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惠聚】和靜縣:小番茄成農民致富「小金果」

2019-09-02   和靜零距離

「家裡的地都流轉到合作社了,我和妻子現在在番茄地里給別人打工,採摘一袋番茄能掙3元錢,我們兩人加起來每天能掙300元錢,一個月打工下來能掙8000元錢,想賺錢就不能怕辛苦,趁年輕就要多賺點錢。」9月1日,和靜縣巴潤哈爾莫敦鎮哈爾烏蘇村村民艾孜提力·艾爾肯一邊在地里採摘番茄一邊說。

眼下正值豐收季節,和靜縣工業番茄相繼成熟,進入全面採摘期。連日來,農區各鄉鎮村的富餘勞動力紛紛走出家門打工創收,不斷拓寬增收渠道。筆者在巴潤哈爾莫敦鎮哈爾烏蘇村工業番茄基地看到,百餘名群眾在田間地頭忙著採摘番茄,不一會兒地里堆起一座座紅彤彤的「番茄山」。小小番茄不僅是番茄種植戶的致富果,更是打工者創收的主要來源。

哈爾烏蘇村村民肉孜萬古·吾拉音說:"我種了15畝番茄,一畝地產番茄近7噸左右,每公斤收購價格為0.46元,每畝地純收入能達到1100元左右,今年天氣比較好,西紅柿長勢良好,坐果也多,交售方便,在駐村工作隊的協調下,收購價格有了保障,都是現交現結。」

據了解, 為確保工業番茄的有序採摘,有序交售,有序加工,和靜縣人大、政法委駐哈爾烏蘇村「訪惠聚」工作隊積極協調當地2家番茄加工企業,及早進行機械檢修、落實用工計劃及番茄收購等各項工作,由於番茄成熟相對集中,哈爾烏蘇村勞務經紀人工作站全天24小時值班,保證番茄採摘用工需求。目前,該村兩個番茄醬廠已開足馬力,日以繼夜地收購加工工業番茄。在工作隊和村「兩委」的有序組織下,兩個番茄醬廠共吸納180名富餘勞動力打工創收。

據了解,哈爾烏蘇村人多地少,很多文化程度低、沒有技術的村民在家賦閒,導致本村困難群眾人均收入低下。2017年初,和靜縣人大「訪惠聚」工作隊駐村以後,把組織引領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加快全村經濟發展和促農增收的重要舉措,找准優勢,理清思路,抓產業、促就業、建基礎、正作風,千方百計做好促農增收這篇大文章。

和靜縣人大、政法委駐巴潤哈爾莫敦鎮哈爾烏蘇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劉軍說:「如今,哈爾烏蘇村大多數村民思想已逐步解放,那些因為照顧家庭或其他原因沒有離家外出的村民也不再『遊手好閒』,他們農忙時種田養畜,農閒時則在工作隊及村委會的組織下到本村附近合作社、企業、建築工地打工掙錢。通過轉移就業務工,一個家庭年均增收2萬元以上。這種組織有序的勞務創收,不僅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富了他們的腦袋,更增強了他們的自身發展動力。」

終審:秦龍

審核:張先國

編輯:李萍、吳光輝

投稿郵箱:bzhjxcb@126.com

熱線電話:0996-5022147

實時資訊 新聞熱點 美食美景 風土人情

盡在和靜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