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寫作業就鬧情緒,這背後隱藏的原因,家長必須要知道

2019-04-26   寒石冷月

網上盛傳一句順口溜:「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看到這句話,我就五味雜陳,便想,為什麼總會出現這一幕?難道家長們就沒有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找找孩子一寫作業就鬧情緒背後的原因?如果你總是和孩子一起陷入這情緒怪圈,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厭學情緒,難道你就沒有想過,甚至沒有危機感嗎?

可以肯定地講,很多家長還真缺乏反思能力,因為他們已經不願意動腦思考了。但是為了保護好祖國的花朵,讓每個孩子都能開心學習,我建議你還是耐著性子仔細讀一讀我寫給你的這篇文章。

一、孩子一寫作業就鬧情緒,那是條件反射般和父母進行情緒對抗。

我們都知道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的訓練,實驗並不複雜,每次在給小狗喂食前敲盆,狗看到食物,聞到味道,大腦里就會建立進食信號。反覆訓練之,最後當不給狗狗喂食敲打盆時,小狗聽到聲音就會流唾液,這就說明當發出進食信號時,不管你放不放食物,狗狗都會產生反應。

1、孩子在心理戒備下寫作業,會建立起痛苦的條件反射。

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大班時,有一階段老師總布置珠心算課外作業,孩子並沒有完全學懂,他媽媽每天都輔導孩子完成這份作業。但是媽媽的態度非常不好,講一遍孩子不會,再講一遍還是聽不懂,結果媽媽就火了,連打帶罵。連續幾天都是這樣子,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我就馬上帶孩子到樓下玩耍。

我告訴兒子:「請忘記剛才的不愉快,我們盡情玩耍就行了,那份作業你可做可不做,只要不開心咱不寫作業,好不好啊?」

兒子一邊擦著眼淚,一邊回應我:「謝謝爸爸,你是好爸爸。」聽的我好心酸。

從那開始,我接管孩子寫作業輔導之事,每次都先陪孩子玩兒的開心了,再徵求他的意見,是否寫作業。多數都是開心去寫,只有極少數時不願意,而我則不勉強他。

上面的事例就足以說明,當孩子總處於被動的環境下寫作業時,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和思考,完全處於心理戒備狀態,天天這麼強化孩子的心理戒備,便讓孩子建立起寫作業很不開心的條件反射,而這種心理投射對孩子寫作業或學習興趣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2、家長與孩子的情緒對抗,相當於兩個拳擊手在對戰。

我經常接觸頭痛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家長,其中有一位媽媽對我講:「我家兩個孩子,沒有一個喜歡我的,一看到爸爸在家,就跑過去找爸爸陪伴,拒絕我介入,我很不解,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我不是他們的親媽嗎?」

聽到家長如此說,我就講:「你的脾氣那麼暴躁,孩子根本受不了,你家先生不在家時,孩子沒得選擇,只能被迫接受你的輔導。好不容易等到爸爸回來了,當然要逃離你的魔爪了。」家長聽到我說,眼淚就掉下來了,她說自己無力改變脾氣。

我就對這位媽媽講:「你和孩子的相處關係,一但進入寫作業過程,就如同進入拳擊比賽場一樣,你非要把你的意圖強加在孩子身上,如大聲訓斥,甚至動手打罵孩子。你這相當於向孩子宣戰了,當孩子無法忍受你的心理擊打時,便會反擊。他們用的反擊方式就是拒絕寫作業或哭鬧,結果你看到孩子這樣,你愈加火大,是不是這樣呢?」

事實上,很多家長都在和孩子進行著激烈的情緒對戰,你用這種無休止的負強化,讓孩子越來越反感你的寫作業陪伴,讓條件反射不斷得到鞏固,最後讓孩子產生討厭寫作業的負面情緒。

二、家長需要構建積極情緒管理策略,不斷弱化孩子反感寫作業的條件反射。

如果說你孩子笨,可能連你自己都不信,因為無數事實證明,孩子個個都聰明,除非出生後就有智力障礙。既然你明知道孩子並不笨,為什麼孩子一寫作業就鬧情緒呢?顯然單純從孩子身上找原因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啊。

1、換一個陪伴孩子寫作業的人,給孩子換一種心情。

前面我講過兩個家長的事例,都說明一個道理,如果一個脾氣特別不好的媽媽或爸爸每天陪伴孩子寫作業,一但給孩子建立起負面的條件反射,很容易讓孩子因為反感陪伴者而鬧情緒。那不妨就換一個陪伴者唄,否則,你就無法緩解孩子那種因厭惡你,繼而厭惡寫作業的消極情緒。

