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一則有關我國住房面積的數據,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的房地產居住面積已經達到了34億人口的居住面積,也就是說我國目前的房子已經足夠34億人居住的,而我國的人口只有14億人,居住面積直接多出了20億人口之多。或許這個數據可能有點誇大了,畢竟34億人的居住面積有點不現實,但是房產過剩的事實是不容忽視的,房地產泡沫也是持續擴張的,雖說政府在努力擠壓,但是泡沫還是很巨大的,只要是剛需買不起房,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是不太健康的。
現階段我國的房地產市市場現狀是怎樣的呢?
最近總是有消息爆出這個房企做新能源汽車,那個房企做文旅,要不然就是哪個哪個小房企被哪個大房企吞併的事情,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很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都在趨於冷淡,開發商想賣房子,但是已經賣不動了,面臨高額的負債,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周轉,小房企才不得不選擇被吞併還還債。而大房企雖說還債的的壓力小一點,但是在市場持續冷淡的前提下也在不斷地試著轉型,甚至是逃離房地產,這或許就是房企應對房子賣不掉的一種應對措施。
而有關房企做「外行」的消息向來是不絕如縷的。
王健林前兩年就已經開始逐步拋售掉了萬達,然後現在手裡已經沒有一平米的房產項目了。他拿著拋售的錢一方面是去還債了,另一方面也開始做起了文旅,反正是沒有再回到房地產行業的意思了。而萬科同樣也是喊出了他們的八爪魚戰略,從美國黑石集團手中收購印力商業,從新加坡凱德手中拿下20個購物中心,併購新加坡物流巨頭普洛斯和英國太古的冷鏈物流,再加上泊寓、養老、夏令營等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除此以外,還有恆大等企業做起了新能源汽車,融創等大房企也做起了文旅,反正有一種把房地產的資金向外界轉移的趨勢。
與此同時,房價並沒有下跌,剛需還是買不起房。
雖說房地產市場在趨於冷淡,但是房價並沒有下跌的意思,依舊是停留在較高的水平,或者說是在較小的範圍內上漲的。而這樣的房價水平已經把剛需擋在買房的門外當了很多年了。當然,倒是有部分城市有開門的意思了,但是因為開發商太過於著急了,也就迎來了「房價止跌令」,到頭來,剛需還是買不起房。
那麼對於現在的房子,開發商賣不掉,剛需買不起,以後應該會怎麼辦呢?
無論什麼時候,降房價永遠都是解決房地產現有問題的最好措施。當然,並不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在較大的範圍內使其下跌。這樣的話會對經濟造成很大的動盪。降房價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最終的目的就是能讓剛需買得起房子,這本都是應該的,畢竟剛需就是最應該買得起房子的人。
所以,你怎麼看呢?
特別聲明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或立場。