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貴族,自幼殘疾,在世37年,這些標籤都指向同一個人

2019-10-03   蔚蘭藝術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法國阿爾比, (1864-1901)

土魯斯·羅特列克代表作品:

羅特列克伯爵夫人、文森特·凡高、洗衣女、丑角夏玉卡奧在紅磨坊、紅磨坊舞會、走進紅磨坊的貪食者、在咖啡館裡、紅磨坊的沙龍。

土魯斯·羅特列克全名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年11月24日-1901年9月9日),生於法國阿爾比,逝於馬爾羅美城堡,年僅37歲。

羅特列克自幼身有殘疾,因而發育不全。羅特列克的家族起源自查理大帝時期,為土魯斯地區的顯赫家族,父親阿方斯·德·土魯斯-羅特列克伯爵,是一名騎兵軍官。他與表妹(席雷朗家族的阿代勒)結婚後,從娘家繼承了兩座城堡與大片葡萄園,使家族得以不墜。法國貴族家庭出身、後印象派畫家、近代海報設計與石版畫藝術先驅,為人稱作「蒙馬特爾之魂」。

羅特列克承襲印象派畫家莫奈、畢沙羅等人畫風,以及日本浮世繪之影響,開拓出新的繪畫寫實技巧。他擅長人物畫,對象多為巴黎蒙馬特一帶的舞者、女伶、妓女等中下階層人物。其寫實、深刻的繪畫不但深具針砭現實的意涵,也影響日後畢卡索等畫家的人物畫風格。

在巴黎學畫期間,結識貝爾納、梵谷,深受埃德加·德加繪畫題材和技巧的影響。他十分喜愛浮世繪版畫。他的不少作品題材取自周圍的生活,描繪資產階級沙龍、咖啡店、夜總會、妓院的生活場面。他善於用精練的筆觸,用鮮明的大塊色彩對比組織畫面,刻畫人物性格。

作為後印象派畫家,羅特列克的繪畫技巧深受印象畫派啟發,但又結合浮世繪筆法與個人寫實的才華而獨樹一格。他的繪畫作品主要可分成兩大類型:油畫與石版畫。無論哪種類型,幾乎都以人物素描為主題對象。受到埃德加·德加的強烈影響,羅特列克的畫作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人物樣貌。

雖然同樣專注於人物畫,但羅特列克與德加的風格又大異其趣:竇加的畫作被認為宛如鑰匙孔中的結果,她們在畫中的姿態宛如不曾留意畫家的筆觸,因此留下無矯作的體態之美;然而羅特列克的畫作卻有意無意的扭曲或誇大畫中人物的樣貌神情,進而強調人物的生命力與寫實感,讓粗莽的中低階層居民也戴 上莊嚴的面紗。

1883年起,羅特列克開始收藏浮世繪的畫作,並從中採用許多技巧加入畫中:他學會應用具有韻律感的輪廓線條表達人物的服飾與身材特徵,並將透視法中的水平線拉到畫作的上半部,使消失點移到畫作之外,因而讓畫里的空間距離變成急遽上升的斜線狀態;此外,具有顯著特徵的主體人物被擺到前端,後面改以黯淡如黑影般的人群加以襯托,這些技巧使得主角更為明顯,受人注意,並塑造出夜生活里的刺激與戲劇性。

誇張甚至帶點醜陋的人物表情是全盛時期羅特列克畫作的最大特點:他不是憑空扭曲人物的樣貌,而是根據主角本身的特徵加以誇大。而且,夜總會的表演光線經常由下而上照射,如此人物的鼻孔與嘴唇會顯得十分明顯,羅特列克抓住這個場景並畫成畫作,這讓現實生活中的美女在作品中也顯得醜陋。也因為如此,許多女伶會為此向羅特列克抱怨,但他從未在畫作上讓步。

