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職場劇敢說這話了

2020-09-10     我實在是太CJ了

原標題:終於有職場劇敢說這話了

很多都市劇都喜歡說自己的本子做得有多紮實多認真,話術中必然包括「實地走訪,深入調研」以及「選取了現實中的xx案例作為故事原型加以敘述和改編」。

但能讓原型們親自打call表示期待自己「出場」的,好像還真沒幾部。

《平凡的榮耀》是很多朋友都興致高昂說要追,但我反倒是因為投行題材而猶疑的那個。

畢竟平日裡的工作是和文字和和影視作品和八卦新舊聞打交道,我對涉及到數字、法條特別是交易方面的事例知之甚少,也因為相應知識薄弱而出現畏難情緒,越是怕看就越是覺得那些冷冰冰的數字和公式對我高貴冷艷愛理不理。

簡單說就是,我拒絕那些懸浮到我都能看出漂移感的假想劇情,也下意識逃避各種為求真實而直接搬出的難消化案例。

是看到@逆水寒 官微它家研發真實經歷被做到了劇里,才對《平凡的榮耀》產生了空前的興趣。

有些事情,從來都是換個視角就會能換一種感受。

就好比玩遊戲這件事,玩家們各有各的吐槽,但從開發角度來看遊戲誕生,應該是有趣的吧?

不過在等待《逆水寒》上線之前,我已經先看到某咖啡被cue了一把

這段就發生在第二集。

趙又廷飾演的男主 吳恪之接到一項任務,說連鎖餐飲品牌一碗鮮在合同都確認完畢的前提下臨時變卦,公司的領導以維持現有條件為根本去談妥這個案子。

吳恪之只能讓實習生們全部出去做外調,到一碗鮮店鋪去現場監控即時消費人流。

白敬亭演的孫弈秋,是所有實習生中出身最不起眼的那個,只想憑努力和實幹得到大家認可來融入集體。

他自願跑到離公司最遠的浦東去做門店調研,並發現一碗鮮的門庭若市是「虛假繁榮」,拿了等號單的人未必有耐心一直排空位,所以這種火爆不能作為實際銷售支撐。

不斷徘徊去收集客人遺留的消費小票,才能儘可能地還原門店真實的經營情況。

而喬欣演的蘭芊翊是同批實習生中唯一的女性,樣貌姣好。

吳恪之沒讓她去門店監控消費人頭數,而是讓 蘭芊翊去水產市場附近的安保室查監控,找到一碗鮮的進貨渠道和 採購時間。

性別刻板印象不可取,但在某些場景下,比如和海鮮水產店老闆套話打交道的時候,它確實管用。

蘭芊翊進店後沒多久就抄著手快步走出,做出一副看不起店家門臉太小的樣子,拿腔作調地表示「我們要最好的貨」,激得老闆拿來給一碗鮮供貨的單據。

生產資料原始數據有了,實際銷售情況也能管中窺豹地做出有力反推了。

在談判進入到膠著階段時,吳恪之一舉拿出一碗鮮各門店當日各時段客戶流量統計表和由此推演出的全年總銷售額數據,並將之與品牌方提供的數據加以對比,得出「造假」結論。

說實話,當時我有點看不下去,在想半天數據去推全年是不是太開大了?彈幕里也有很多人持同樣看法。

但彈幕里很多人都在提某咖啡,說那家公司的數據造假就是用差不多的方式被查出來的

我找了一下當初的做空報告,作者派了92個全職和1400個兼職調查員對該咖啡的門店銷售情況進行實時監控,錄像時間長達10000小時。

25843張小票則來自1000名不同的消費者,頗具參考意義。

我們都明白網際網路時代的各種產品在前期虧本賺吆喝的操作,但交給投資方的反饋一定要顯示出足夠的用戶粘性才值得繼續被期待。

小票顯示某咖啡在2019年下半年度為挽留現有顧客而做出了免費贈送飲品的舉措,而在他們提 交的收益報告中, 關於促銷優惠的問題卻是迴避的重點。

這使得做空平台渾水對某咖啡的運營模式加以警覺,並做出了誇大利潤可能的去向推測。

當然,渾水的做空報告做得嚴謹而細緻,是我看著會發昏的類型。

好在《平凡的榮耀》沒有在這些地方上過多著墨,解救了我這種沒啥基礎的入門級觀眾。

吳恪之很快就補充解釋,他們團隊也覺得僅用半天的 客戶流量來推測一碗鮮的全年銷售數據有點不太合理,並同樣認為周末時段和天氣因素都應該納入整體考量,所以在做對比時,已經將預估數值擴充了五倍,沒想到還是和一碗鮮提供的數據差別極大。

在這之後,吳恪之再把 蘭芊翊那邊調查到的出貨明細全盤列出,點明物資總量和一碗鮮所報的銷售額是難以匹配的:

