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聲音控制法
聲音控制法指教師通過語調、音量、節奏和速度的變化,來引起和控制學生的注意。
例如,當教師從一種講話速度變到另一種速度時,已分散的注意力會重新集中起來。
在講解中適當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強注意和突出重點的作用。
我們常做的高低聲遊戲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
2
表情控制法
豐富的表情變化也可以起到控制學生注意力的作用。
教師的表情表達對學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達期待、鼓勵、探詢、疑惑等情感。
教師面部表情、頭部動作、手勢及身體的移動也傳遞著豐富的信息,有助於溝通師生間的交流,調控學生的注意力。
3
停頓吸引法
適當的停頓,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可以產生明顯的刺激對比效應。
喧鬧中突然出現的寂靜,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一般來說,停頓的時間以三秒左右為宜。
這樣的停頓足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停頓時間不可過長,長時間停頓反而會導致學生注意力渙散。
4
目光注視法
教師的目光注視可以在學生中引起相關的心理效應,產生或親近或疏遠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緒,進而影響教學效果。
因此,教學可以巧妙地運用目光注視來組織英語課堂教學。
如開始上課時,教師用親切的目光注視全體同學,使學生情緒安定下來,愉快地投入學習。
再如,課上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可以用目光注視提醒學生注意聽講等。
5
情感暗示法
情感在課堂組織教學中,發揮著動力的作用。
如果學生對老師、對課堂缺乏情感,就不能有效地進行學習活動。
因此,我們要善於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和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並在成功中產生新的學習動機。
6
姓名舉例法
在英語單詞或課文教學中,教師常常運用人物名字作主語進行造句或創設情境,以加強學生對所學單詞或課文的理解。
如果發現有的同學走神、做小動作、低頭看其它書籍等,教師可以抓住時機,運用這位學生的名字作主語造句或創設情境。
這樣既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增加英語教學的真實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學生的作用,可謂妙趣橫生、一箭雙鵰。
7
短暫休息法
連續的操練之後,部分學生可能出現精神疲勞、注意力分散的現象。
面對這種情況,教師的提醒或警示對學生注意力的長久保持已無濟於事。
這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或唱一首英文歌曲,讓學生放鬆片刻。
這樣,不但消除學生的疲勞,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增加師生間的感情。
8
手勢示意法
在英語課上,有的學生自控能力差,會交頭接耳。
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用雙手向他們做出一個暫停的動作或將食指按住嘴唇做出安靜的表示,以示意這部分學生保持安靜或終止違紀行為。
9
媒體變換法
在課堂教學中,單一的教學媒體容易引起學生疲勞和注意力分散,教學頻率也容易受到影響。
因此,教師根據需要適當變換教學媒體,通過圖表、實物、幻燈、影視、電腦等多種媒體的交互使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獲取信息。
這樣不僅可以有效調控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度,而且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促進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10
活動變換法
變換課堂活動方法可以有效調動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活動方式包括師生交流的方式、學生活動的方式和教學評價的方式等。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變換一下課堂活動方式。
例如,由教師講變為學生講,由機械操練變為交際操練,由集體聽課變為小組討論,等等。
這些變化都會給學生以新鮮的刺激,強化學生的注意,激發其參與的興趣,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1
設疑吸引法
巧妙的設疑是課堂組織教學中的一種藝術方法。
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設計一些疑問,讓學生回答,以促進學生注意力的轉移。
在學生學習情緒低落時,利用疑問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它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充實教學內容的作用。
但設疑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注重提問的思考價值,無目的的設疑會破壞教學設計的目標,影響學生思維。
12
競賽刺激法
在學生學習情緒不佳、疲勞或學習積極性不高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開展一些小型教學競賽活動。
如採取集體競賽、小組競賽、個人競賽等。
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有意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使學生跳出不良的學生狀態,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