羅特列克生前被視為惹花捻草的人物,不過其海報與版畫作品卻造成當時巨大的變革;他讓商樣宣傳的海報作品也能兼具藝術性,並成功將夜生活的歡樂場所形象化,牢記在人們的腦海之中。至今,即使已過百年,紅磨坊仍然是巴黎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並成為許多電影、繪畫等藝術創作的取材對象。這點,應歸功於羅特列克傳神的海報作品與畫作之賜。

繪畫上,羅特列克大量採用浮世繪技法的繪畫風格影響了新藝術運動與後印象派的作品風格:不但與他同輩的梵谷也採用大量具有韻律感的線條描繪事物,更啟發後輩畫家如畢卡索的人物畫風格,進而開創藍色時期的畫風。這在後印象派中,可為十分具影響力。

法國 羅特列克 裸女 紙上油畫 縱67×橫54厘米 巴黎奧賽博物館藏法國

羅特列克 裸女 解析

此畫描寫了一位貧民婦女在零亂的斗室里沐浴、化妝的場面。畫家以準確、瀟洒的筆觸描繪出坐在地板上有些 疲勞的婦女背影。用藍、白的冷色調處理的畫面,表現出下層婦女的艱苦生活。畫中的人物並不是某種職業或社會 等級的代表,而是在姿態神情中表現出命運的人。

相較於油畫作品,羅特列克的石版畫在當代十分著名:他不但是當時少數傑出的石版畫畫家,也用石版畫製作深具個人特色的海報。無論是石版畫或海報,羅特列克在其中運用了更多浮世繪的技巧:他大膽拋棄透視法,以線條創造出主觀的空間感,並以左右不對稱的比例構圖襯托主題;

另外在海報上他使用大塊的純色裝飾,搭配刺激性的彩色字體,加上本身獨特的人物刻畫,使人們眼光自然被其作品所吸引。這也令他的作品成為當時夜總會或歌手重要的宣傳品,使他與皮埃爾-勃納爾同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海報設計者。

《阿爾方斯·德·土魯斯-羅特列克伯爵夫人》

羅特列克23歲時為母親畫的這幅肖像可見他當時的藝術面貌。畫面最生動的是充滿空氣感的背景,吸收了一些印象派的表現手法,但具有畫家特有的鋒利感和抖動感。但畫面某些方面顯得過於拘謹而不流暢,可能是出於對母親的敬畏感造成的。

《洗衣女》

這幅畫的藝術處理很有個性:棕色的背景畫得雖不均勻,但卻給人以勻稱的印象。穿著有綠色陰影和玫瑰色反光的白色上衣的人物形象,異常鮮明地突出在這個既豐富變化又和諧統一的深色背景前,人物的輪廓清晰精細,與背景分離,給人造成一種色彩平塗的感覺,但是明暗和虛實還是突出了形體的造型感。

在咖啡館裡

這幅畫是受德加《苦艾酒》的啟發創作而成。畫家企圖描繪一幅巴黎底層社會的風俗場面——一個老ji女和情夫,兩人坐在小桌邊飲酒。

在畫家的史料中有一張為這幅畫擺模特兒的照片被保存下來:男子是位和悅可愛的青年叫莫里斯,女的是一位體態優美的女子。畫家有意醜化毀損了他們,譴責了假想的罪孽。畫面略帶輕佻的調子泄露了畫家的意圖,即賦予此畫以一種雜耍式的「吸引力」,把一個社會性的主題概括成一個戲劇性的噱頭。

在這幅畫中,妓女的形象十分生動,尤其是擺在桌面上的那隻手顯露了她整個生活的粗俗之氣,她那側轉的姿態、目光使人對她下賤的本性毫不懷疑。由此可見畫家對巴黎文明的嘲笑,但是在這背後卻隱藏著畫家的絕望和悲哀。

