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答卷!亳州這場大考背後,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付出…

2020-03-24     亳州發布

疫情期間

我市積極組織外出務工人員返崗就業

截至3月20日

25天的時間

全市累計發送包車2200輛次、8萬多人

已外出務工人員達126萬人

據省通報數據

我市外出務工人員返崗復工率位居全省首位

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這份完美答卷的背後

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付出……

助返崗務工老鄉安全抵達

「感謝政府,一直幫助我們,現在又免費送我返回工作崗位,我會努力工作,爭取早日脫貧。」近日,渦陽縣牌坊鎮貧困戶張飛坐上政府開到家門前的「返崗直通車」高興地說,他和20多名老鄉一起到浙江台州返崗復工,感謝家鄉的關懷和照顧。

疫情期間,類似這樣「一站式、點對點」專車輸送務工人員外出的畫面在全市各地不斷上演。如今,126萬外出務工者已經安全返崗復工,為春節返鄉務工人員返崗划上了圓滿的句號。

我市是務工輸出型大市,全市常年外出務工人口140萬人、占全市總人口比例22%,其中貧困戶外出務工人口15.5萬人;春節返鄉務工人口120多萬人、占常年外出務工人口比例82%。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怎樣解決百萬務工人員外出一度成為橫在我市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我市逆疫情形勢而上,聚力推進。2月25日,我市迅速成立全市外出務工人員返崗就業工作指揮部,從10家單位抽調15人集中辦公,建立「日調度會商」機制、領導層層分包機制,並於當天發出《致全市外出務工老鄉的一封信》,詳細告知外出務工者外出時要準備什麼、怎樣乘車等信息,讓外出務工者做到「心中有數」。

疫情期間外出,地方政府開具的健康證明是務工者的通行證。我市啟用「亳州市外出務工人員服務管理系統」,建立開具健康證明的負面清單,截至3月23日,累計篩選負面清單達356017人次,為128.8萬人開具健康證明,提高了負面清單比對效率,確保了開具健康證明的真實準確。

疫情期間,為了幫助務工人員返崗就業,我市與南京、杭州、寧波、溫州、台州等26個城市簽訂了「員工返程返崗復工協同聯動協議」。根據協同聯動協議約定,兩地政府通過有效對接,外出務工人員在出發前接受精準的健康檢測,到達目的地後可以即時上崗,為外出務工人員返崗就業織密了協同聯動網,搭建了返崗就業「橋頭堡」,消除了外出務工人員到達目的地後被隔離而無法順利返崗就業的後顧之憂。

強大的運力支撐是保障出行的重要條件。我市統籌調配全市669台車2.7萬個座位,開展「點對點、一站式」包車等直達運輸服務,推進「家門到車門、車門到廠門」精準流動,制訂《外出務返崗包車客運組織流程圖》,開通農民工返崗包車申請綠色通道,實行農民工返崗包車牌24小時辦理制,向社會公布包車業務諮詢聯繫電話,主動聯繫包車組織單位、農民工外出群體,變「在家等客戶」為「上門送服務」,指導運輸企業對所屬車輛進行技術狀況檢查,消毒、通風,並配備體溫測試儀、消毒劑等防疫設施,全市包車出行的8萬多人全部安全到崗。

在護送務工者的過程中,各地還給大家發放口罩、食品等物資,轄區公安交警則主動配合交通運輸部門,對外出務工包車做好保駕護航,蒙城交警護送外出務工人員到浙江義烏目的地,利辛縣抽調92名鎮村幹部進行培訓後隨車護送,確保疫情防控、運輸安全措施到位。一系列周到的服務一路溫暖著外出老鄉的心。

促就業 外輸內拉有錢掙

對於能夠外出的務工者,通過暖心服務幫助他們早日返崗,對於有在本地務工意願或不能外出的貧困群眾,各縣區通過鼓勵有勞動能力者外出、拉動本地就業等方式,內外齊發力,努力讓群眾有活干、有錢掙。

「我才來這裡上班沒幾天,乾的是老本行(電焊),感覺公司很大,環境也不錯……」家住渦陽縣義門鎮李集村的呂濤以前在溫州蒼南縣做電焊。春節期間,因為疫情不能出門,呂濤通過微信朋友圈看到政府發出的招工信息,通過實地到渦陽縣開發區鴻路鋼構公司諮詢、實地參觀,他堅定了在家務工的決心。呂濤說,女兒今年7歲,兒子1歲多,妻子一個人非常辛苦,在家鄉干可以分擔下,而且家鄉企業環境確實不錯,工友們也非常熱情。

