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三伏天不生病,必須做這件事!抓住三伏來養生,悄悄強大免疫力

2019-07-18     人民好醫生

現在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三伏天反而比比皆是。為何會如此?有個原因是,空調環境,讓人熱天該出汗時,卻因空調而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造成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讓人生病。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甚至惡性腫瘤,這些病也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要想三伏天不生病,必須主動出汗

1、天熱出汗是淺表層出汗

伏天天氣熱,總是讓人大汗淋漓的,不過,這可是被動出汗哦。

何為被動出汗?

研究表明,當環境氣溫達到33℃時,人在安靜的狀態下就會出汗,這時的出汗為被動出汗。

人體有個體溫調節中樞,當外界溫度過高時,當人感覺熱時,就會刺激皮膚表面的溫覺感受器,然後通過神經系統傳給下丘腦。通過在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使皮膚的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大,使汗液的分泌量增多,散熱量增加,從而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

人體的汗腺是分布於皮膚真皮內的一種分泌腺,有一長的導管將分泌物(汗)引向皮膚表面。

排汗蒸發的過程是:汗腺分泌汗液;汗液傳至皮膚表面;汗珠分布在毛細孔之間,皮膚表面形成汗液層;汗液蒸發。

這種被動出汗,是「淺表層排汗」。

2、運動出汗是深層出汗

運動時的出汗,是主動出汗。

血液在體溫調節中有重要作用。血液的組成部分,約占90%的是水分,而水有調節體溫的作用。因為水的蒸發數值大,每毫升水的蒸發熱約為579.5千卡,故人體只要蒸發少量的水即可散發大量的熱,以維持人體一定的體溫。

人體在正常代謝過程中,各組織器官都要產生一定的熱,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熱能,為血液中的水分所吸收,使體溫不至於顯著升高。

其中骨骼肌是人體最重要的產熱器官。安靜時,骨骼肌產熱僅占全身的20%;人體運動時,這個比例便大幅度上升;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產熱可高達人體總產熱量的90%以上。

當新陳代謝的產熱量,高於向環境的散熱量時,人體開始排汗。其過程是這樣的——

人體在運動過程中,產熱量大增,血液循環加快,帶走大量熱量。而此時,通過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皮膚的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大,帶走體內大量熱量的血液流經體表時,其中的部分水分變成汗液排出。汗的排出,能帶走人體的一部分熱量,也能在其蒸發時給人體降溫,從而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

因此說,運動出汗,是「深層出汗」。

在運動過程產生的「深層出汗」,對機體有什麼好處?

3、深層出汗可排除體內寒邪

主動出汗,有利減病增壽,為何這樣說?

在《靈樞·天年》文章中,黃帝問大醫歧伯「有人不能壽終而死的原因」。歧伯回答:「薄脈少血,其肉不實,數中風寒……故中壽而盡也。」其中「數中風寒」便是早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要健康,要長壽,就要善於「避寒」與「驅寒」。

人經過秋天的涼,冬天的寒,春天的濕,身體的陽氣被壓抑已久,並累積了許多寒濕之氣。在三伏天時,人的身體毛孔大開,最易出汗,是排除體內寒濕之邪的大好時機。但是,如果用空調,就錯過了這大好時機。

而做有氧運動主動出汗。「主動出汗」是深層出汗,可帶走鬱積體內的寒濕之邪。

4、主動出汗是人體內部大清掃

「主動出汗」是深層出汗,血液從人體深處帶出體內的鉛、訁思等致癌物質與其他有毒物質和廢物,以及體表的毒素污物,通過汗液而排出,並將體內的有害細菌殺死,給人體內部來一次大清掃,這就是為什麼當人體運動出汗後,會感到神清氣爽的根本原因。

5、天天主動出汗有利降低血壓

堅持體育鍛鍊,保持每天最少主動出一次汗,對治療高血壓也有好處。

高血壓症是一種由於血管內徑變窄,單位血流量受到限制,而出現的一種「血壓高」現象,而適度運動的主動出汗,卻正好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的速度,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從而有效地緩解血管的壓力,降低血壓的高度。

再則,運動可使心臟的冠狀動脈口徑增粗,讓心臟的供血更加充分,以適應三伏天高消耗的需要。通過運動,心臟的交感神經緊張性相對減輕,心率明顯減慢,從而使心臟負擔減輕,心肌耗氧量減少,可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6、還能促進呼吸及消化器官功能

促進呼吸系統功能:

伏天往往氣壓較低,在這種狀態下進行鍛鍊,呼吸必會自然加深。因此,此時運動能提高呼吸器官功能,使氣體交換充分,血液中氧含量增高,物質的氧化過程更加完善,從而保證身體各項新陳代謝的需要。

促進消化系統功能:

人的消化系統是在植物神經系統控制、調節下進行生理活動的。堅持伏天運動,可以使腹橫肌活動幅度逐步增加,人為地改變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強度,從而改善和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同時,伏天運動能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增進人們的食慾,並保持大便通暢,有利於防治消化道疾病。

7、適度運動到微微出汗即可

但是,炎熱伏天,鍛鍊身體,主動出汗,一定要控制好強度,以免在運動過程中,由於身體產生熱量過多,在短時間內無法發散出去,加之出汗過多,氣隨液脫,進而出現乏力、頭暈等不適症狀。

如何做才好呢?

