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很多冠冕堂皇,且虛偽的觀點,比如說,外在不重要,內在才最重要。可事實上呢,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剛開始是不可能看到內在的,更不可能品味到對方的內在美,往往只能靠外在去評斷一個人,然後決定或者選擇要不要與之交往。
內在即便再美,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外在,很有可能還沒等你把內在表現出來,許多可能性就已經被扼死在搖籃里了。
外在亮眼的人,往往在職場和婚姻中,都被偏愛,在人生中,憑藉著出色的外在,就如同拿到了一張「外掛卡」一般,一路開綠燈的情況也並不罕見。
所謂的「內在美」更美,難道不是冠冕堂皇,不虛偽至極嗎?
我並非是說,內在美就不重要,內在美當然重要,只是它太難讓人看到了,如果無法讓人有耐心去慢慢的觀察,即便珠玉在內,如何內秀,也是包子的內餡兒,沒有人願意咬,再好吃也是無用。
有些時候,我們提出一些的觀點,事實上,卻是避重就輕,或者說,是一種自我安慰。
在我看來,這世上最冠冕堂皇且虛偽的觀點,那就是「付出不求回報」。
這世上,除卻微乎其微的可能性,絕大部分的付出,幾乎都是需要回報的。老闆付出工資,是為了讓員工為企業創造價值,而員工辛苦工作的付出,也是為了換取老伴給的報酬。
同事之間幫助,是為了對方也能在自己需要的時候也給予同樣的回報。
當然了,這些都是大家所認同的,付出需要回報的情況,畢竟這些人際關係,都存在著明確的功利性,談不上感情,有感情在那也是塑料感情,自然付出就一定需要回報。
但是,倘若是談到了感情,那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付出未必就一定需要回報了。
朋友幫助,是不需要回報的,親人之間互相幫襯也是不需要回報的,愛情更是如此,有感情在,回報與否,就不那麼重要了,非要求回報,那就只有傷感情這條路了,也側面能說明,感情不夠真摯純粹,或者說執著於要求回報的那一方,過於勢利人品不行。
友情,親情,愛情,面對這三大類主流感情中,似乎要求回報,就是不道德的,不對的事情,就應該盡力付出不要求回報,那才是高潔的人品,純粹的感情。
事實果真如此嗎?我不那麼覺得。
在我看來,真因為有感情在,反而才更加需要回報作為必要的回應,讓對方知道,你沒有忘記對方的存在,有看到對方的付出,明白對方對自己的苦心和真感情,對待更加重要的人和感情,需要用更加重視的心態去經營。
哪怕對方不需要回報,你也應該要加倍地給,這才是對的。對方需要回報,也屬於正常,誰付出都想要回報,有回報才有可持續的付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
有些人可能會說了,這根本就不對,別的可能還能理解,可父母對孩子付出從來就是不要回報的,父母的付出從來都是無私的,父母能要什麼回報,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我今天想要說的,還就是父母的付出,從來都是要求回報的。你認為父母不需要,那只能是你不懂父母需要什麼樣的回報,又或者是,你根本沒有心。
「幫帶娃倒貼生活費,過節兒子只帶親家旅遊,才明白自己有多傻,和親家一起過完生日後,我決定以後不再幫忙帶娃」
說話的人叫梁大媽,明明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場,做出自己有資格做的決定,但說完這句話時,梁大媽還是哭了。
梁大媽幫著兒子帶娃已經六年多了,這六年里,梁大媽一直都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畢竟兒子是自己的親兒子,孫子是自己的親孫子,幫帶孫子她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哪怕這六年里,梁大媽沒有一刻擁有過自己的空閒時光,每天除了帶孩子,就是幫兒子一家人洗衣服做飯,哪怕累出了腰椎間盤突出,整夜睡不好覺,她也還是咬牙堅持著,認定著兒子需要她,感激她,一切付出都是她應該做的。