走進紅磨坊的貪食者

又譯名《拉姑柳在她的妹妹及一個舞女中間》。

畫面以半身特寫構圖,表現拉姑柳在妹妹及舞女陪同下正進入紅磨坊舞場時的瞬間情景。兩個女伴的身子都被畫的邊線切去一半,身著深重色衣裳,隱沒在背景中,以此來突出身著淺色袒胸的放00盪的拉姑柳形象。畫家運用對比的手法塑造形象,陪伴女子和背後過路男子基本用平塗著色,而拉姑柳則以「線條」手法擦塗出來,奔放富有變化,線條和色塊,明與暗造成對比,黃色的面孔和肉體在暗色襯托下顯得鮮亮,而主人公身上綠色線條組成的上衣與背景綠色相映成趣,造成畫面的空氣感。這幅畫是滑稽的,也是虛幻的,在我們面前出現的是「夜總會的真正女王」的形象。

《喝苦艾酒的梵谷》

羅特列克來到巴黎結識了他所欽佩的荷蘭畫家文森特·凡·高。這是他1887年為凡高畫的肖像。

羅特列克雖然受過學院的正規訓練,但他發現並採用了印象派的色彩鮮艷明快的畫法。他十分崇敬德加的色粉筆畫,這幅肖像就是運用色粉筆畫成,畫中運筆飛動,充溢著激情。

《化妝的女郎》

《紅磨坊街的沙龍》

1889年巴黎的蒙馬特爾「紅磨坊」夜總會問世以後,羅特列克便是常客。他不僅尋求世俗的安慰,還尋求一種快感的升華,尋求他的畫題。在這裡他以極其敏銳的觀察力和理解力以及深厚的同情心,洞察和表現了這個人間「樂園」的本質。

畫面給人以一種荒謬而又可笑的偽裝高貴與尊嚴的印象。沙龍本身如同寶殿一樣神聖而莊嚴,可是這裡總給人一種不潔之感。等候在那裡的一些ji女裝出一副上流貴婦的派頭,有趣的是畫家有意在右側畫一個被邊線切去半個身子的半裸妓女立像,這半個形象可謂是打開這個高貴場面的本質鑰匙。畫家是用嚴肅的態度把這種荒唐的情狀用畫筆傳達給世人。色彩使這種荒謬的場面增添了迷幻的氣氛;紫色、綠色和玫瑰色的辛酸晦澀的共鳴,把這整個場面帶入了一片虛幻的境界。

《女丑角演員沙於科》

這幅畫中的主體形象是丑角夏玉卡奧,她是羅特列克經常畫的一位舞女。畫面上她傾斜著身體,手插在褲袋中,給人以行進的感覺。我們看到畫家所描繪的紅極一時的舞女,因長年過著無度的夜生活,體態已漸發胖,肌肉鬆弛,已是半老徐娘,還打扮得既浪蕩又滑稽的怪樣子,藉以逗人開心,她那強顏歡笑的模樣,為他人苦中作樂的情態既畫得動人,又使人感到可悲,在那副表情里隱含著心酸。我們看到某種特有的人生的辛酸和苦味。

在床上,1892

《巴黎花園裡的雅內·阿弗里爾》

1893 年 彩色印刷 128 x 94 cm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美術館

這幅畫從畫面到剪裁、技法都別具一格,至今仍為世人所嘆服。巨大的低音提琴的譜號、獨特的髮型風格、音樂家耳朵的變形、隨意畫成的次要的東西以及整個形象上的處理手法,說明羅德列克對「新藝術」雖懷有興趣,但新藝術對他的手法並沒有產生多大影響。

地板的線條突出了舞台側面的透視感,支撐著運動的節奏:女演員正在跳舞,裙子似花葉般擺動。此畫受日本複印版畫的影響頗重﹝當時在巴黎甚為流行﹞,如淡顏色的使用,及在沒有體積感的輪廓上勾描的技法等。

羅德列克在這幅畫中所使用的顏色主要有三種:紅色、黃色和灰色,其次是黑色﹝用於襪子及手套﹞和白色﹝用於襯裙﹞。

《簡艾薇》

1899 年 平板印刷 56 x 38 cm 私人收藏

簡艾薇(或譯雅內·阿弗里爾)是著名的紅磨坊俱樂部中受大家喜歡的舞蹈藝術家,畫家筆下有多幅海報作品流通。在彩色印刷的啟蒙階段,強調色彩對比強烈,是為現代複製畫的濫觴。

