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模仿家長語氣狂懟老爸: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做好自己

2019-10-10     爸媽精讀

​不管父母對孩子有什麼樣的期待,孩子最後還是會活成父母的樣子。為人父母,我們應永遠在學習的路上,做好自己,給孩子最好的愛。

作者:茶墨(爸媽精讀主筆)

01

真正的教養,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前段時間,一個小孩模仿家長語氣狂懟爸爸的視頻在網上爆紅,很多網友被逗得捧腹大笑。

視頻中,小男孩翻著白眼模仿著媽媽的樣子:「爸爸回來了,我跟你說件事,今天2號,你的工資條呢?還沒發?」

「不要騙我了,我已經問過你的同事小月阿姨了,她的工資昨天就到帳了,我不問你你就不給我是不是?」 「怎麼扣這麼多?」

還學著媽媽的語氣說:「一叫你,你的屎尿都來了」「快點啊,不要拖拖拉拉的」。可以說,小男孩的模仿能力簡直是太強了。

這個小男孩的樣子讓我們看到了他父母平時的狀態,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他的狀態直接暴露了家長的修養。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微博上看到的來自一個女人的求助,她的丈夫常年對她實施家庭暴力,但是因為孩子小,為了維持婚姻,她都忍下了。

丈夫經常當著兒子面打他,她以為隱忍就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直到有一天,她帶著兒子去逛街,因為兒子看上一款玩具她沒有給買,兒子便對她進行拳打腳踢。

兒子一邊打一邊對她說:「爸爸平時不是也這樣打你嗎?」這讓這位女士心灰意冷。可見,父親對母親的家暴,孩子也是會模仿的。

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孩子們的性格、習慣和修養,都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

在父母相處融洽的家庭里,孩子是幸福的,能夠擁有陽光一樣燦爛的內心。而身處家庭暴力環境中的孩子,只能夠學習到用暴力解決問題。

孩子是最善於模仿的,他們一點點成長成了父母的樣子。

無論是好的習慣還是壞的習慣,孩子都會全盤的從父母身上照搬,由此可見,父母想要孩子成長好,一定要嚴於律己。

真正的教養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是父母的語言表達、思想境界和行為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02

父母的素質是孩子的起跑線

有幾天,哥哥嫂子都出差了,我肩負起接送小侄子幼兒園上下學的工作,同班有一位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小女孩長得很有靈氣,讓人一見到就難以忘記,我每次碰見她的時候,她都是笑眯眯的,早晨她會主動向老師和同學們問早上好,放學的時候會禮貌的說再見。

有一次放學的時候,她手裡拿的冰淇淋不小心碰到了我的白裙子上,潔白的裙子上瞬間染上了粉紅色冰淇淋,小女孩趕緊跟我道歉,還說要讓她媽媽給我洗裙子。

她的媽媽十分不好意思,連連跟我道歉,她溫柔的說自己的女兒下次一定要小心,然後問我希望怎麼解決。

我當然不會跟小孩子計較,微笑著說沒事兒就告別了。第二天小侄子放學的時候帶給了我一盒糖,對我說是小女孩的媽媽讓她交給我的。

小女孩還對小侄子說,她媽媽告訴她做錯了事情要勇於承擔責任,即使得到了別人的原諒,也要表達自己的歉意。

這位媽媽是那種溫文爾雅落落大方的女人,言談舉止很得體,待人接物很有禮貌,也正是她的行為舉止影響了女兒,所以女孩也是很有禮貌的。

她對孩子的教育也很好,要女兒勇於承擔責任,又不會苛責女兒,這才讓她的女兒有了積極向上、樂觀陽光的心態。是正能量的媽媽,成就了正能量的小女孩。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有教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有價值」。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有好的教養費盡心思,甚至不惜花大價錢讓孩子學習國學、禮儀,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道理——教養是被薰陶出來的而非教育出來的,決定孩子教養程度的從來不是昂貴的補習班,而是父母本身。

家人的素質決定了我們的高度,孩子出生所謂的起跑線,從來不是金錢的多寡,而是父母的素質。

03

言傳身教,才是好的教育

思琪發現女兒每天回到家裡都會看電視,很少有主動看書的時候,有的時候經常抱著iPad一抱就是一整天。

她非常的焦慮,就給女兒報了很多的補習班,想用補習班來填滿女兒的周末時間,。

思琪每次陪著女兒去補課的時候都是靜靜地在一旁刷手機,她喜歡看抖音短視頻,經常看得捧腹大笑。

很快,思琪發現,給女兒報補習班也並沒有什麼好的效果,女兒一下課回到家裡第一件事情還是找ipad。

思琪對女兒也愈發的暴躁,經常一言不合就發脾氣,母女關係開始越來越僵硬。

終於有一天,思琪又要強迫給女兒報興趣班的時候, 女兒哭了。

「媽媽,你對我的期望那麼高,每天要求那麼多,我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學習的路上,而你卻一直在不停地玩手機,你憑什麼要求我?」

思琪聽了女兒的話,突然就明白了,女兒的惡習竟然是從自己身上學到的,不是女兒的錯。思琪心裡很難受,她決定改變自己。

思琪愛花,也喜歡讀書,但是這些興趣愛好都被玩手機給耽誤了,她在女兒興趣班隔壁報了花藝班,每天陪女兒學習的時候順便學習插花。

回到家裡,思琪每天在書房讀書,不再去要求女兒做這做那。

慢慢的,她發現女兒變了,她會主動地看書,不再成天捧著iPad,對補課班也沒那麼排斥了。

其實,父母只要把對孩子的期望轉到對自己的投資身上,孩子會看到父母的變化,進而被影響。

只有父母這個職業是沒有通過考試就上崗的,所以父母更應該努力學習,言傳身教,充實自己,給孩子做好榜樣,而不是把過分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壓得孩子喘不過氣。

04

孩子最後還是會活成父母的樣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都會自然而然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那麼,要想讓孩子做好自己,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美國教育學家珍妮·艾里姆曾經說過:「孩子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對於父母來說是最重要的,父母無法代替孩子去生活、去學習、去社交,但是能夠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為人處事的方法。

教養都是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影響,所以,父母擁有健康的教育觀念,孩子也能有好的教養。

其次,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

孩子對於世界的認知都是從父母身上開啟的,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只做對孩子有益的事,不說對孩子有害的話。

教養與金錢無關,父母對自己嚴格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孩子就能夠去模仿,所以,你希望孩子成長為什麼樣子,你就變成什麼樣子。

最後,把對孩子的期待轉化為對自己的要求。

岸見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氣》一書中說:「孩子並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期待而活。」

我見過很多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的父母,自己不學無術、成天刷手機,又要求孩子學習國學、主持、舞蹈等很多課程,這種情況孩子往往是反抗的,因為孩子看到了不努力的父母。

要是想讓孩子積極努力,一定要先把自己變成上進的父母。

不管父母對孩子有什麼樣的期待,孩子最後還是會活成父母的樣子。

為人父母,我們應永遠在學習的路上,做好自己,給孩子最好的愛。

作者簡介:茶墨,富書專欄作者,90後在職寶媽,雙碩士,心理諮詢師、營養師。茶亦醉人何必酒,墨能香我不須花,擅長彈琴、熱愛旅行,樂執筆墨、書寫人生。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mXZtm0BMH2_cNUglaY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