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極客的創客之道:中科視拓劉昕博士入選「福布斯精英榜」

2019-11-04     商訊前沿

10月17日,福布斯中國推出了最新的30歲以下精英榜(30 Under 30),中科視拓CEO劉昕博士在影響力、績效和創新三方面通過100位專家評審的嚴格考核,入選科學領域精英榜。

作為全球最具公信力和權威性的榜單出品方,福布斯的各項榜單被視為經濟晴雨表和財富風向標。此次入選彰顯了業內權威對90後劉昕「創客」潛力股身份的認可和肯定。

從極客到創客

出生於安徽的劉昕,本科以優異成績從重慶大學畢業後,保送至中科院計算所跟隨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領域的著名專家山世光教授進行學術研究。博士期間,劉昕多次在國際會議上發表文章,獲得計算機視覺領域專業競賽2次冠軍、1次亞軍,還獲得了「一種人臉識別系統中的防欺騙方法」、「一種基於標籤自提純的深度學習方法」等發明專利。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深度學習研究者,劉昕開設了公眾號「深度學習大講堂」,迅速成為深度學習領域的頭部IP,聚集了大批專家、學者。在人工智慧領域極具天賦的劉昕,如果順著學術路線發展下去,無疑也將獲得光明的前途。

但是,博士期間的劉昕,卻慢慢萌生起創業的念頭。

「人工智慧要從實驗室關起門來的技術落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產品。如果想要自己的技術在更多行業發揮實際價值、想實現科研報國的理想,就一定要開公司。」

劉昕認為,學術成果最終要造福社會才能真正實現價值,通過科技成果轉化的方式創辦科技企業,能夠加速成果落地,賦能行業智能化升級降本增效。而服務社會所收穫的實踐經驗和基礎數據又可以反哺學術,促進學術研究進步。

2016年,劉昕博士畢業,與導師山世光共同創立中科視拓,開始了「創客」生涯。

「紅海」突圍

然而,此時市場已是一片「紅海」。商湯、曠視、依圖……人工智慧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BAT等網際網路巨頭也加入混戰,競爭激烈。

但劉昕卻在其中看到了機會。

計算機視覺技術已經從淺層的識別「感知」發展到深層次的分析「認知」,不斷突破各行業的發展瓶頸,但真正可盈利的規模化落地很少。「『紅海』可能是公司多、概念多,但真正能規模化落地的卻很少。在垂直行業把規模化落地推下去,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機會所在。」

劉昕認為,AI產業已進入「清醒期」,技術大規模落地的時代已經來臨。人工智慧行業經歷粗放式混戰,正迎來規模化發展。將AI技術與具體行業場景結合,依舊有機會湧現出細分場景的小巨頭。落地應用,提升在垂直行業的縱深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和基礎設施建設,才是重點,才是企業立身之本。

從AI到行業

在垂直行業的選擇上,出身於中科院、以「自主可控」為代表性標籤的中科視拓,瞄準了教育和保密兩個行業。

依託中科院的科研底蘊和人才資源,中科視拓扎透教育領域,推行全年齡段的人工智慧教育:與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合作開設全國首堂「人工智慧進課堂」的活動,與天津大學等高校建立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和教學實踐平台,在日本東京落地企業AI培訓等。教育領域的加碼投入在促進人才培養儲備的同時,也助推人工智慧的普及化。

「堅定看好教育這個垂直領域。」劉昕指出,人工智慧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AI實驗室可以看作是AI人才培養的軟硬體環境和課程內容平台。「未來中長期目標是發展200所中小學和100所高校客戶,打造全年齡段的AI教育解決方案。」劉昕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04_NW4BMH2_cNUgFH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