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三十八場),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廣勝,省民政廳副廳長李潔,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單錦炎出席發布會,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單錦炎就醫療廢物對生態環境安全是否有影響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提問:疫情期間,浙江居民產生了廢棄口罩垃圾,各醫療機構和隔離點也產生了大量的醫療廢物,有群眾擔心這些垃圾對生態環境安全是否有影響。請問這些垃圾是如何處理的?
自從浙江疫情防控工作啟動後,印發了相關文件,就疫情醫療廢物、廢水分類、收集、運輸、處置等各環節,以及應急處置設施儲備和運行要求作出了周密部署,指導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和醫療廢物處置單位按規範做好醫療廢物、廢水處置工作。
全省11個設區市共有13家醫廢處置單位。1月20日以來,全省每日醫療廢物產生量在140噸—260噸之間,平均日產生量約205噸(其中普通醫療廢物約145噸/日,涉疫醫療廢物27噸/日,隔離點生活垃圾及廢棄口罩約33噸/日)。截至目前,累計收集處置醫療廢物12919噸,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平均負荷率為60.22%。同時,組織各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全面接收處置當地隔離點生活垃圾和廢棄口罩。全省有10家處置單位共接收處置754個隔離點的生活垃圾和廢棄口罩。其餘隔離點的生活垃圾和廢棄口罩,已按照住建部門要求,專箱收集、專車運輸,通過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安全處置。疫情發生以來,浙江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充裕,醫療廢物收集處置率均達到100%,實現應收盡收、應處應處。
在醫療廢水處置方面,重點督促診治定點醫院做好污水消毒管理,對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實施每日調度。全省100家定點醫院均配備了污水預處理或處理設施,處理能力為8萬餘噸/天,能滿足處理要求。此外,加強了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監測,共實施項目63個。全省11個設區市都加強了自動監測設施的運行保障。截至目前,正常運行的飲用水水源地的數據顯示,超標2個,超標指標為總磷,與本次疫情無關;生物綜合毒性自動監測結果表明,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安全。
下一步,將繼續全力保障各地醫療廢物、廢水安全無害化處置,讓社會放心。
提問:現在全省大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在環評審批方面有沒有調整相關政策?對新上項目有沒有開通什麼綠色通道?
為全力支持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制定下發了《關於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服務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的意見》,在疫情防控環境監管、環保審批綠色通道、環境要素支撐保障、生態環境監管效能、技術服務、環境信用差別化管理等方面加強部署。
針對涉及環保方面的項目審批需求,主動與發改、經信、衛健等部門對接,開闢綠色通道,加快推動醫療衛生、物資生產、研究試驗等急需項目的新、改、擴建,重點指導建設單位優化項目選址,做好廢水、廢氣和醫療廢物的收集處理。尤其是對醫療機構應急增加X射線影像設備用於肺炎診斷的,豁免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和輻射安全許可手續。截至目前,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已指導、服務企業復工復產19760家次。比如,嘉興市生態環境部門豁免了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建一條消毒液分裝生產線項目的環評審批,使該企業僅一天時間就拿到環保批文。該項目也是浙江復工復產以來首個豁免環評審批的抗疫物資緊急生產項目。
為幫扶企業儘快復工復產,還建立駐企服務員機制,實行分片駐企服務和就地「三服務」等制度。據不完全統計,到昨天為止,全省各地生態環境系統共出動了服務人員69881人次。同時組建生態環境專家服務團隊,指導員292人,服務1275家企業。制定浙江省重點行業復工污水處理設施開機、復工企業廢氣治理設施開機、排污單位復工復產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開機維護等方面操作手冊,在廳門戶網站、釘釘以及「浙江生態環境」雙微平台公布。採用釘釘直播等方式加強對企業的培訓和指導。就在前幾天,3月20日,組織舉辦了一次排污許可工作釘釘視頻培訓會,對11個設區市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和發證登記工作進行指導、培訓。全省260人通過此次「釘釘」視頻直播參與雲端「專家面對面」培訓答疑。
下一步,將繼續加大服務力度,全面實施國家剛剛出台實施的「兩個清單」: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積極支持相關行業企業復工復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JQNCHEBiuFnsJQVcz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