要麼承認銷售數據造假,要麼就是一碗鮮把平凡水產賣出了天價。

逼得對方代表從趾高氣昂變成咬牙切齒,只能按原標準和吳恪之所在的金宸公司達成合作。

整個case從接手到完成還不到20分鐘,關鍵是我竟然看懂了。

逮到身邊一些做影視投資的朋友問觀後感,得到的答覆是類似操作其實不算少見,所以不能說是針對某品牌某案例在做聲討。再回頭一查,《平凡的榮耀》開機是2018年6月,而某咖啡做空事報告發布已經是2020年2月初的事情了……

除了開頭說到的,有真實原型出來背書之外,《平凡的榮耀》還有一個點也是讓我覺得很猛很勇的:

終於有國產職場劇敢說自己不涉及愛情,把故事主線放在人物的職場進階上了……

兩位男主都沒有費心思去立人設,而是直接用劇情墊他們各自的性格特質。

像是吳恪之,他辦成了一碗鮮的案子,交待這個任務的王總把功勞看來眼裡,也幫著去問公司大BOSS曲忠輝,能不能憑此給吳恪之升職?

曲忠輝先說公司會提拔有能力的人,又點明吳恪之的問題和短板並不是業務水平。

因為吳恪之並不是沒受過重用,在劇情最開始,他是新業態部綜合二組的副總監。

但他在負責一個叫愛未來的項目時,無意中發現公司 想要拿下這個項目,只是為了以控股方的名義把其中的核心技術轉移給其它行業巨頭而非用心開發品牌本身。

所以哪怕這是公司層面決定的項目,吳恪之還是藉故推諉,不肯簽約。

他覺得自己這樣做,至少能挽救「愛未來」創始人,不讓對方在這場資本遊戲里充當炮灰。

吳恪之是冒著被開除的風險,事後曲忠輝也確實提到了高層有此意向。

但吳恪之的良苦用心沒有被買帳,創始人篤定自己和項目可以成為風口上的獨角獸。

而曲忠輝也沒有直接把吳恪之趕走,而是將他轉調到四組去做小組負責人。

四組是新成立的小組,什麼資源人脈都沒有,專門負責給其它部門收拾爛攤子、做項目「垃圾桶」。除了一直升不上去但跟著吳恪之就絕對忠心沒二話的「胖子」林宇明之外,這個看似平調的負責人手下就沒有別的兵了。

明保暗降。

連不怎麼通人情的林宇明都迅速迅速反應過來,曲忠輝對吳恪之這一招比直接開除還要狠。

畢竟直接下辭退令,意味著公司也要給吳恪之一筆不菲的賠償金,現在把這麼個入行多年的硬骨頭丟去坐冷板凳,無非就是想逼他受不了從天墜地的待遇切換而自動辭職……

曲忠輝的老而精還體現在很多地方。

後面還有一個筋斗雲共享電動車項目,是吳恪之帶著四組努力去做的,也是想藉此機會給 林宇明掙掙表現升升職。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筋斗雲本身也是存在於現實中的真實案例

吳恪之在準備相關投資案時,花了大力氣去突破「 電動車充電難」這個技術上的難題。連跑N家加油站去談合作,在充電樁建立落實之前,就落實了幾份實實在在的協議文件,可以給項目提供足夠的支持。

但是死對頭 馬建國卻用一張消防海報來示意電動車和自行車在風險上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 吳恪之在會議上一否到底,表示項目產品合格就不應該遭受這種針對。

但馬建國的理由也沒錯,投資項目必須考慮政策風險。

吳恪之作為項目主導方,當然要據理力爭。

理由也是從使用本質角度出發,認為共享電動車和共享自行車都是相應環保號召的便民措施,不應該被區別對待。

但正如馬建國所說的那樣,任何規則都存在變動風險,風投公司應該先考慮到最壞的結果。

一番交鋒之後,曲忠輝把最終選擇權交到吳恪之手裡。

這個看似充滿信任感的舉動也讓吳恪之最終決定放棄。

因為公司相當於做了不背書的表態,任何風險損失都是作為個體的操盤手們無法單獨承受的。

但你說這個老闆只會攪渾水嗎?也不是。

公司這批新進去的實習生都要經歷一場有曲忠輝坐鎮的考核會,兩人組隊去闡述他們共同選擇的項目,再互相推薦自己的項目去說服對方「投資」。

其中有一個高材生,簡歷已經很夠看了,還提到了自己曾經學過多年西洋棋,有較高水準的專業實力,只是大學選擇了與此無關的金融行業進行深造。沒想到曲忠輝對此異常感興趣,就此做了一連串壓迫感極強的提問。