項目:應進行小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游泳、打桌球、慢跑、快走等。中老年人可選擇散步、輕體操、太極拳等。

強度:不要求一定運動到大汗淋漓,但能運動到微微出汗、微微喘氣、尚能輕鬆交談的程度,對大多數人來說就很合適了。如果是室內運動,在氣溫較高情況下,一些小球活動如桌球等,每隔1小時應該間歇休息1-2次,每次10-15分鐘。

補水:既要學會合理出汗,也要學會合理補水。大量出汗後,一定要補水補鹽,喝淡鹽水或運動飲料都可以。

中老年人呢?

老年人臟器功能減退,體內的水分比年輕人少15%左右,因此抗熱能力遠遠差於年輕人。此外,老年人的血液濃度本來就比較高,心腦血管病患者的比例也比較高,在炎熱天氣下鍛鍊後,體內的組織液和血液就會明顯減少,血液濃度就會進一步增高,血液粘度也隨之升高,因而較容易誘發腦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症。因此說,中老年人的運動更要注意「適度」!

其中,像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是不適合三伏天運動的!

夏季運動後別做這些事

不要一運動完就去喝冷飲,這樣會損害脾胃。

一運動完不要馬上洗冷水澡或馬上進到空調房。因為體表溫度的驟然下降會導致毛孔急劇收縮,外面暑濕的外邪入侵不能離開身體,中醫形容為「閉門留寇」,這樣人就很容易感冒。

剛運動完也不建議馬上洗熱水澡。人運動後血液循環是很旺盛的,心跳比較快,這個時候即使洗的是熱水澡,也會對身體有刺激,對心臟和毛孔都不太好。

運動後一定要先歇會兒,待心跳慢慢回復正常、整個人的溫度降下來了,再去洗熱水澡;沒有條件洗澡的,則把身體擦乾、換一件乾爽的衣服,待整個人的溫度降下來。

三伏注意這些才能養好生

避免貪涼,適度使用空調和風扇,在工作場合中,適當調高空調溫度,千萬不可對著空調或風扇直吹。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界環境隨時加減衣服。

此外,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泄,泡溫泉可使水中的礦物質經過穴位經絡有效深入皮膚,通過經絡氣血直達身體深處,與三伏天針灸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覺得泡溫泉有些大費周章,那晚上熱水泡泡腳,也對身體十分有利。

在食物「補養」方面,因為三伏天天氣炎熱,出汗甚多,加上晝長夜短,睡眠時間相對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飲食來支持能量供給,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補養」。此時節不適合吃得過於葷腥油膩,三分葷七分素比較合理。

在伏天裡應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菊、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蘿蔔葉等。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因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是夏季天然養生品。

同時,炎熱的三伏天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易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三伏天養生的必備功課。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有綠豆、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食物。牛奶營養全,可以溫脾、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三伏天養生「去火」之良品。

冬病夏治為何選三伏

入伏第一天起,就意味著一年中氣溫最高、天三伏貼氣最熱的三伏天正式到來。這時,利用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隨之生髮漸旺,體內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運用補虛助陽藥或溫里散寒藥物,天人合擊,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祛除。夏季人體氣血流通旺盛,藥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進行貼敷治療,最易恢復和扶助人體的陽氣,加強防衛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三伏貼適應症

( 1 )小兒反覆感冒、厭食、消瘦、遺尿;

(2)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慢性咳嗽、反覆感冒、慢性咽炎;

(3)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肌膜炎、網球肘炎;

(4)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脾胃虛寒、消化不良;

(5)虛寒頭疼、頸肩腰腿痛、胸腹痛等虛寒性疾病;

(6)痛經、產後頭痛、月經不調、月子病、更年期綜合症等;

(7)亞健康調理、任督二脈不通;

(8)由免疫力低下和內分泌失調所致的各種疾病。

三伏貼哪些人不宜貼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主任醫師付國兵介紹,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對藥物過敏者、皮膚長有皰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疾病發作期(如發燒、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進行貼敷治療。2歲以下的孩子由於皮膚嬌嫩,貼敷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宜進行這項治療。