在紅磨坊,1892-1895

《跳「麥寧」舞的雅內.阿弗里爾》1892 年 油彩.紙板 85.5 x 45 cm 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

1892年到1993年之間,羅德列克替阿芙麗兒畫了許多畫像和習作,大部分都只是描繪她個人,沉醉在自己的舞蹈世界中,頂多加上一些模煳不清的旁觀者。

獨立,在這幅畫里,便是由她自得其樂地跳著舞來表現。可是,依照羅特列克的記述,阿芙麗兒的舞蹈相當風靡群眾的:「阿芙麗兒被一群人圍在中間,她四周形成密不通風的人牆。她正在跳舞,輕盈而美妙地轉身,顯得如癲如狂、如痴如醉、如淫如盪,…她不斷地轉、轉,像一朵盛開的花朵,不含絲毫重量。」

倒不注意一大堆觀眾來捧場帶給她的成就感,他只注意到她的個性,以及她臉上的線條。阿芙麗兒和饞嘴姑娘那種完完全全屬於她四周環境的情況不同,她比較內斂,所以也就更吸引人。

進紅磨坊的時候,她總是披著外套,明白表示她從外面進來;饞嘴姑娘則不然,羅德列克總是畫她穿著舞裝。在這幅畫里,阿芙麗兒穿著中產階級的上衣,和她激烈舞動著的腿部形成強烈對比。但我們並不覺得她放浪形骸,我們只覺得她以一副自信十足的架勢,渾然進入了忘我的境界之中。

這幅畫的背景的盡頭包廂里是劇院經理沃納,他頭戴一頂騎士圓頂硬禮帽,與一位貴婦人坐在一起。在色調上,阿芙麗兒所穿衣服的白色和帽子、襯裙,襪子的藍色,和舞台上的藏青色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更令人難忘的是阿芙麗兒蒼白的面容和略帶憂鬱的眼睛。

《吧檯之一角》

1898 - 1899 年 油彩.紙板 82 x 60 cm 瑞士蘇黎世市立美術館

在一塊大紙板上﹝它的底色色調構成了畫面的基礎﹞,羅特列克為咖啡館裡兩個無名人物注入新生命。

他憑著一支畫筆和速寫技巧,用粗線條快速勾勒出他對人物的印象。那情形好像他走過吧檯、瞥了一眼,引起他們注意後疾步返回,拿出隨身攜帶的紙板,一連幾分鐘聚精會神地畫那個胖胖的、留著淡紅色八字須的男子和身邊挺著胸脯的收款員。

幾乎半張紙板畫的都是吧檯,上面放著一個瓶子和一隻杯子﹝是用稀疏的白、藍色線條畫成的﹞,右邊是保險柜,其餘為一個身穿褐色服裝的男子和身著藍色服裝的女子。在那張留有橘紅色頭髮和八字須的圓臉旁出現的是經過剪接的白衣收款員的清晰側影。

羅特列克完整地表現出畫面的深度空間:他畫了人物及其背後鏡子中的人物頭部的投影。

值得注意的是:該畫取景直接、構圖清晰,作者的實際視點略高於吧檯。底色色調將男子服裝變為褐色,與二人身後的綠色牆壁融為一體;瓶子與杯子是透明的;收款員的衣服是藍的,衣服的襟飾是白的;面孔的色調,特別是側身女子面孔的色調,是蒼白的。

這樣的構圖、色調和人物的表情,都使人覺得這個吧檯之一角的人物,來自不同的地方,互不相識,毫無瓜葛,呈現出冷漠疏離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就是咖啡館、酒館這種龍蛇雜處的地方慣有的特徵。羅特列克「吧檯之一角」的畫就表現了這個真實的特色。

《梳妝檯前的妓女》

1900 年 油彩.紙板 60.8 x 49.6 cm 法國阿爾比羅德列克美術館

羅特列克多次為妓院的妓女作畫,畫家以這幅畫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從特殊角度取景的鏡頭:正在照鏡子的這個妓女的側面和她的披肩長發。也許,在眾多的妓女中,吸引畫家的是密密的、紅棕色的長髮掩蓋下的這張充滿稚氣的臉。在這幅畫中,頭髮的色調與寢衣發著閃光的綠色﹝它反射在玻璃瓶上﹞相近。

