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在與大清王朝英勇抗爭的同時,也與外國侵略者進行著不屈不撓的鬥爭。譬如在外交領域,太平天國的態度是明確的、積極的,政策是得當的、切實的。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東王楊秀清是如何終結英國侵略者的不良企圖,彰顯「國威」的。
一、以柔克剛鬥文翰:否決特權,主張平等,彰顯「國威」。
1、英國人的目的。太平天國建都南京以後,英國使臣文翰立刻從上海趕來天京,目的是要了解「與官軍對抗之革命軍所駐之確實地域,及其首領等對於外國人之真實態度」;探明「干涉是否需要及是否得當」。
英國使臣文翰(圖像)
文翰到天京前,英國駐上海領事阿爾考給了他一些建議,如「趁中國皇帝還能訂條約時,應向他取得干涉的報酬」,以便使「鴉片合法化」等。
1853年5月18日,文翰到達天京後,根據阿爾考的建議,一方面向太平天國表示「中立」;另一方面卻向太平天國政府送交了《中英南京條約》的抄本,以探取太平天國對於該不平等條約的態度。
《中英南京條約》(圖示)
而且,文翰照會太平天國政府,聲稱「十年前更訂有和約及通商條例,英國和英僑藉此得在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口岸建築房屋,攜眷居住,並得照納關稅,在內地自由貿易,不受阻撓。……照此辦法,十餘年來無稍變更。」
這是在明目張胆地要求太平天國,承認英國與清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2、楊秀清的態度。作為太平天國負責外交事務的領導者,楊秀清對此毫不含糊。他當即向英國使臣文翰申明:「天下為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彼此之間,既無差別之處,焉有主從之分?」
發表鄭重聲明的楊秀清(劇照)
這一聲明,讓文翰碰了一個硬釘子——太平天國不承認「有主從之分」,就是不承認英國人在華享有特權。
至於「條約」本身,楊秀清則根本不予理睬。不過,實際態度上對英國人還是非常友好的,允許英國人自由出入。
而且,明確表示,「無論協助我天兵殲滅妖敵,或照常經商營業,悉聽尊便。」
市場上的英國人(圖景)
當然,允許英國人在天京自由出入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協助太平軍誅滅清軍或經商貿易。
這些明確的態度、主張,柔中有剛。表面上看,很客氣;實際上,楊秀清對「不平等條約」等根本問題,則予以堅決、巧妙地拒絕。
3、彰顯了「國威」。楊秀清如此的態度,使文翰感到太平天國是一個比他們「一向所想像的還要可怕的團體。」要對付這樣一個「團體」,是不能不持慎重態度的。
因此,文翰從天京回到上海後,力主不能馬上撕掉「中立」的面紗,主張「在事態更為明朗化以前,參加任何一方都是為時過早的。」
文翰主張不能撕掉中立的面紗(漫畫)
而且認為:
「從任何觀點上看,中立乃最為切要的辦法。因為如果我們援助現在的政府,而最後卻是叛黨成功了,那我們在中國的地位就極其狼狽了」。
根據上述,我們可以看出,英國侵略者的所謂「中立」,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
他們既然把太平天國看成是一個「可怕的團體」,自然也就認定是難以與之處理好關係的了。這,彰顯了太平天國的「國威」!
二、立場鮮明答包令:嚴厲駁斥,堅決禁煙,凸顯氣節。
1、包令致書。在文翰無功而返後的1854年6月,英國駐香港總督約翰包令從上海來到南京。
太平天國的領導者,尤其是東王楊秀清,經過一年多的觀察、了解,對英國等外國侵略者一則陰謀幫助清軍鎮壓起義軍,同時又詭稱「中立」的真面目已經有所認識。
領導者等知悉侵略者的險惡用心(圖景)
因此,太平天國對約翰包令的南京之行,一方面暗中提防,一方面明令禁止英國人在南京的活動,同時要求太平天國的人員也不許和英國人接觸。
當約翰包令要求拜見東王楊秀清時,被拒絕了。約翰包令只好致書楊秀清,提出了多個問題,並要求楊秀清予以解釋。
2、東王責問。幾天後,楊秀清寫了一個《答英國人三十一條並責問五十條誥諭》。這一「誥諭」全面地表達了太平天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內客觀明確。
楊秀清在「誥諭」中申明,太平天國起義是「大興仁義之師,斬邪留正。」戰爭的正義方是太平天國,而太平天國對待外國人是「視天下一家,胞與為懷,萬國一體,情同手足。」
也就是說,我們太平軍對你們外國人的宗旨是這樣的,可是,你們外國人是如何對待我們的呢?
聲色俱厲的楊秀清(劇照)
為此,楊秀清聲色俱厲地責問約翰包令等人:你們都是早就拜上帝耶穌的,你們「是真心幫上帝幫耶穌誅滅妖魔歟,還是幫妖魔叛逆上帝叛逆耶穌?」
這一指責當然不是虛妄之言,而是因為太平天國的領導者看透了侵略者包藏的禍心。
3、切實行動。當英國侵略者要從南京購買煤炭時,楊秀清便斷然拒絕,說「天朝之煤而無出販,貴船自後凡欲販運煤炭者請免來。」回答得十分乾脆,且沒有商量的餘地。
至於通商,楊秀清則嚴正地指出,「不惟英國通商,萬國皆通商,天下之內兄弟也,立埠之事侯後方定,害人之物為禁。」
鴉片歷來是英國侵略者獲利最厚的「商品」。他們夢想從太平天國這裡得到販賣「鴉片的合法化」。
楊秀清的回答,凸顯了一個革命者的氣節,給了英國侵略當頭一棒。「誥諭」是這樣說的,太平天國的實際政策也是這樣落實的。
在太平天國境內,禁煙的要求是嚴厲的,「凡吹洋煙者斬殺不留」。因此,在太平天國境內,鴉片市場不景氣,「鴉片轉運,時時受阻」。
為了鴉片而著急的英國商人(劇照)
因而,英國等外國侵略者一再哀嘆,太平天國境內是「呆滯的鴉片市場」,鴉片貿易「連續的不景氣」。可見,太平天國的禁煙政策是收到了實際效果的。
綜上所述,通過太平天國的東王楊秀清和英國侵略者的兩次外交戰可知,楊秀清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堅持「不分主從」的平等原則;堅持禁煙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對不平等條約,不予理睬、認可。
這充分表明了太平天國的國家主權意識,彰顯了「國威」;凸顯了楊秀清的革命氣節。這與大清王朝賣國投降的外交路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主要參考文獻:《太平天國初期英國對華政策》、《文翰致弗爾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