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驚厥的那半小時,我擔心他再也醒不過來了

2019-12-03   羊爸爸育兒

文 | 雲朵

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老大體質還算鐵錘,靠著簡單的喂養方式,把老大養育的還算不錯,基本沒去過醫院,沒咋遭過罪,一路高歌。

後來老二降生了,是老二驚厥的那半小時,我擔心他再也醒不過來了個七斤半的胖小伙。接生護士問我:你都吃的啥,孩子白白胖胖這麼富態。

其實整個孕期我上班到八個月,不上班後又自己帶著老大直到老二生,採購東西搬家等七零八碎的忙碌一直沒停歇過,所以孕期眼窩深陷,黑瘦黑瘦的,穿著厚棉襖也就總共增重了二十來斤。自己有嚴重的脾胃虛寒,水果肉蛋奶無福消受,整個孕期真心啥也沒補,就吃蘿蔔白菜這些最普通的家常飯。所以孩子的白胖,也可能歸功於我孕期的清淡飲食吧。

但我的體質,也影響到了孩子。老二天生就虛寒和體質弱,生下來後臍疝厲害,黃疸,月子裡容易腸絞痛,整天肚子咕嚕咕嚕的。

清明節一次同城出遊,由於吹風加上我吃了一點涼的,不巧趕上回來打了第一次的兩針疫苗,所以孩子開始拉肚子,又由於回老家換了環境,這個拉肚子斷斷續續持續了三個月,還伴隨著嚴重流口水。

好在孩子精神一直不錯,此時的我,依然沒有特別在意。一歲不到的娃,乖巧可愛,會自己吃自己玩,不哭不鬧會自己蹲著尿尿拉臭臭。我以為孩子也會像老大一樣稀里糊塗的就長大長結實,然後現實就piapia打臉了。

一年內五次驚厥,過節像過劫

2018年期間的驚厥記錄

1月19日,第一次驚厥。湯藥處理。

2月5日,第二次驚厥。在老家診所灌腸處理。

5月22日,第三次驚厥。湯藥處理。

6月20日,第四次驚厥。姥姥家灌腸處理。

8月16日,第五次驚厥。奶奶家半小時驚厥,針刺人中。

猶記得孩子第一次的驚厥,一歲兩個多月,是一年的臘月初三。由於霧霾姐姐放假在家一天,老二特別嗨皮,前一天輕微鼻涕,喝了蔥白淡豆豉就沒有太管,然後不太歡的在室外玩了半晌。午覺醒來,吃了不少的麵條包子,收拾完正要出去玩,哼唧兩下要我抱抱。剛抱到懷裡,就翻白眼,手指緊握,口唇打戰,抽了。毫無心理準備的就這麼抽了。後來立春回老家,半夜高燒,第二天下午又一次驚厥,兩次間隔不到半個月。

從此之後就是月月燒,過節如過劫。

這時候我很鬱悶,也開始有些焦慮。期間調理過兩次,效果不明顯就沒堅持。但我報著僥倖心理,依舊沒有特別認真的思考孩子的問題,直到八月中那次長時驚厥,給了我一個晴天霹靂。

也是在老家,孩子又抽了。將近半小時,掐人中,按湧泉,沒用。針刺耳尖、少商商陽,沒反應。十指指尖放血也不起效果。

孩子驚厥的那半小時,我擔心他再也醒不過來了

爺爺奶奶快急哭了,我那一刻是沒有眼淚,全身冰涼的,我只知道即使120急救在農村此刻也是無力的,不僅慢而且會更加的晃動折騰孩子,而我只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半路出家自學的鄉村醫生身上。二十多分鐘後,鄉醫來了,在孩子身上掐掐試試也不行,好在我帶了采血針,針刺人中後,孩子的眼神慢慢恢復過來了。

羊爸爸補充:驚厥時刺血對普通媽媽來說操作會相對有風險,建議的緊急處理方法是,用手掐揉相關穴位:包括頰車穴,人中穴,列缺穴,還可以讓孩子側臥並拍背,把手腳搓熱。

那一刻,我慌了的神好像才清醒過來。四周鄰里的風言風語,爺爺奶奶的心疼責怪,這時候才陸續飄入耳中。

沒什麼可解釋的。我的辨證也許一開始就不準確,我的觀察可能也不全面,甚至都沒有找大夫問診,我所做的,只是不負責任的,給孩子吃了一點我自己都不清楚對不對症的中成藥,而後在孩子繼續高燒狀態不好的情況下,又給了退燒藥退燒。

事後我獨自哭了很久,心裡有個恨自己的聲音說,孩子的病情,是我耽誤的。如果出現任何的情況,都是我害了他。

我要為了自己和孩子,努力一把

後來收到了中級班招募的消息。我覺得是時候有必要為了孩子和自己,努力一把。複習考試的這一個月,我把所有其他不相關的東西通通理清,忙碌的學習驅散了心中的陰霾,也越學越發現自己之前的欠缺。

這個月孩子發燒中成藥的處理效果不明顯,所以我很快求助了大夫。開了藥,很神奇的不吃藥不燒,一吃藥就燒起來。燒的溫度雖然高,但孩子還能承受,下午四五點出汗,夜裡退燒。第二天繼續這樣的過程。到了第三天不燒了,大便也變好了不燒。要知道以前發燒最多一天就完事了,燒抽了,沒有可能這麼自己燒自己退的。中醫這麼厲害,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好好學呢?

最後我記下自己的心得和警醒:

1. 對於疾病我們要有敬畏之心,不能沒有風險意識,總是抱著僥倖心理。

2. 對於這種月月燒的孩子,氣場弱能量低的孩子,不建議頻繁的換地方,特別是先天體質弱的孩子。

3. 很多新手媽媽會無知者無畏,似懂非懂就開始胡亂用藥,這個要不得。

4. 心在哪裡時間就在哪裡。當我們真正覺得學習很重要,就會發現時間再緊張,擠擠也是有的。

羊爸爸補充:預防驚厥,我們首先要正確的處理每一次發燒

用中醫的方式處理髮燒,是針對發燒的根本原因。先搞清楚為什麼發燒,是積食了,還是受寒了,還是積食合併受寒,還是溫病,還是燒長變蒸呢?搞清楚原因之後,針對原因去處理,積食的去消食,燒自然就退了。受寒的去驅寒發汗,燒就自然退了。溫病去清熱疏通,燒也會自然退了。這樣的退燒才是真正的退燒。

而很多媽媽會選擇的退燒藥,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一個降低溫度的工具。退燒藥喝下去,幾分鐘之內發一身汗,身體的溫度會降下來,但退燒藥並不治病。而且很多現實中的例子,在吃過退燒藥之後,仍會發生驚厥。所以退燒藥不能預防驚厥。有驚厥病史的孩子,發燒時可以及時找醫生協同處理。

從中醫上看,預防驚厥,有一個要注意的是,在發燒時,一定注意照顧好津液。

生病時我們都會消耗津液。驚厥的發生,有一部分原因是源於身體的津液在短時間內快速的丟失或者供應不足。尤其是一些體質不好,脾胃虛寒的孩子,在生病時就容易大量的消耗津液,而且還不能迅速的補充生產新的津液。人體在快速消耗津液,且補充不及時的時候,就會出現抖動和打戰的情況,甚至出現驚厥,以便於把身體內分布不均的津液快速輸送到全身需要的地方去。(本文經由執業中醫師審核)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轉發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哦!關注羊爸爸,教你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你健康養娃,用中醫的方式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