那位實習生先是表露了自己想嘗試金融類工作的決心,又在曲忠輝的引導下做出了「 成為一名專業的投資人」的發言,接下來再面對「你是因為想做未來的投資人,所以放棄了西洋棋」的問題時就有點無所適從了。

說出「這個信息沒有那麼重要吧?」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宣告印象分扣成零包蛋了。

出入職場八九年,我現在的立場是更貼合各位招聘者而不是求職者,也懂類似發問的用意未必是真的對實習生的象棋水平感興趣,而是想要考驗他們應對信息的抗干擾能力。

從我的角度來說,求職新人在自身履歷已經夠豐富的前提下,就不要添注太多與專業無關的冗餘信息。學歷學籍最低寫到高中就好,HR或者公司老總真的沒有太多時間去了解各位小學班主任姓甚名誰,如果可以的話,簡歷篇幅最好控制在一頁之內,白底黑字、規範排版後的PDF文檔比套用了免費模板的龐大WORD要好得多。

曲忠輝也是這樣解釋的。

「既然不重要,你為什麼要寫到自己簡歷裡面?你把一個不重要的經歷寫到簡歷裡面,是不是為了給自己加分呢?可是你現在又不能自圓其說。」

公司需要的是內心強大,目標清晰的人才。三言兩語就能打亂的,真的是被尋找的那個棟樑嗎?

我因為是門外漢,對能講清楚事但又不生搬硬套的本子有興趣,而身邊好多個已經在北京買房、說出去還是有人知曉的好友們,居然都在和孫弈秋共情。

要知道白敬亭這回演的角色,應該和大多數白領有本質區別:

沒讀過大學,最高學歷就到高中。

因為孫弈秋之前是業餘棋手,想要轉職業級卻沒能成功,只能接受媽媽安排去風投公司當實習生。

雖然以前打過不少零工,但這些經驗對於文員工作來說通通無用。

沒走正常招聘渠道,也沒接受入職培訓,很多小事他都不會也不敢開口,比如最簡單的操作複印機。

不知來歷的空降兵,任誰看了都要退讓三分。

孫弈秋自己也實誠,別人一問他怎麼進來的,他張口就答,「我媽讓我來的」。

於是趙又廷在繼「你神經病啊」之後,又出了新款可用作表情包的五字神問句動圖,「他媽是誰啊?」

但除開這些吳恪之誤以為孫弈秋是走了後門才對他格外冷漠的先決條件外,職場小白的很多遭遇確確實實能讓人感同身受。

是,大家可能的確不會有這種「沒讀過大學就被丟到投行」的特別經驗,但如果同事們都是一線土著而你只是一個下了班還要去看房找租的京漂滬漂,那種說到某事某地時被微妙隔開的心情能不能體會到?

又或者是,你畢業後通過社招進了某家考核極其嚴格的大公司,其他同事是在校期間就在這裡升級然後只待轉正的精英老兵。在第一次開大型會議接觸到各種繁雜流程和專有名詞時,別人能很快上手而你卻是滿頭問號,那一刻會不會懷疑自己?

雖然大學畢業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但我還記得曾經自己和身邊人有一個觀念誤區,就是特別愛表現出我們姿態很低,具體表現包括求職時自我介紹說「我們願意……學習……」

還是工作一陣子後,前輩們才會提點幾句,讓我們以後不要再這麼瞎咧咧了,因為公司付工資是僱傭大家來做事的,不是來開互動大講堂的

孫弈秋在實習考核上的發言讓我印象很深,他說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自己能滿足別人什麼需要,所以自定賣點根本就是自說自話。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人也是在相處之中彼此影響、共同成長的。

孫弈秋一開始不懂談合作怎麼那麼難,吳恪之反問,「現在是讓你相親嗎?對方是什麼人重要嗎?」

而孫弈秋在「 自尊」面前寧可優先「生存」的選擇,也讓做事不夠圓融的吳恪之醍醐灌頂。

投資投資,到底投的是項目還是人呢?不同的操盤手或許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但決定天平往左還是右的,往往只有我們自己。

五月天有一首歌,叫《生存以上生活以下》,來自 我很喜歡但live點唱率不高的那張《如煙》。

歌詞寫,曾經我也那麼獨一無二,怕潮起潮落,怕患得患失,錯了又錯的疼痛。終於我的生命只剩生存,活著只會呼吸吃飯喝水的生活,連刷牙也照著節奏,然後設定了明天六點半的鬧鐘」。

但更多時候,人們喜歡唱是「我和我最後的倔強,握緊雙手絕對不放」。

因為看過了菜鳥的出頭天,就知道珍惜平凡日常里的不同尋常,就已經是屬於你我的閃光榮耀。

原創不易,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作者以及微信號(cj1014123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dSDenQBURTf-Dn5u2s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