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補鈣,這些事兒千萬要有數

2019-12-02     太平洋親子網

目前,孕期補鈣在坊間會分為兩種態度,一種是認為孕期一定要補鈣,而且要從懷孕初期就開始補充鈣劑;第二種是認為孕期食補就可以了,不用額外補鈣,否則會導致胎盤鈣化或老化,還會讓胎兒頭骨硬化、不好生。

由於這兩種說法的對立,因此,也讓許多孕期的准媽媽們十分糾結:

 孕期到底需不需要補鈣?
 什麼時候補最好?補多少好?
 到底會不會存在補鈣而導致胎兒頭硬,生不出來的現象呢?

為了解決孕媽們的這些困擾,今天樂媽特地整理了有關孕期補鈣的一些基本知識,都來了解一下吧!

孕期需要額外補充鈣嗎?

答案是肯定的。

眾所周知,胎兒從受精卵發育到一個足月的寶寶,這期間需要許多的鈣來幫助其骨骼和牙齒的生長。

而根據調查,我國女性在孕期的每日鈣攝入量大約為300mg-400mg,即使是在鈣攝入量比較多的西方女性,孕期的每日平均鈣攝入量也只有800mg左右,均低於妊娠中晚期每日推薦的1000mg-1200mg的鈣攝入量。

所以,絕大多數孕婦都是需要額外補充鈣的。

有人說,那食補不行嗎?非得補充鈣片、鈣劑?

食補當然可以!

但前提是你要能保證每天你所攝入的食物中含有足夠的鈣質。

只要孕媽媽能從日常的魚、肉、蛋、奶等食物中合理攝取,也可以不用特別的去補充鈣。

可現實生活中,這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做不到的,因為許多人都無法對食物中的含鈣量有清晰的認知,而且也不能保證每天都能如此科學的飲食。

所以說,適當額外補點鈣是比較穩妥的方法。

既然說到了補,那麼補多少就是最為關鍵的問題了。

要知道,孕期缺鈣不行,但補充過量也是萬萬不可的。

孕媽媽缺鈣可誘發小腿抽筋或骨質疏鬆,胎寶寶也易得先天性佝僂病和缺鈣抽搐。但如果孕期補鈣過量,也可能導致胎寶寶患高血鈣症,不利於胎寶寶發育且有損胎寶寶顏值。

那孕期要補多少鈣才合適?什麼時候補?

一般來說,孕媽媽在孕早期每日需鈣量為800mg,孕中後期需鈣量為1000-1200mg。

懷孕早期,寶寶處於組織和器官的分化階段,對鈣的需求量並不多。所以這時候,准媽們可以以食補為主。

建議每天喝1-2杯牛奶(可以補充300-600毫克的鈣)外,飲食搭配均衡,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黃豆及各類豆製品、奶酪、酸奶、蝦皮、蝦、海帶、紫菜、芝麻醬等,以及含維生素D多的食物,如魚肝油、沙丁魚、動物肝臟、蛋類等,促進鈣質的吸收,這樣也就不需要額外補了。

從孕中期,大概孕20周後,寶寶骨骼生長加快,開始對鈣的需求量增多。孕28周寶寶骨骼開始鈣化,對鈣的需求量會更多。所以建議作為普通孕媽媽,每天除正常的膳食以外,再額外地補點鈣比較適宜。

而額外的補充量,需根據自身的情況再參考醫生的建議來補充,切不可自己隨意盲目補充!

補鈣會導致胎兒頭太硬、不好生?

對此,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段濤院長表示:

明顯缺鈣時胎兒的頭會比較軟,但是多吃了鈣並不會造成胎兒頭太硬,根本沒有必要擔心胎兒頭硬或雙頂徑比較大生不出來。

和成人不一樣的是,胎兒的顱縫沒有閉合,在產道的擠壓下,胎兒的顱縫可以重疊,雙頂徑變小,從而順利地從陰道分娩。所以經陰道分娩的孩子的頭往往是「長長的」,過了幾天就變得「圓圓的」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TbJx24BMH2_cNUg7v8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