可是,就在前段時間,家裡發生了一件小事,讓梁大媽徹底地醒了過來。這件小事,在家裡的所有人看來,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在梁大媽看來,卻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讓梁大媽徹底寒心的一件大事兒。
梁大媽調整好了心情,緩緩地自述出了心中的苦悶。
「兒子當年結婚的房子,也就是現在他們住的那棟房子,是我和他爸爸兩個人辛苦一輩子攢下來的,本來這也沒什麼好說的,我們老兩口苦一輩子就是希望兒子能夠成家立業,他能娶了媳婦生了娃好好過日子,就是我們的願望。哪個父母都是這麼想的。
兒子結婚以後,我跟我老頭子,怕兒媳婦嫌棄心裡有芥蒂,幾乎不去兒子家,就是去了,也從來不在兒子家過夜,人老了,怕被嫌棄,就得自覺一些,這也是我們應該做的。就算是親家隔三差五的經常去住,我們心裡有些想法,也不會說,畢竟我們是公婆,我們怕兒子不好做。
後來兒媳婦懷孕了,我兒子打電話讓我去伺候,我二話不說就過去了,一直把兒媳婦伺候到生,都是我一個人在忙,我怕惹人厭,從來都是少說話多做事,倒貼生活費啥的我也從來不會問他們要。再後來,兒媳婦產假休完了,讓我留下來,幫她帶孩子,我想也是我做的挺好的吧,才得到了兒媳婦的認可,心裡還挺高興的。這一帶孩子吧,就帶了六年。
上個星期,兒子周末放假,買了個蛋糕回來,讓我多做幾個菜,我當時還以為是給我買的,還以為兒子惦記著我的生日,結果沒多久,親家公和親家母就來了。
原來那天是親家母的生日,我的生日還差幾天,兒子根本就不記得。吃完飯以後,兒子帶著親家一家還有兒媳和孫子,說是去隔壁城市玩玩,短途旅遊一下,我想去,兒子跟我說車坐不下了,我還能說什麼,只能說那我就不去了。
他們走了以後,我就哭了,給我老伴兒打電話哭訴了這件事情,老伴兒讓我五一就回來,別給他們帶孩子了。
我也下定了決心,算了,我付出了那麼多,結果呢,什麼也沒得到,圖的什麼呢?」
梁大媽決定不再幫兒子帶孫子了,理由兒子不懂,兒媳也不懂,親家更不懂,只有梁大媽一個人懂,原因就是她被傷透了心。
其實不管是親情,還是愛情友情中,對方都是要回報的,而對方要的回報,其實都是一種,也可以一概而論。
你可以不回報什麼實質性的東西給對方,但是你卻不能把對方的付出當成是一種理所當然,你應該要明白,這份對你的好,並不是你應得的,只是因為對方總是你和對你的感情,所以你才能得到。
應該付出的,是那份感恩之心。時時刻刻記住對方的好,永遠都不要忘記,實質上的回報或許對方不需要,但精神上的回報人人都需要,哪怕是再鐵的朋友,再相愛的愛侶,乃至父母。
朋友對你付出,是把你當成最好的朋友,那麼你也應該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更多的付出,即便對方不需要,經常聯繫,經常聯絡感情也是必要的付出,若是只在落難的時候想起朋友,未免會給人一種「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的感覺。
愛侶之間的付出,是對方珍惜你,那麼你也應該珍惜對方,而只是一味地接受對方對你的好,而從來想不到為對方做些什麼,也許你覺得你們之間的關係已經無需在意這些,可這也會讓對方產生你從未把ta放在心上的錯覺。
父母對子女的付出,的確是無私的,但卻也沒有無私到沒有底線,沒有良心也可以繼續的程度。父母愛子女,自然也一樣希望子女同樣的愛著父母,即便父母什麼都不需要,願意單方面的付出只希望子女過得好,可父母還是需要子女的重視,子女的孝心。
哪怕是很虛偽的,僅僅是口頭上的那些好聽話,但只要有了一丁點的回報,父母也就滿足了。
只是有些子女,心智和身體早已成年,卻還是不懂事,不知父母的需要。他們只是享受著父母的付出,卻把一切都當成是一種習慣,對陌生人的幫助尚且能夠感激,但對於父母卻反而做不到,如何能不讓父母感到心寒呢?
父母需要的回報,很少很少,比起他們對子女付出的,子女的回報真的很容易就能做到,幾乎是只要你有心,就可以。
然而,有些人,就是沒有心,或者是,他們太懶惰,真的僅僅吝嗇於那一點對在乎自己的那群人的付出,然後自己安慰自己,他們不需要。
任何一段感情,都需要將心比心,都需要用心經營,任何一種付出,都需要回報,正因為有感情基礎,才更需要用回報讓對方知曉,他們的付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