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巴西豆,就握住了今年大豆進口的大局

2020-04-09     農產品期貨網

伴隨著武漢的正式「解封」,中國的抗疫也真正的進入了尾聲階段,我們用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基本控制了疫情,但是卻仍然不敢有所懈怠。新冠疫情的傳染性較強,現在歐洲和美國的疫情形勢仍然沒有迎來拐點,而這是一場世界範圍內的大流行,只要有一個國家還沒取得勝利,那麼就沒有哪個國家的抗疫行動能夠宣告結束,最近印度、非洲等國家的確診病例開始快速增長,由於這些地方醫療條件有限,著實讓人捏一把汗,一旦這些地區接棒歐美成為下一個疫情中心,後果不敢想像。疫情已經不僅僅是對某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考驗,而是一場對全人類共同的考驗。

疫情的發展給全球供應鏈的帶來了相當的不確定性,這段時間整個豆粕市場都在擔心巴西、阿根廷大豆供應會不會受到影響,因此消息面一有風吹草動心裡就容易發慌,一發慌就受不了價格漲,價格一漲就想追上去做一些後期的儲備。其實,這個問題已經遠非「豆粕人」要考慮的層面了。保障大豆的供應,是國家一直在做的事情。世界上排前三的大豆出口國:美國、巴西、阿根廷,其實占比較大的也就是美國和巴西,貿易戰以來,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份額甚至超過了美國。中美、中巴、美巴之間的關係也從去年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隨著中國實力的崛起,一些國家開始認真的去思考到底跟誰合作才最有利於本國利益。像巴西,在中美貿易戰期間依靠大豆出口從中國市場賺的盆滿缽滿,巴西總統又於去年10月份親自訪華,提及希望出口更多的大豆到中國,另外,中國也已經參與到了巴西的基建項目當中,一句話,中巴現在的關係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在大豆貿易的三方:中、美、巴之間,中巴關係緊密之後,就能有效化解原來美巴關係緊密時對大豆的話語權。

另一方面,巴西也確實是一個需要錢的國家,中巴之間無論是在大豆上的合作、還是基建上的合作,都是互利互惠的。雖然巴西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是數據表示,巴西2019-20作物年度(9月—次年8月)的大豆已經銷售了75%,而中國正是最大買家。

自2020年初以來,巴西的貨幣雷亞爾已經貶值了大約30%,巴西的大豆雖然以美元計價,但是付款的時候卻是使用雷亞爾支付,這就使得在進口上今年的巴西豆更具有優勢,而且CBOT美豆的價格今年整體位於900美分/蒲式耳以內,最低在3月到達820美分/蒲式耳左右,這些都有利於中國加速加量從巴西大量採購,而巴西大豆今年的產量又一次不負眾望,可能會達到創紀錄的1.23-1.26億噸之間,出口預計在7700萬噸-7800萬噸之間。上半年是巴西大豆的主場,巴西的產量越高,中國上半年從巴西進口的大豆越多,下半年美豆上場的時候中國的話語權也就越高。

中美第一階段協議中既說了中國多採購美國的農產品,也提到了中國會尊重市場的意願去採購有競爭力的產品。從產品的競爭力來看,現在大量採購巴西大豆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而中國的需求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可能會有所降低,在下半年跟美豆的貿易上,看似美豆還有各種不確定性,其實是中國手中的籌碼越來越多了。

來源:豆粕人;作者:蜻婷;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責任編輯:黃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9khZ3EBiuFnsJQVecZ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