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佛山製造、佛山功夫、佛山美食都挺感興趣的!」
為期3天的「中國智造 佛山功夫——2020全國網絡媒體看佛山」活動今天拉開序幕,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家城市新聞網媒的總編輯和業務骨幹走進美麗佛山,共品城市魅力。
現場體驗氫能汽車虛擬駕駛
360°高空全景式感受廣佛同城發展
在十里畫廊七彩花田拍照打卡
品嘗「蟹眼仙泉」水井泉水
……
今天,城市網媒成員單位代表們
多方面感受佛山魅力
打卡高質量發展典範
城市網媒採風團走進廣東金融高新區、千燈湖創投小鎮,打卡高質量發展典範。
在佛山唯一一座高空全景式展館中,嘉賓們以360 °視角觀看廣東金融高新區發展現狀及規劃,遙望廣州塔,直觀感受廣佛同城發展距離。 網媒大咖們紛紛表示看好佛山金融業的發展前景,對佛山金融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在創投小鎮大數據展示中心,採風團通過可視化實時大數據了解佛山金融產業的發展和創新態勢,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佛山市+南海區+千燈湖創投小鎮」四位一體帶來的優勢及成果,了解佛山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定位與發展目標。
佛山製造引發頻頻驚嘆
在珠三角工匠精神館,迎面而來的就是「有家就有佛山造」的標語,這個展館回溯了珠三角發展的百年光影和珠三角7個時代工業發展史,將近百年來珠三角工業發展及工匠精神的發展歷程呈現在大家眼前。
館中機器人奮筆疾書,寫出「福」字贈予遠道而來的朋友。
參觀完珠三角工匠精神館,武漢長江網總編輯楊文平說:「佛山堅守實體經濟、堅守製造業,是面向未來發展的關鍵棋子。佛山人對工匠精神的共同推崇,營造了更好的營商環境,是城市產業發展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在 蒙娜麗莎綠色智造生產車間,網媒大咖觀摩了陶瓷板自動生產線。一塊塊陶瓷板在流水線上經歷了噴墨、磨邊、檢測、分選等工序,最後成品。
蒙娜麗莎陶瓷板在家居方面應用廣泛, 從「上牆下地」到餐桌茶几、櫥櫃、洗手台、電器面, 現代風、中國風、仿古風都能完美適應。
在蒙娜麗莎藝術展廳內,網媒大咖近距離觀賞和觸摸具有藝術感的陶瓷。
「以往接觸的瓷磚規格比較單一,蒙娜麗莎瓷磚的規格更加豐富,有很多超規格、大型的瓷磚,確實顯示了佛山製造的硬實力。在以後的石材挑選中,會更關注佛山的瓷磚品牌。」西安日報社編委、西安新聞網總編輯趙煒表示,蒙娜麗莎在中國建陶行業上屬於高端品牌,是大規格瓷磚的行業標杆,而且花色豐富、花紋逼真,刷新了大家對傳統瓷磚的認識。
感受佛山科技創新加速發力
城市網媒採風團來到瀚天科技城、南海氫能館,感受佛山科技創新加速發力。
在瀚天科技城,金賦科技研發的「市民之窗」自助服務終端成為國內首創的政務服務平台,並能夠實現灣區城市服務互辦;偉邦電子布局的智能電梯,創新推出「刷臉功能」,獲得多個全國性專利......採風團一行看到這些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成果,紛紛表示驚嘆。
在南海氫能館,採風團還 現場體驗了氫能汽車虛擬駕駛和乘坐氫能源觀光巴士。
在展館裡的影廳,嘉賓們戴上4D眼鏡「穿越」到2050年的南海,觀賞仙湖、南海影視城、桑基魚塘、千燈湖等,乘坐氫能汽車遊覽未來的城市,觀看氫能在醫療,農業,工業等方面的運用。
欣賞鄉村振興美麗新畫卷
創意良倉片區是白坭鎮構建「一環兩廊十片」全域振興大格局的重點片區之一。今天,網媒大咖一行參觀的糧食博物館作為該片區的精品項目,是在原來的國營三水縣白坭鎮糧食加工廠改造而來,亦是廣東省首家以糧食為主題的博物館、廣東省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現有館藏文獻、農具、石刻、貨幣、糧票、郵票等藏品共400多件/套,是使用現代技術活化本土歷史的典範。
在參觀完糧食博物館後,西安日報社編委、西安新聞網總編輯趙煒更以「大開眼界」來形容,他表示,糧食博物館把糧食的歷史、文化都藉助模型、藏品等進行展示,非常有創意,也讓人對糧食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也拍了很多照片,回去之後想宣傳給讀者朋友,有機會到佛山、到三水白坭來看一看。」
採訪團還來到三水白坭鎮的康喜萊現代農業產業園,無土栽培(水培)培育區,滿眼望去是充滿生機的綠色蔬菜。康喜萊現代農業產業園推行「黨建引領+公司+合作社+農戶」四項合一的運營方式,採風團不禁感嘆現代科技的發展為農業帶來更多的產業效益。
採訪團還來到南海里水的展旗樓、夢裡水鄉景區,南海丹灶的仙崗村、康園。
採風團在展旗樓參觀。
嘉賓乘坐「夢裡水鄉」遊船,攬里水河一河三岸勝景。
湘潭日報社副總編輯龍香玖表示,里水河兩岸保護得相當好,風景十分優美,他希望夢裡水鄉的經驗能夠推廣,讓綠水青山遍布全國。
網媒大咖一行打卡60畝的西江十里畫廊七彩花田,紛紛拿出手機,記錄眼前美景。
採風團來到「蟹眼仙泉」水井。有不少村民在打水,網媒大咖們也用手捧起泉水品嘗,讚揚不已,「泉水溫度適應,入口舒服」!
