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臨近,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又迫切了一分。說到高考就不得不提起另一個總是與之相伴而生的話題「天才」。2000年出生的蘇劉溢就是大人眼中的「天才」,他出生於山東泰安,早在3、4歲的孩童時期便表現了對數字的敏感;爾後7歲的他就已經完成小學全部課程的學習。
這驚人的學習力讓蘇劉溢的父母察覺到孩子的非比尋常。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蘇劉溢已經熟練掌握了高中課程的內容,他的數學、英語、語文等科目都很優秀,並且對計算機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蘇劉溢自稱,自己8歲時,就在Windows幫助文件下了解了批處理文件的編寫,在一年多時間裡,又漸漸學會了C語言、BASIC、JAVA等計算機語言的基本語法。
在十歲那年蘇劉溢便參加了高考,並且取得了566分的成績,最終被南方科技大學所破格錄取。不僅如此,南科大還籌備了一個「少年班」,專門培育像蘇劉溢這般的「神童」。
然而好景不長,長期自學的蘇劉溢還保留著孩童的習慣和作息,即便大學的老師和同學都十分照顧和疼愛他,但他仍是無法適應快節奏以及冗長的課堂和繽紛嘈雜的集體生活,受到的重視和「特殊照顧」也讓他倍感壓力。最終不到一年的時間,「小神童」便從南科大退學了,隨後也漸漸淡出眾人的視野。
蘇劉溢的故事可謂是高開低走,令人唏噓。這也引起了人們對於跳級培養「神童」從而揠苗助長這一行為的反思。其實學習成績好僅能代表孩子智力上的優越,但是誠如馬克思所言「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僅僅智商高是沒辦法融合社會活動的,最終這種「不合群」也會導致孩子心理上出現問題,反噬到學業中去。
不僅僅是蘇劉溢這一個個例,根據新聞報道,許多神童都因為與大學格格不入最終退學。「神童」其實從古至今都多有存在,古文《傷仲永》同樣講述了神童「方仲永」由於缺乏良好的教導而「泯然眾人」的故事。其實不論是小天才還是普通的孩童都離不開對其合理的教導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更何況孩童還有著單純又敏感的內心,需要大人加倍去呵護。
正如王安石所言:彼其受之於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於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於人,得為眾人而已耶?意思是,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人物如果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都會成為一個平凡的人,那麼那些本就平凡的人,又不好好接受後天的教育,成為平凡人就為止了嗎?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十分的努力中照見那個不完美卻格外閃耀的自己,也希望今年高考的學子都能夠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