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子,男性的標誌,還是現代化的障礙?

2019-06-30   真知社

人閒著沒事就會瞎思考。鬍子,像這種男人天生就自帶的體貌特徵,也變成了值得費神的問題。

從達爾文開始,進化論學家們就一直在思考鬍鬚的起源。達爾文認為,物種內的個體為了性夥伴的偏愛而相互競爭,在這場競賽中,動物進化出許多次要的性特徵,它們要麼是用來擊敗性對手的武器,如角或長牙等;要麼是用來吸引潛在配偶的裝飾品,如有色頭髮和羽毛,鬍鬚就屬於這一類。鬍鬚還有與性相關的另一個目的:表示對疾病的抵抗力。由於疾病往往會降低羽毛,犄角等的質量和大小,因此茂盛的鬍鬚可以表明男性身體健康以及他們善於尋找食物。

有些種類的鳥類,如孔雀會用誇張的顏色和尾巴來吸引性伴侶,尾巴最漂亮最長的孔雀繁殖也最多。史前女性從男性的臉上認識到他健康的體魄和尋找食物的本領。理論上講,幾千年來,長鬍子的人比他們的競爭者在生育方面更成功,人類的鬍鬚就進化成了現在的形式。總之一句話,男人留鬍鬚是因為我們的史前女性祖先喜歡他們。

(此外,鬍鬚還有保暖和恫嚇敵人的作用)

在許多文化中,鬍鬚都意義重大。許多研究表明,男人和女人都一致將鬍鬚作為成熟、強壯和具有攻擊性的象徵。不過,在文明伊始,鬍鬚的生長狀況卻有所不同。

蘇美爾人和埃及人會使用銅和青銅剃鬚刀來清潔他們的面部毛髮,目的是區分兩種不同類型的男性:「鬍鬚領主」和「無毛祭司」。領主們將毛髮作為男子氣概的標誌而自豪,而祭司則會剪除代表不潔和傲慢的毛髮,以便他們進入神聖的存在。

上圖中左右兩個形象都是蘇美爾王國烏爾第三王朝的國王舒爾吉(Shulgi)。左圖是剃光並赤裸上身,謙卑地攜帶一個籃子在寺廟進行奉獻儀式。右圖是作為征服的戰士,將敵人踩在腳下。他有著濃密的大鬍子,手持斧頭和弓,是所有力量和命令的象徵。

在古埃及,貴族和祭司剃掉了他們的毛髮,只有國王被允許擁有鬍鬚,以保證他最高的男性地位。然而,這不是一個真正的鬍子,它是用金線或銀線編制而成,外形像一串穗狀的花,國王用緞帶將這條假鬍子綁在頭上從而固定在臉上。這種精心塑造的鬍鬚如同皇冠一樣象徵著皇家的權威。

上埃及國王美尼斯在征服下埃及時曾在戰場上遺失了自己的假鬍子,為了奪回國王的假鬍子,600多名士兵喪生於敵人的軍刀之下。人造鬍鬚的傳統也幫助古埃及唯一一位全權女法老——哈特舍普蘇特實現了從女王到國王的象徵性轉變。對她來說,留鬍鬚是她權力的最高表現,它使這位妻子和母親最終成為埃及的族長。

上圖是哈特舍普蘇特祭廟裡與柱廊等高的哈特舍普蘇特木乃伊雕像。她頭戴上下埃及王冠,一手握著生命之匙,一手握著權力之杖,雙手交叉於胸前。她戴著假鬍鬚,與其他法老並無不同。

在古希臘,鬍鬚是男性氣質、知識和智慧的標誌。古希臘人通常用火鉗卷鬍鬚,以形成卷髮,剃鬚對他們來說則是一種懲罰。希臘人會因為沒有鬍鬚而感到羞愧,一個成年男性如果擁有一個光滑的下巴,就會被視為充滿女性氣質或是墮落的標誌。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認為,毛髮,尤其是鬍鬚是男性優越性的表現。男性比女性或兒童擁有更大的「生命熱」,精液是生命熱的純凈精華。這種生命熱在女性身上產生了新的生命。在男人的身體內流動,則產生了大量的毛髮,鬍鬚也可以通過精液在體內流動的方式來解釋。它存放在頭部,在需要時便移動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特別是在性交時,男性下巴上的頭髮會變得很厚。總之,對古希臘人來說,鬍鬚是一個男人性能力的強烈指標。

(鄧布利多和甘道夫,長鬍須總是代表著尊嚴和智慧,力量和勇氣。)