採風團參觀康園,這裡集旅遊、愛國教育、文物保護、學術研討於一體。
體驗佛山傳統文化新活力
在三水白坭,採風團一行走進陳氏大宗祠和鄧氏大宗祠,感受傳統嶺南祠堂文化與現代精神文明結合的「祠堂+文化」特色。
在以鄧氏大宗祠為載體的漆藝展示館內,採風團被一排五顏六色的瓶瓶罐罐所吸引。這是製作漆藝的材料,有銀粉、蛋殼、糯米粉等等。
在陳氏大宗祠,村史館、宗祠文化館、家風家訓館等場室,收拾得井井有條。這是白坭鎮充分挖掘各祠堂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盤活傳統祠堂文化資源的縮影。
「我覺得白坭在保留傳統文化這一塊做得非常好,生活在這裡的老百姓是很幸福的」 , 西安日報社編委、西安新聞網總編輯趙煒表示,白坭的祠堂像是一個博物館,既能了解白坭傳統文化,又能感受到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白坭祠堂+文化的模式挺值得借鑑。」昆明信息港融媒體新聞與政務信息采編中心主任徐婷細細地遊覽了陳氏大宗祠和鄧氏大宗祠後表示,祠堂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政府可對此加以利用,給予支持的同時賦予新的職能,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激發現代文化的活力。
如今,三水白坭祠堂的功能得以活化拓展,還通過開展文化服務進祠堂系列活動等,讓文化服務走進家門,不斷豐富活躍村居一線基層群眾文體生活,進而促進「文化聚民」、文化悅民」、「文化惠民」。
領略嶺南文化魅力
走進石灣酒廠,酒香味撲鼻而來,百年酒莊傳承與創新的面紗隨之揭開,石灣酒廠和粵酒的歷史緩緩道來。
在黃飛鴻獅藝武術館,網媒大咖觀看了一場精彩的表演。對練、舞刀、南拳、采青輪續上演。其中,獅子采青環節最激動人心。獅子時而駐足,時而搖擺,時而跳躍,最後完美地在雨中完成采青。精彩之處,嘉賓們紛紛拍手稱好。
中原網視頻總監謝中原敬佩表演人員的專業,「下雨了有點擔心表演人員跳躍時會不小心滑下來,但他們基本功很紮實,沒有出一點錯。整個舞獅表演活龍活現地展示給大家。」
在聽音湖片區的嶺南功夫體驗館內,網媒大咖跟著講解員了解南拳的起源和南拳代表拳種詠春拳、蔡李佛拳、洪拳的招式。黃飛鴻、葉問、李小龍等功夫名人勾起了大家的功夫記憶。
湘潭在線新聞網總編輯吳新春表示參觀功夫體驗館讓他對佛山功夫有深入的了解,「展館裡面關於佛山功夫的電影基本都看過,我非常喜歡這些電影。看完了展覽對佛山功夫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
此外,全國網媒總編輯一行還參加了南海區(桂城)網紅城市座談會,共話網紅城市傳播新發展。
中國城市新聞網媒聯盟會長 胡寶祥
南海打造網紅城市,其實有很多抓手,例如,產品媒介化,可以讓遠銷海內外的南海製造會說話;窗口媒介化,可以引入城市大腦,增強遊客的體驗感;市民媒介化,讓每一個南海市民都成為這座城市的傳播主體,可以通過獎勵投稿的方式,推進全民參與。
杭州網總編輯 嚴勤
杭州在老IP「西湖」的帶動下仍不斷嘗試新的挖掘,擅長利用盛事的關注度,借船出海,擴大了城市影響力。杭州目前正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提出了「多游一小時」的概念,從注重到訪遊客的體驗感開始,從而促使正面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
大洋網副總經理 劉凱
在廣佛全域同城化的背景下,廣佛在網紅城市打造上有很多共通之處。南海需要打造的網紅符號,應該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把功夫、醒獅、龍舟等自身資源,通過網際網路語言的包裝,打造城市文化的新地標。
為期3天的「中國智造 佛山功夫——2020全國網絡媒體看佛山」活動今天拉開序幕,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家城市新聞網媒的總編輯和業務骨幹走進美麗佛山,共品城市魅力。
接下來的行程中,他們還將走進博智林機器人谷、碧桂園機器人餐廳、順德華僑城、格蘭仕、昇輝控股總部、嶺南天地、佛山照明、佛山傳媒集團、南海九江等地。
佛山新聞網、佛山頭條App
全程進行直播
可直接進入直播
記者:陳嘉穎、楊昊、李宜佳、楊潔儀、麥盛波
攝影:何明霖、易祖華、鄧錦壕
編輯:馮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