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前,我在許昌追的女神

2019-10-16     老家許昌


近50年前,我在許昌追的女神‖老家許昌

文‖岳愛霄

國慶節假期過半,孫子的補習班也結束了。全家決定出去旅遊。遠的去不了,去許昌鄢陵花都溫泉泡溫泉吧。

從鄭州上高速,急馳40分鐘,到了許昌,在許昌略作停留。家人沒坐過繞城旳遊船,先坐了一圈。許昌也稱蓮城,蓮花過季,尚有殘荷,依稀可見夏季荷花盛開時的情景。

步行穿過曹魏古城。新的街道簇新鮮艷,店鋪的幌子隨風飄搖,聯想到千年前曹魏故都的鼎盛,別有情思。但在我的內心深處,依然懷念著小時熟悉的南大街,文廟街,古槐街,衙前街舊貌,忘不了古色古香的飛檐斗拱,秦磚漢瓦。

步行至原來的地區影劇院舊址,我給家人講了一個故事,就是我曾在這個影劇院5天看了5場豫劇「紅燈記」的往事。

那要回溯至近五十年前。文革時,我正上初一,由於無所事事,我們經常在這個劇院看樣板戲。

當時舞台及螢幕上上映的是7個樣板戲,一出《紅燈記》我們連看了5遍,對飾演李鐵梅的演員喜歡崇拜之極,那身段,那表情,那唱腔,吸引著我們這群少年的心。

特別是李奶奶說革命家史後,鐵梅知道了自己是革命的後代,接下來的那一段唱最讓我們心旌神搖。「聽奶奶講革命英勇悲壯,卻原來我是風裡生來雨里長,奶奶呀,十七年教養的恩深如海洋……」慢板板式,既婉轉深沉,又激昂高亢。

舞台上火紅的背景,樂隊優美動人的旋律,演員天籟般的唱腔,曼妙無比的身段動作……如甘霖潤物沁入心田,使我們熱血沸騰,心跳加速,眼含熱淚,真是感覺到,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打聽到她的名字叫何x,當時住在地委大院的幾個小哥們一起給她寫了封崇拜讚揚的信,由我執筆。信中重疊了多少優美的詞語,筆下反覆了多少崇拜的感情,如何寄出去的,都不記得了。至於她收到我們的信沒有,更不知道,因為我們沒有收到迴音。

實際上,我們只看到了她扮了妝在舞台上的形象,台下的模樣我們一次也沒見過。所以,存在我們心目中的何x,一直就是舞台上那個華麗的形象。

幾十年後,當年一塊寫信的其中一位少年當上了這個影劇院的辦公室主任。一日,我來到劇院和這位主任站在院內閒聊,他突然碰了碰我低聲說,過去的這個人就是何×,當年我們崇拜的明星。

我急忙回頭,看到一個頭髮已花白,身軀己發福的老太太,衣著尋常,手中提著豆腐青菜在我們面前匆匆而過。

我屏住了呼吸,這就是當年那個舞台上鎂光燈下的小鐵梅?這就是我們夢中的那個人?真是歲月無情,美人遲暮。

當她步履蹣跚地消逝在街角時,我才回過神來。

當年那群多情少年郎心中的女神就這樣從我眼前消逝了,也從我心中消逝了……

許昌一高畢業的學兄張秉義從省政協秘書長位置上退休以後,依然兼任著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的副會長兼秘書長。研究會的工作人員均是這方面的專家和學者,和他們交談使我增加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

我初步了解了河南地方戲劇劇種的誕生和發展的歷史,特別是河南最主要的劇種——豫劇的豐富多彩,豫東豫西各流派的特色。平心靜氣地欣賞了陳素真、常香玉、馬金鳳、桑振君、閻立品等名旦的代表唱段。

可不管怎樣聽,我總是固執地感覺何x唱得好,她當年帶給我們的震撼別人帶不來,能說服我的是我的感覺,不是別人的想法。

我不知道當年飾演李鐵梅的何x屬哪一派,但她就是我們心中的常香玉,馬金鳳,崔蘭田……

當年,我們也是追星族——那是一段多麼美好的感情,那時我們多年青!

【作者簡介】岳愛霄,許昌一高68屆畢業生。下鄉到寶豐縣小店公社。71年召工至舞鋼公司。82年調鄭州工作到退休。喜歡讀散文、雜文,偶爾書寫。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台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peR0m0BMH2_cNUgl8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