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記者實地探訪 走進隔離點看看工作人員的日常

2020-03-18   聊城新聞網

全媒體記者 張目倫 通訊員 王澤剛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緊張又忙碌的是「一線」,集中隔離點是其中之一,這個聽起來比較嚴肅的地方,有著怎麼樣的故事?

集中隔離點,是為切斷可能的傳播途徑,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重點人員的地方,除了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全力護佑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外,記者在實地探訪中發現,這裡有很多故事,溫暖到足以驅散疫情帶給人們心中的不安和陰霾。

為隔離人員送生活物資。

隔離房間及時清理。

了解隔離人員生活情況。

信息核實 數據統計 需多環節對接

「又來一位群眾,名字是XX,自聊城市傳染病醫院轉過來的,屬於新冠肺炎治癒出院需隔離觀察的情況。」在東昌府區某集中醫學觀察點,一位工作人員正為群眾辦理登記手續。

「請您拿好溫度計與消毒用品,一定要及時測量體溫,並按流程進行消毒,我們會定時隨訪。」在醫務人員耐心解釋完隔離期間的注意事項後,該名群眾走進隔離區域。

這是隔離點工作人員登記的第254例群眾。疫情暴發後,東昌府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設立了多處隔離點,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治癒出院者以及疫情期間出現感冒症狀的群眾進行隔離觀察。聊城市近期未出現新增病例,幾處隔離點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發現,隔離點內,每一位(戶)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人員都有獨立的房間,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則日常進行量體溫、保證生活必需品供應等工作。

「我們是聊城市東昌府人民醫院的員工,最早是2月11日去到疫情防控隔離點執行任務的,至今一個多月了,這麼多天不回家,最牽掛的還是家人。政府為我們的生活作了詳盡周到的安排,讓我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戰『疫』工作中去。」工作人員說道。

隔離點工作的開展需要多方協作,在接收入住群眾時,要與基層社區政府對接,在確定群眾是否達到解除隔離標準時,要與群眾核酸檢測所在醫療機構對接,當入住群眾核酸檢測結果確認後,隔離點再次與社區政府對接,由社區工作人員將群眾送回小區,這便是隔離點整個的工作流程。

雖然看似簡單,但做起來不易,每個對接環節,都需進行信息核實與數據統計。在隔離點的閉環中,政府部門、醫療機構、社區群眾三方參與,各環節無縫對接,使得隔離點工作開展得較為順利。不少出現感冒、低熱症狀的群眾在去醫院就診、做完核酸檢測後,都自覺前往隔離點進行隔離觀察。

這場疫情,折射出聊城群眾的高素質。

送餐供應 問題協調 經常不厭其煩地說教

「我們這個隔離點的工作人員都來自東昌府人民醫院,都有著較強的防護意識,政府將如此重要的工作委派給我們,也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我們在辦理登記、送餐供應、醫學查房等工作環節,都嚴格按照防控標準執行。」隔離點工作人員李鵬說。

據了解,李鵬在東昌府人民醫院負責安保工作,在隔離點負責登記、送餐的工作。雖然本身崗位與醫學並不相關,但在醫院耳濡目染中,他也懂得了不少醫學常識。在本次隔離點的後勤工作中,他原先積累的防護知識,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隔離點的安全工作不僅體現在群眾三餐供應等生活需求方面,還體現在數據統計方面。2月11日,李青震接到醫院通知後,簡單收拾了幾件衣物與日常用品,便來到了隔離點崗位,他負責群眾信息的錄入、上報。考慮到防疫工作的敏感性,群眾的健康數據要直達政府部門與醫療機構,因此,確保數據上報及時、準確,正是李青震的職責所在。

隔離點隔離群眾的健康管理由姬生富和張克儉負責,在充分掌握隔離群眾的健康狀況後,他們根據群眾症狀輕重,及時上報醫院專家組,需採取醫療措施的會緊急送往醫院,這樣便充分保障了隔離群眾的醫療需求。在承擔醫療工作的同時,他們還積極加入後勤團隊,參與送餐供應,濕漉的頭髮、晶瑩的汗水、不厭其煩的說教是他們的工作常態。

群眾自接到需隔離通知,到去往隔離點,往往都較為匆忙,雖然隔離點在「水電暖」等方面均可保障日常需求,但因為隔離區域的醫學敏感性,維修師傅並不能隨便進入。一旦水電暖環節出現異常,群眾生活便會有很大的不便。「同志,你們能不能到我房間來看一下,窗戶打開後無法關閉了。」317房間的一位老大爺反映。接到群眾電話後,韓樹帥穿好防護服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不一會兒便解決了問題。

東昌府人民醫院合作單位醫管家經理高頂超在接到組織任務後,義無反顧地承擔起整個隔離區域的衛生工作,對於群眾更換床單被褥的需求,他總是耐心地協調,盡心盡責地滿足。

一個微笑、一句關懷、一個舉動往往便會溫暖隔離群眾。關懷是相互的,一名群眾目睹了隔離點工作人員的辛苦,解除隔離後向他們捐獻了50包礦泉水。

在全國各地眾志成城、團結協作下,戰「疫」工作已取得了較大成果,目前確診病例大幅下降,聊城市近日也未出現確診病例。看來,「春暖花開」的日子馬上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