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可以說什麼樣類型成功的領導都有,但是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獎罰分明,可以說這是做領導的基本原點。一旦違背,全盤皆輸。為什麼獎罰不明會對組織和領導傷害那麼大呢?通過這段通鑑材料詳細解析:
【出處】《資治通鑑》第91卷 晉紀13
【原文】周撫之敗走也,徐龕部將於藥追斬之;及朝廷論功,而劉遐先之。龕怒,以泰山叛,降石勒,自稱兗州刺史。
【譯文】周撫造反失敗逃亡時,是徐龕的部將於藥追上並殺了周撫,等到朝廷論功時,卻是劉遐占先。徐龕生氣,占據泰山背叛,投降後趙石勒,自稱兗州刺史。
【解析】
一、為什麼徐龕會選擇背叛?
1、自己心裡不平衡
徐龕帶領隊伍,出生入死,終於在最後時刻斬殺敵首,但是轉身發現,自己的努力被人視而不見,反而讓別人占了大功。任何人心理都會不平衡。瞬間覺得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之前的所有付出,此時都變成了仇恨。
2、對下屬無法交代
徐龕如何對自己的部下於藥交代?於藥會怎麼認為?是徐龕沒有給他爭取,還是徐龕被上級無視?如果於藥認為徐龕沒有給他爭取,這隊伍以後怎麼帶?如果認為徐龕被領導無視,徐龕以後是否值得追隨,是有疑問的?徐龕自己喪失了權力基礎。
3、對領導未來失望
這樣打勝仗的機會能有多少?此時都不給相應的獎勵,未來還會給嗎?在這樣的皇帝朝廷領導下,自己是看不到未來的。在一個未來看不到希望的組織,為什麼還要留下來?留下來的意義已經沒有,所以徐龕選擇了跳槽,直接選擇了後趙陣營。
二、朝廷為什麼會這樣論功?
1、信息不全
為什麼朝廷這樣論功,最大的可能就是,得到的戰場報告,信息不全,不能夠全面了解狀況和個人的功勞。所以也就導致了論功錯誤。這個說明領導的耳目被閉塞了。
2、小人作亂
第二種可能,就是小人作亂。下面的人幹活,但是領導身邊的人,卻會通過各種渠道影響領導的決策和判斷,可能是記恨徐龕,也或許是喜歡劉遐,這個說明組織小人當道。
3、領導無能
最後的可能就是,作為領導,不懂什麼領導學,權謀學,就憑個人好惡,隨意的表彰功勞,這樣的領導屬於腦子混亂類型,這種領導好壞不分,基本是德不配位。
三、對周圍的人有什麼影響?
1、有功不賞,沒有鬥志
周圍的人都看到了,有功的人沒有得到相應的待遇,那他們還幹個啥啊,幹活不如跑門路。劣幣驅逐良幣,組織沒人願意幹活了。大家都不幹活的組織,很快就人浮於事。
2、領導無能,怨聲載道
面對腦子不清,管理無能的領導,大家內心不平衡,從而怨聲載道,矛盾叢生。沒有人真正的再去信服領導的承諾了,領導在也就是喪失了威信,指揮下屬,也就不會那麼順暢了。
3、無功上位,奸佞滿堂
這樣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大家都能夠無功上位, 那麼必然都會尋求這種路徑,做一個不用幹活就能上位的人,一旦這樣的人多起來,必然是小人當道。
經過上述對立功的人,對領導組織本身,對周圍的影響,三個大點,全方位的給大家解釋了,為什麼獎罰失當對組織對領導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一個領導什麼錯誤都可以犯,唯獨獎罰不明,這一點,立即就喪失了領導的核心基礎,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