中世紀有一個男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耶穌,幾個世紀以來他被描繪為各種各樣的形象。早期基督徒將耶穌描繪成卷髮年輕人的模樣,他擁有光滑年輕的面孔,表明他和神靈一樣免於衰老和死亡。

後來,具有完全不同外表的耶穌形象經常同時出現。義大利的聖阿波利納爾教堂有兩副耶穌圖像,一個沒鬍子一個有鬍子。在第一幅圖中,他是男人中的神;在第二幅圖中,他是在復活中戰勝死亡的痛苦的人子。經過幾個世紀的實驗,耶穌的形象最終得到了固定。神父們積極推廣鬍鬚,他們認為留著鬍子的耶穌充滿男性氣質,這對他的男性權威至關重要。反過來,耶穌的男子氣概則捍衛了現實社會男女性別秩序,並穩固了教會中男人的合法統治地位。

在國王亨利八世那裡,鬍子成為了感情的見證。16世紀早期,英國的亨利八世、法國的弗朗索瓦一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這三位聰慧又野心勃勃的統治者統治著歐洲。弗朗索瓦和查理互為競爭對手,兩人都竭力與亨利保持良好的關係。弗朗索瓦先下手為強,和亨利商定於1520年進行一個為期一周的宴會與外交談判,並建立新的聯盟。亨利和弗朗索瓦兩人都受過良好教育,精通古典詩歌和音樂,兩人惺惺相惜,共同發誓要一起留鬍子,直到在宴會上見到自己的「鬍子兄弟」。這個鬍鬚協定受到了各自老婆的強烈反對,兩人都沒有能夠履行諾言。不過,友情最終戰勝了愛情!弗朗西斯在宴會前幾個月重新開始蓄鬍,亨利收到弗朗索瓦重新努力的消息後,也把老婆的阻撓拋在了腦後。1520年6月,兩人終於相見並擁抱在了一起,這是屬於鬍子與友情的勝利!

(亨利八世與弗朗索瓦)

鬍子除了見證友情,還見證了流血鬥爭。在沙皇彼得一世與東正教會的鬥爭中,鬍子成為他們對抗的明顯標誌。在當時的俄羅斯,男子素有蓄鬍的習慣,鬍鬚是「造物主賜與的裝飾品」。彼得大帝宣布不准留鬍鬚後,保守的貴族和神職人員等堅決反對,認為他忽視正統的基督教風俗,是被西方腐化了。在慶祝東正教新年的宴會上,大臣、領主和貴族等都來覲見彼得,他拿起一個剪刀,走到貴族面前,對著大鬍子說:「該剪掉了。」彼得的專橫引起了人們的反對,他逮捕並折磨了成千上萬反對他的人,最終在1698年秋天懸掛或斬首了一百二十多人。數百具屍體懸掛在城牆和克里姆林宮的牆壁上。

為了防止俄羅斯人倒退,他計劃對鬍鬚進行國家稅收,除了牧師和農民之外,所有級別的人都要刮鬍子或者繳納特別稅。大多數人被收取30盧布,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罰款,而貴族、官員和富有的商人將支付兩倍的費用。最高級別的商人將被收取100盧布。為了證實一個大鬍子男人已經繳稅,並且不需要被強行剃光(是的,不合規的男人被強行剃光),「鬍鬚代幣」被鑄造並作為稅款支付證明。這個代幣一面是俄羅斯鷹的圖像,另一面是鬍鬚的臉,上面寫著「已經徵稅」和「鬍鬚是多餘的負擔」。事實上,這種策略的成功顯而易見,實際收到的鬍子稅很少,說明相比起鬍鬚來說,男人還是心疼錢。

(一個俄羅斯的鬍鬚代幣,表示這枚硬幣的持有者已經繳稅。)

19世紀60年代後期,鬍鬚被認為是粗魯的,但隨著美國進入南北戰爭,鬍鬚迅速成為男性氣質和力量的象徵,受到內戰將軍Ambrose Burnside的啟發,一種名為「side角」的鬍鬚十分流行。

一戰時期,為了帶上防毒面具,小鬍子逐漸流行,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總統的「車把小鬍子」在美國受到歡迎。

20世紀30年代,牙刷小鬍子在男性中非常受歡迎,迪士尼公司創始人華特·迪士尼當時都留著這種風格的小鬍子。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就認為一個男人的牙刷鬍子是他這個階級的「特徵」。不過,留著牙刷小鬍子最有名的人應該是希特勒了,由於顯而易見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種風格便消失了。

至於今天,只要顏值夠,想怎麼留就怎麼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