「三伏貼要貼3年效果才好。」專家表示,冬病夏治並不能立竿見影,對於很多頑固性冬病,如果不堅持治療,就可能導致冬病「抬頭」,那時治療起來更加困難。所以,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做好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

三伏貼認識誤區

誤區一:三伏貼包治百病

正解: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三伏貼確實有增強免疫力、調節體內環境的功效,但任何一種療法都有局限性,並不能包治百病。三伏貼作為中醫內病外治的一種方法,對於虛寒性疾病、哮喘、體虛易感、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療效肯定。但對於比較嚴重的「冬病」,在貼敷的同時,配合中藥、針灸、拔罐、按摩等中醫綜合療法,可以鞏固和加強療效。對於長期服藥的患者,貼敷期間不能隨便停藥。

誤區二:三伏貼人人能貼

正解:三伏貼並非人人適用。三伏貼是根據中醫「天人相應」「春夏養陽」的原理,最適合虛寒體質的人群,對於濕熱體質、陰虛內熱者都不適合。因為三伏貼用的是熱性藥,上述體質的人貼敷等於「火上澆油」;有過敏性濕疹、蕁麻疹等皮膚問題的人也不適合貼,因為藥物對皮膚有一定刺激;慢性病急性發作期,比如高血壓控制不穩定或者感冒發燒時,也不能貼。因此,建議首次貼敷前,最好到醫院辨明體質。

誤區三:網上購買,自己貼敷

正解:網上購買,自己貼敷不可取,辨證施治是關鍵。隨著網絡的普及,一些患者為圖方便和省事,在網上或藥店購買三伏貼在家貼敷。殊不知,辨證施治對三伏貼療效有很大影響。因為三伏貼的藥物是醫生根據患者身體體質狀況調配的,且不同疾病貼敷的穴位也不同,僅憑生活常識和網上查詢的「理論知識」不但難以保證效果,而且還可能出現不良反應。此外,精準取穴也很關鍵,雖然網上有經絡穴位圖,但患者照著圖貼,位置難免有出入,會影響療效。

誤區四:「冬病」僅靠「夏治」即可

正解:冬病夏治並不能代替日常治療、保健。很多人認為,冬天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只有在夏天治療才能除根,其他時間治療都無濟於事。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有病不及時治,非要忍到三伏天,只會延誤病情,適得其反。冬病夏治確實有效,但不少病情嚴重的「冬病」,還是需要及時治療,不是非等到「夏治」才能去根。盲目認為冬病非要夏治,只會得不償失。

另外,冬病夏治並不能代替日常治療,尤其是慢性病的預防比治療更重要,要治養結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比如少吃寒涼飲食,生活規律,睡眠充足,情緒樂觀,適度鍛鍊等。

誤區五:貼的穴位越多越好

正解: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中醫講究治病求本,針對病因貼敷才是根本。貼三伏貼的人群,不乏多種疾病的患者,同時有氣管炎、鼻炎關節炎、腰疼等多種疾病。這類患者往往要求在相應部位都貼上藥貼,有的甚至認為,貼的穴位越多越好。其實,中醫講究「治病求本」,也就是說,從錯綜複雜的臨床表現中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很多「冬病」歸根結底是陽虛,所以補益陽氣是根本,只要能把握住補益陽氣的主要穴位,就是抓到了病根。況且,國家對於三伏貼也是有相關標準的,通常每人每次貼敷6貼~8貼。

誤區六:貼敷時間越長越好

正解:不少人認為,三伏貼貼敷時間越長,藥物吸收越充分,效果越好,其實這是不對的。三伏貼並非貼的時間越長越好,貼得太久皮膚容易起皰、潰爛。具體的貼敷時間應該根據醫囑來進行,一般成人每次貼敷時間為2小時~4小時,小兒貼敷時間為0.5小時~2小時,且要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如感覺貼藥處有瘙癢、灼熱等明顯不適感,可自行取下。

誤區七:貼敷後注意事項不重要

正解:貼敷後注意事項很重要,禁忌可能影響貼敷效果。貼三伏貼後,醫生會叮囑患者一些注意事項。但有些患者卻當耳旁風,根本不注意。若要保證藥物的作用得到最大發揮,就需嚴格遵守禁忌。

貼敷期間的注意事項包括:貼敷完6小時後,再用溫水洗澡;治療當天可局部用清水沖洗,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貼敷當日不宜游泳,不宜直吹風扇和空調;飲食以清淡為宜,忌煙、酒、生冷之品,忌食魚蝦等海產品及辛辣、羊肉等熱性食物;對於起皰明顯處,不要搔抓,建議到醫院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PVdImwBmyVoG_1ZzGb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