這幅畫的表面處理及紙板底色的凸顯較諸其地作品更含蓄。羅特列克將色彩塗在中間色調的紙板上,刻意讓紙板底色呈現,以強化妓女右臂的透明性及牆壁的反射。

這幅作品中顏色用的不多。近景中圓柱形盒子、梳妝檯鏡子的後面、牆壁,特別是這位妓女頭髮的暖色調,和梳妝檯面﹝和白色混合起來的綠一藍色、寢衣、牆壁與玻璃瓶的反光﹞的冷色調,使這幅畫十分和諧。

同時也使畫顯得真實性很高,因為羅特列克讓我們看到了粉裝華服的妓女的真實面目。這幅「梳妝檯前的妓女」里的女主角,不管是上妝前或卸妝後,感覺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生活迫使人顯得多麼無奈。而羅特列克的用色和梳妝檯前簡單的布置,在在使人了解這個妓女的生活並不富裕,氣質也不高雅。

《伊弗特·居伊貝爾向觀眾致意》

1894 年 石板畫 48 x 25 cm 法國阿爾比羅德列克美術館

羅特列克於1894年認識薇特這位女演員。她的卓越才華、嘲諷而動人的面部表情、和講話不帶偏見的引人魅力使他印象深刻。

畫中的人物似乎沒精打采;她有稜有角的臉部、簡單分明的線條、低垂的眉毛、好似一道傷口的嘴巴等等,這些都吸引著羅特列克。他曾多次給她畫像,試圖解開這個人物的憂慮之謎。

這裡畫的是演出結束時,薇特向觀眾答謝,觀眾報以掌聲的情景─扶在帷幕上的右臂,貼著身體的左臂,略微傾斜的上半身,伸向觀眾的面部,從底部照亮人物的光線,用攝影法剪裁的畫面,所有這一切都使該畫顯得極為新穎、獨特。

該畫的主要色調為服裝及帷幕的水彩綠。在這種色調上,橘紅色的頭髮、紅色的嘴唇和桃紅色的臉頰突出了人物形象,使褐色的眼睛閃著嘲諷而又憂傷的目光。看上去,她唿吸的是舞台帷幕上的灰塵,聽到的是掌聲。這使我們都情不自禁地想站起來跟著鼓掌。

《醫檢》

1894 年 油彩.紙板 83.5 x 61.4 cm 美國華盛頓區國家畫廊

從1892年到1895年,羅特列克畫過許多巴黎妓院生活的油畫與素描。他此任何人都更深受竇加的影響,他是個不適俗韻而與眾不同的貴族,他的趣味吾人自其描寫自己暫住的磨坊街巴黎高級妓院之書面亦可充分了解,他對於主題的接近其實是超然的,在官能性的神韻等處可以感覺到決不受拘絆的某種餘裕,這種自由的態度對於所謂的「殘廢者」亦毫不改變,此乃得自畫家富於人味的寬容。在人物的畫法、或給這個情景以即興背景的快速表現中,可以看出羅特列克在素描上的傑出才華。

《離開紅磨坊的康康舞娘》

1893 年 油彩.紙卡 84.3 x 63.4 cm 美國康州哈特福特-偉茲沃爾斯博物館

《沙發》

1894 年 油彩.紙卡 62.9 x 81 cm 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坐著的丑角》

1896 年 彩色印刷 52.1 x 40 cm 美國加州巴莎迪那諾頓西蒙美術館

《宿醉》

1887 - 1889 年 油彩.畫布 45.09 x 53.34 cm 美國麻州劍橋哈佛大學美術館

《瑪戈》1881 年 油彩.畫布 60.6 x 49.5 cm 私人收藏

《駿馬》1881 年 油彩.畫布 61 x 49.5 cm 奧地利維也納艾伯特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