諒解,避免矛盾;

3. 老人即使年齡大了,也應該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過自己的生活,儘量不要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4. 讓孩子們從小多溝通,培養孩子們的家族意識。

其實,任何事情都是辦法總比問題多,寶爸寶媽們,備戰二胎,迎接挑戰,你們準備好了嗎?註: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