在有序做好外出務工人員返崗的同時,渦陽縣多渠道發布招工信息,積極搭建企業用工和勞動者就業平台,做到有效銜接、精準對接,著力推動家門口就業,不斷滿足當地企業用工需求。同時,渦陽縣圍繞「自行、包車、來人接」「外出、縣域、鎮村干」「貧困戶優先」的分類施策,統計每天外出務工人員數量、出行時間和目的地,通過發放招工宣傳單和「一封信」到群眾家中,編排渦河憨腔、蓮花落等宣傳招工。

蒙城縣通過「雙向拓展」的方式拉動就業,向內深挖就業潛力,為留守的貧困群眾創造就業機會;向外輸出務工,為年輕的貧困群眾擴大就業面,通過雙向拓展,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就業增收的路子;利辛縣則開闢了外出務工直通車年審檢測綠色通道;譙城區錄製了接地氣的方言版音頻,利用村村通廣播和流動小喇叭加強宣傳,開展暖心服務,為外出務工人員發放口罩和中藥預防茶飲等用品;亳州高新區則通過各種途徑發布用工信息,統一組織乘車,並給予50%的車費補貼。

就業需要有崗位才行。疫情期間,我市整合線上線下多種渠道,保障用工崗位充足。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創業辦、團市委以及市工商聯統籌市內市外企業用工需求,同步服務本地企業,通過線上網站推送、線下發放信息彙編等多種形式,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更多更到位的服務。截至3月20日,累計摸排市內企業用工崗位42232個,摸排外地45個城市2673家企業的用工崗位1162965個。

3月15日,市外出務工人員返崗就業指揮部發出《再致全市外出務工老鄉的一封信》,告之想外出務工還沒有出去的老鄉,「請您抓緊到村委會進行登記或登錄亳州市人民政府官網查詢企業招工信息,鎮村幹部將堅持『送信到家、送崗到人、送人到崗、能人帶動』的原則,幫您聯繫合適的工作崗位,助您儘快實現就業!」

戰扶貧貧困戶未就業「清零」

「今年一開春俺沒像往年一樣外出務工,由於自己是熟練工,目前在扶貧車間月收入能達到4000元以上。」利辛縣榮溢鞋業在胡集鎮胡東易地扶貧搬遷住宅小區設立扶貧車間,吸收周邊回鄉務工人員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近就業。胡集鎮長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春均,過去一直在沿海地區從事鞋帽加工,妻子重度殘疾,兩個孩子也都在上中學,聽說自己易地扶貧搬遷後的樓房下面就有熟悉的車工崗位,他趕緊就去報名,現在可以一邊照顧家庭一邊掙錢,心裡很踏實。

疫情發生以後,我市針對貧困戶的就業問題,通過數據分析,科學研判,如今,和張春均一樣,全市15萬多貧困勞動人口或外出務工,或實現就業,貧困戶未就業基本實現了「清零」目標。

聚焦重點難點,增強舉措針對性,這是貧困戶未就業基本實現「清零」目標的重要抓手。我市對有外出就業意願現無具體崗位的人員,幫助其匹配用工崗位,督促務工人員抓住時機返崗就業。對原工作單位暫未復工的、原在外地從事餐飲等三產服務業的或小微企業暫時沒有復產復工的、自由經營者所在城市不允許開業經營的,引導他們儘快選擇新的工作崗位先就業再擇業。對有就業能力的貧困戶,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務工崗位,摸清外出務工時間、地點,每天統一匯總到縣區,由縣區有序組織包車返崗就業,針對部分不能外出且年齡較大的貧困人口,設置防疫巡查員、衛生保潔員等公益崗位,優先安排因疫情暫時無法外出的貧困勞動力,通過支持返崗復工一批、幫助招聘錄用一批、動員投身農業解決一批、鼓勵重大項目吸納一批、扶持創業帶動一批、開發公益崗位安置一批等「六個一批」措施促進貧困人口就業;赴外地務工貧困戶給予全額報銷車費,同時還提供口罩、食品等物資。

在疫情防控的大形勢下,開展外出務工人員返崗就業工作,可供參考的樣板幾乎沒有,能被借鑑的經驗也不多,只能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在經驗教訓中尋求解決辦法。對於我市來說,強大的組織保障、為民服務的工作意識、順暢的體制機制、大數據分析優勢……堅持拿出硬核措施、逐個破解問題是成功的關鍵。

--End--

文:劉景俠 編輯:海博

審校:張珍 審核:鄧傳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D1XCnEBnkjnB-0zl_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