有些家長能做到換陪伴者,因為家人方便介入,也有條件介入。但有些家庭不具備這個條件,那怎麼辦?我一般給出的建議是,不行就送到託管班去,讓那裡的老師來負責管理孩子寫課外作業的事。待孩子過一段時間,將你給建立起來的負條件反射淡忘後,再接回來就行。

有些家長確實做到了,通過學習和自我改變,確實以良好的心態重新做孩子的陪伴者。但有些家長屬於死不悔改型,孩子再度回家寫作業後,沒幾天又重複原來的狀態,這下可麻煩了,真不讓孩子一步步被推向厭學的深淵了。所以,換人或換環境,都只是暫時的辦法。

2、真正的穩定陪伴者,必須要徹底做自我懺悔。

經常看到一些家長在我寫的文章後面留言,有些是發牢騷的,認為自己孩子沒救了,有些認為自己永遠做不到。其實說自己做不到的人,你應該好好懺悔自己,你既然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你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對待人家呢?孩子有義務接受你每天的負面情緒宣洩嗎?

我用懺悔一詞,就是想讓家長自己深刻反省自己的錯,如果你不思悔過,你可能會害了孩子一生的學業。這樣的事例彼彼皆是,不信你看每個班至少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逐漸淪為差生,到了初中後,將近一少半就已經對學習不感興趣了,其實這一切都是家長不知懺悔造成的後果。

如果你是有責任感的父親或母親,要勇敢地面對現實,認清自己「醜惡」的嘴臉,憑什麼你在單位領導面前就畢恭畢敬,在陪伴孩子寫作業時你就張牙舞爪?這不是你人格的分裂表現嗎?如果孩子知道你「病」的這麼厲害,從愛你的角度恐怕會勸你去看心理醫生呢。

三、真正聰明的家長,是知錯就改,果斷告別昨天的無知,重新塑造全新的自我。

身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的前程,前程從哪裡來?自然是從學業中一步步去實現。因為對於每個孩子來說,在學業這條路上一走要十多年,這麼長的時間裡,路是否平坦往往取決於家長的心態、情緒和期望值。

1、面對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請家長用謙卑之心面對孩子。

謙卑這個詞並不簡單,包含著謙虛和卑微之意。也就是說,當你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你並不一定比孩子多懂多少,如情緒管理你就一定比孩子強嗎?如你輔導孩子寫作業就一定比老師強嗎?如你能根據孩子的微妙情緒變化及時察覺自己哪做的不夠好嗎?

如果家長真能夠做深刻的自我反思,把孩子情緒變化當成一面鏡子,不斷通過孩子的情緒去觀察自己,你肯定會對自己的情緒變化感知力越來越棒。因為你已經進入積極情緒管理狀態,而不是原來的下意識讓負面情緒泛濫成災。

聰明的家長還可以身孩子請教,如問孩子:「寶貝,我怎樣做一個不生氣不發火的媽媽呢?你能否給我一些好的辦法呢?」你瞧,孩子保證會給你法子,因為孩子是出於愛你關心你。既然孩子如此豁達不計較,你還和孩子計較什麼啊。

2、讓孩子大膽出自己的情緒感受,家長及時做情緒調整和改善。

這其實是給家長的負面情緒配上一個籠頭,把韁繩交給孩子牽著。既然你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動不動就讓情緒的野馬狂奔,那就謙虛一點,交給孩子來負責幫你管理情緒吧。不知道家長們是否願意交出這韁繩?如果你真交給孩子了,你還真了不起呢。

我曾經就是一個脾氣很壞的人,我就讓兒子幫助我改善負面情緒。平時我們約定好,我說:「兒子,如果爸爸話難聽了,臉色難看了,聲音太大了,你一定要及時提醒我,我離不開你的幫助,因為有你的監督,我會努力做一個好脾氣的爸爸。」結果兒子真的做到了,所以,我現在有好脾氣,特別感謝兒子的幫助。

假如你的脾氣也不是很好,經常在陪伴孩子寫作業時易對孩子發火,結果把孩子也鬧的情緒非常糟糕。那不妨你也換位思考,或者用逆向思維來解決問題吧。和孩子協商時,一定要「痛陳或懺悔」自己喲,因為你這樣做,會激發孩子的同情心和責任感,會以愛的名義來幫助你。

結束語:孩子寫作業總鬧情緒,歸根到底誘因在家長身上,在家長的錯誤觀念,對孩子缺乏尊重,對自己缺乏真正的了解。如果你不及時改變,長此以往,很容易讓孩子變成和你一樣壞脾氣之人,你願意看到這一切嗎?顯然你不願意。同時還要想到,如果你成能為個性格溫和,但又不管教原則的好爸爸好媽媽,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還是滿高的,又很容易受到孩子的喜愛與尊重。如此說,好處多多,你還猶豫什麼呢?痛下決心改變原來那糟糕的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