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火了孩子獨自在家怎麼辦?
「彎腰低姿摸牆捂口鼻」
寧波餘姚一位9歲女孩「教科書」式操作
帶著弟弟妹妹順利逃出火場
隨後趕來的消防員也為她點贊
這件事也引起了
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網
等多家央媒的關注
7月11日人民日報官微頭條
7月10日新華社官微頭條
到底這位小女孩
是怎樣帶領弟弟妹妹火場逃生的呢?
一起來看看!
7月7日上午,寧波市餘姚鳳山街道東都佳苑一棟居民住宅樓突然起火,被困的3名孩子利用自己所學到的消防安全知識,上演了一場堪稱「教科書式」的火場自救逃生。
3個孩子向大人演示當時逃生的情景
當天上午10時35分,餘姚市消防救援大隊接到群眾報警 , 稱東都佳苑一居民家中突發火災,有3人被困,全都是小孩。消防員們立即趕赴現場救援。在前去火場的路上,消防員再次撥通了報警人的電話,一邊詳細詢問現場的具體情況,一邊以最短的路徑和最快的速度將消防救援車輛帶到現場。
令人欣喜的是,當消防員到達現場時,被困的三名孩子都已經通過「自救」方式逃出來了。從火場裡逃出來的三個孩子,除了身上有些煙塵、臉部有些灰,並無大礙。
據了解,事發當時,三個孩子的父母都不在家,是9歲的姐姐成思億帶著8歲的弟弟、妹妹在火場自救逃生。
著火位置在一幢居民樓的三樓,消防員深入火場偵查,發現起火的是三樓一間臥室,室內床、衣櫃等物品在燃燒,客廳以及樓道充斥著濃煙。 消防員立即鋪設水帶進行撲救,幾分鐘後明火被撲滅。消防員對房間和整棟樓進行了開窗排煙,在確認無復燃跡象後,收拾器材歸隊。
成思億回憶,火災發生時,她和弟弟妹妹正在自家客廳看電視,突然聞到一股刺鼻的燒焦氣味,有濃煙從自己的房間飄出來。於是,她趕緊跑到臥室一看,發現房間裡全是濃煙,並且不斷聽到窗外有人在喊「著火了!著火了!」
由於根本看不清方向,成思億趕緊帶著弟弟和妹妹跑到衛生間,拿了三塊毛巾用水打濕。此時,三人已被濃煙嗆到,不停地咳嗽,她趕緊讓弟弟、妹妹彎下腰來,一隻手捂住口鼻,另一隻手摸著牆壁,順著樓梯衝向樓下安全地帶跑。
「當時家裡全都是濃煙,而且很嗆鼻,我自己也是非常害怕,但是想到之前我們學校開展過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說濃煙逃生要『彎腰低姿摸牆捂口鼻』,於是我就和弟弟、妹妹照著做,成功地逃了出來的。」成思億說道。現場的消防員聽了,不由得為這3個孩子點贊。
消防部門提醒廣大市民,父母要儘量避免讓孩子單獨在家,如果發生火情被困,千萬不要驚慌,也不要抱著僥倖心理莽撞行動,應採取正確的自救逃生方法,或找到比較安全的區域暫避,並通過對外呼救等方式,讓消防員能在第一時間「定位」,從而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
暑假是兒童安全事故高發期
這裡有一份暑期安全提示
家長們和孩子們都要重視!
1
加強疫情防控
1、乘坐公共運輸、乘電梯時要佩戴口罩。
2、不去人員密集場所。
3、外出回家先洗手。
4、居家時要多開窗通風。
5、不去中高風險地區旅行。
6、作息規律、加強鍛鍊、營養均衡。
2
注意交通安全
1、遵守交通法規,不闖紅燈、不翻越隔離欄。
2、行走或騎車時不看手機、不聽音樂。
3、不在馬路邊或車輛盲區內玩耍打鬧。
4、未滿12周歲不單獨騎自行車上路,不使用成人手機開啟並騎行共享單車。
5、自覺遵守軌道交通、公交車乘車規範。
6、乘車系好安全帶,不坐副駕駛座。
7、乘坐家長的電動車,也要佩戴好頭盔。
3
預防溺水事件
1、不在河邊、親水平台、工地水塘等區域玩耍。
2、不撿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
3、不在河道邊洗東西、釣魚蝦等。
4、不在河道、湖泊等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場所戲水或游泳。
5、不在游泳池裡嬉戲打鬧。
6、發現同伴溺水,立即尋求成人幫助,同時可向溺水者拋救生圈、泡沫板、救生繩等,但不可盲目施救。
4
關注居家安全
1、不在飄窗或陽台上玩耍。
2、不用濕手或濕布觸碰家用電器。
3、不給陌生人開門。
4、不往窗外拋物。
5、規範使用燃氣設備並注意開窗通風。
6、不玩火,發現火情,及時撥打119。
5
注意娛樂安全
1、不去網吧、酒吧、電子遊藝廳等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
2、控制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使用時間,不沉迷網絡和電子遊戲。
3、不玩渲染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網絡遊戲,不製造與傳播虛假信息。
4、注意信息安全,不將本人、家人及他人的姓名、肖像等信息在網上發送。
5、慎交網友,慎見網友,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6
重視旅行安全
1、不去尚未開發、開放的景點旅遊。
2、選擇正規、信譽好的旅行社旅遊,並簽訂旅遊合同、購買相關保險。
3、學習並掌握車輛、輪船、飛機等突發意外的自我保護知識和處置常識。
4、入住酒店時,及時了解消防逃生通道,索取酒店聯繫卡。
5、不在設有危險標誌處停留,不在禁拍處拍照、攝影。
6、了解並尊重旅遊地風俗、禁忌。
7
加強心理安全
1、多與父母、家人、朋友溝通、交流。
2、多與正直開朗、積極樂觀的朋友交往。
3、多理解寬容他人、多自我激勵、多微笑。
4、遇到問題盡力自己解決,同時學會諮詢求助。
5、遇到挫折不氣餒,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6、學會感恩,管理情緒,開心過好每一天。
來源:餘姚發布、文明寧波
編輯:戴巧澤
點「在看」,提醒更多家長和學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